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9 秒,为您找到 16307 个相关结果.
  • 第二章 清热饮食(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891 0001-01-01 《中医饮食营养学》
    清热泻火类 茭白(《本草图经》)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 【异名】菰首、菰笋、茭瓜。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脾经。 【功效】清热除烦,催乳。 【应用】 1.产后无乳:茭白15g~30g,通草9g,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 2.便秘心胸烦热,高血压:鲜茭白60g,加旱芹菜30g,水...
  • 第四节 癫痫先兆

    835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癫痫的发生率竟高达人口的千分之一,可见探索早期先兆对本病的现实意义。由于癫痫是一种胎传疾患,与风痰至关,故远期先兆多隐藏于潜证之中,而近期信号则常以风兆、痰兆为先露…… 一、概述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昏仆、抽搐、呼叫、口吐涎沫的疾病。《内经》对癫痫的病因及症状已有较多记载,如《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癫疾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
  • 第一节 情志变化

    642 0001-01-01 《中医养生学》
    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 一、情志变化的保健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有抒发自己感情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因为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若能恰当而有...
  • 卷上

    1196 0001-01-01 《重庆堂随笔》
    伤寒,外感之总名也;《伤寒论》,统论外感之书也。 (注)《难经》云:伤寒有五。则五种外感,昔人皆谓之伤寒矣。《伤寒论》有治风、治温、治喝。治湿诸法,则非专论一伤寒矣。 《伤寒论》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是正伤寒病也。 (注)伤寒无不发热者,此云或未发热者,乃身热未发之时,先见恶寒等证,所谓“无热恶寒发于...
  • 第十二章 常用药膳中药材(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296 0001-01-01 《中医饮食营养学》
    常用药膳中药材 黄芪 【基原】为豆科植物黄芪等的干燥根。 【异名】又叫黄耆。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退肿。 【应用】 1. 黄芪粥:黄芪煮浓汁去渣,入米煮粥食。用于表虚自汗,痘疹不起,痈疽内溃,不能成浆,及一切虚阳下陷,子肠不收,脱肛等症。 2. 黄芪大枣汤:黄芪15克,大枣5枚...
  • 第十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288 0001-01-01 《传染病》
    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为病毒。1976年南朝鲜李镐汪报告在黑线姬鼠趄鲜亚种的肺和肾组织中发现了朝鲜出血热抗原的存在,并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证实其具有特异性。1978年用非疫区黑线姬鼠首次分离到可以传代的朝鲜出血热病毒,此病毒已分别在A-549(人肺癌)传代细胞及大白鼠传代,定名为“朝鲜出血热病毒”或称“汉坦病毒”(Hantaanvirus)。并证实苏联、日...
  • 《中医妇科学》(全本)

    2422 0001-01-01 《中医妇科学》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人...
  • 茯苓

    710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国药典》:茯苓 拼音注音 Fú Línɡ 别名 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 英文名 PORIA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