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8 秒,为您找到 273097 个相关结果.
  • 第三节 湿阻

    2137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 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许...
  • 卷下 厥阴方总论

    529 0001-01-01 《伤寒附翼》
    太阴以理中丸为主,厥阴以乌梅丸为主。丸者,缓也。太阴之缓,所以和脾胃之气;厥阴之缓,所以制相火之逆也。观所主诸方,治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而不用姜、附;下利、脉沉结,而用黄柏;心动悸、脉代结,而用生地、麦冬。总因肝有相火,当泻无补,与肾中虚阳之发,当补当温者不同耳。夫三阴皆有本经之热:太阴之热,脾家实而行胃脘之阳也;少阴之热,肾阴虚而元阳发越也;厥阴之热,肝胆...
  •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医诀串解 清·陈修园(名念祖)著,约成书于1803年。 又名《伤寒真方歌括》。全书六卷,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标本中气、经络学说为基础,采用综贯衍绎的方法,把《伤寒论》各篇条文,按不同的内容分成若干段落进行综合分析,既说明了条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又指出了辨证要点。书中立足于六经气化理论,创分经审证之法,充分体现出方证的联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