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9 秒,为您找到 10553 个相关结果.
  • 加减补中益气汤《医门八法》

    《医门八法》卷四 小儿阳虚泻痢,久而气脱者 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门八法》卷四。主治小儿阳虚泻痢,久而气脱者。 组成 党参三钱,炙芪三钱,炙草一钱,归身(炒)三钱,熟地三钱,白芍(醋炒)三钱,乌梅三个,炙升麻一钱。用法用量 生姜三片为引。主治 小儿阳虚泻痢,久而气脱者。
  • 攻寒汤《普济方》

    《普济方》卷一九九 复阳气,逐寒邪,辟瘴疫 攻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一九九。具有复阳气,逐寒邪,辟瘴疫之功效。 组成 高良姜、桂心各一两(30),甘草三两(90)。用法用量 将姜、桂碎锉,以清油半两煎,不住搅,候焦褐色,取出,旋放冷,三味同为末。空心沸汤入盐点服。功用 复阳气,逐寒邪,辟瘴疫。
  • 芦根饮《经效产宝》

    唐·《经效产宝》卷中 治产后大渴不止 芦根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唐·《经效产宝》卷中。主治产后大渴不止。 组成 芦根(切)一切,瓜蒌三两,人参、甘草、茯苓各三两,生麦门冬四两。用法用量 水九升,煎取三升,顿服。主治 治产后大渴不止。使用注意 适用于胃热上蒸型口臭者。适用于虚火口糜。
  • 肉豆蔻散《太平圣惠方》卷一

    《太平圣惠方》卷一 产后心腹疼痛,呕吐清水,不下饮食 肉豆蔻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一。主治产后心腹疼痛,呕吐清水,不下饮食。 组成 肉豆蔻(去壳)、槟榔、人参(去芦头)、桂心各半两。用法用量 上四味,捣细罗为散,不拘时,以粥饮调下一钱。主治 产后心腹疼痛,呕吐清水,不下饮食。
  • 防风散《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喉痈,及咽喉垂倒。 防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二三。主治喉痈,及咽喉垂倒。 组成 防风(去叉)一两,白附子三分,地骨皮半两,真麝香(研)三分,丹砂(研)、腻粉(研)、白术、马牙消(研)、桂(去粗皮)各一分,赤茯苓(去黑皮)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半钱匕,温酒调下。主治 喉痈,及咽喉垂倒。
  • 茅根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小儿热痢烦渴 茅根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七九。主治小儿热痢烦渴。 组成 茅根、龙骨、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分,人参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分,麦门冬(去心,焙)三分。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分作二服,令温,徐徐服。主治 小儿热痢烦渴。
  • 除昏退翳丸《济阳纲目》

    《济阳纲目》卷一〇一 目内障 除昏退翳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济阳纲目》卷一〇一。主治目内障。 组成 当归、川芎、木贼、天麻、甘菊花、白蒺藜、黄连、藁本、羌活、独活、青葙子、楮实子、荆芥、苍术、夜明砂、甘草各三钱。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或饼或丸,每丸重一钱。每服二丸,临卧细嚼,米饮送下。刻日见效。主治 目内障。
  • 金黄散《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小儿咳嗽 金黄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七五。主治小儿咳嗽。 组成 郁金(入防风去叉、皂荚各半两,巴豆十四枚,用河水两碗煮水尽,不用三味,只取郁金捣为末)一两,甜消(研)、雌黄(研)各半两。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一字匕,煎蝉蜕、乌梅汤调下。主治 小儿咳嗽。
  • 养荣汤《沈氏尊生书》

    《医学集成》卷三 荣伤血崩 调气养荣,补心养血安神 养荣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集成》卷三。具有调气养荣,补心养血安神之功效。主治荣伤血崩。 组成 当归、小草、黄芪、酸枣仁、茯神、木香、人参、白芍药、麦门冬、甘草(炙)、柏子仁各一钱。用法用量 清水煎服。功用 调气养荣,补心养血安神。主治 荣伤血崩。
  • 断汗汤《魏氏家藏方》

    《魏氏家藏方》卷四 盗汗 固表敛汗 断汗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魏氏家藏方》卷四。具有固表敛汗之功效。主治盗汗。 组成 黄芪(蜜炙)一两(30g),防风(去芦)、龙骨(煅)、麻黄(用根节)、白术(炒)、牡蛎粉各半两(15g)。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功用 固表敛汗。主治 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