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272222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温补命门(补火生土)
600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是温补命门之火以恢复脾的运化功能的方法。黎明前腹泻,泻前腹痛肠鸣,泻出物中或有不消化的食物,泻后感到安适,腹部怕冷,四肢发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这种病俗称“五更泻”或“鸡鸣泻”,这是命门火衰,脾的运化无力,所以要温补命门之火,加强脾的运化。可用四神丸(肉豆蔻、破故纸、五味子、吴茱萸、生姜、红枣)治疗。
合病并病篇正误
604
0001-01-01
《医宗金鉴》
三阳合病,脉浮大「弦」〔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按】 浮大上之「上」字,当是「弦」字,始合论中三阳合病之脉,若是「上」字,则经论中从无两寸脉主三阳病之理,当改之。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以汗」〔熏之〕。...
瘟疫论补遗
804
0001-01-01
《温疫论》
明 吴有性 撰 安神养血汤【在劳复食复自复条后】 茯神仁当归逺志桔梗芍药地黄陈皮甘草 加圆眼肉水煎服 疫痢兼证 下痢脓血更加发热而渴心腹痞满呕而不食此疫痢兼症最为危急夫疫者胃家事也疫邪传胃下常八九既传入胃必从下解葢疫邪不能自出必借大肠之气传送而下疫方得愈至痢者大肠内事也大肠既病失其传送之职故正粪不行纯乎下痢脓血而已所以向来谷食停积在胃直须大肠邪气...
上编·学说辩正
2496
0001-01-01
《温病正宗》
第一章·温病解释之正误 后汉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自云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则其为广义《伤寒论》明矣。广义伤寒云者,即《难经》所谓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盖伤寒乃外感之总名,《伤寒论》统论外感之书也。惜其书经三国兵燹残缺失次,江南诸师复秘其要方不传。迨晋王叔和撰次其遗论仅得十卷,即今存之《伤寒论》也。又宋·王洙于馆阁...
(拼音W)第六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078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温脾 即温中祛寒。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 温疟 病名。 ①疟疾的一种。临床以先热后寒(或无寒但热)为主证。又有风伤卫疟、阳明瘅疟等名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之发,民病温疟。”《素问·疟论》:“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又:“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主春...
小结
1509
2023-11-28
《温病条辨讲解》
小结 小结 一、本篇首先就温病进行了临床分类,把温病分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九种,并在湿温条下附载了寒湿。同时,以其挟湿、不挟湿又把温病分为温热与湿热两大类,其中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以及秋燥(温燥,即燥之复气)等属于温热类;暑温、湿温、温疟属于湿热类。 二、本篇明确地指出了温病的传变及病位、病性。认为“凡病温...
卷上 温暑指归第五
855
0001-01-01
《伤寒法祖》
内经论伤寒。而反发热者有三义。有当时即发者。曰人伤于寒。则为病热也。有过时发热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有随时易名者。曰凡病伤寒而成湿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也。夫病温病暑。当时即病者不必论。凡病伤寒而成者。其病虽由于冬时之伤寒。而根实种于其人之郁火。内经曰。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此明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源。先夏至日为温病。后夏至日为暑病。申明冬不...
1..
«
94
95
96
97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