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5 秒,为您找到 101841 个相关结果.
  • (拼音C)第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681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长虫 出《诸病源候论》。即蛔虫。详蛔虫病条。 长虫病 病名。即蛔虫病。《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 长谷 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在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纳呆,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多汗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羊肉

    743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羊肉 拼音注音 Yánɡ Ròu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牛科动物山羊 或绵羊 的肉 。 原形态 ①山羊(陶弘景) 体长1~1.2米。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皆有角1对,雄性的角特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颚下有总状长须...
  • 卷上

    847 0001-01-01 《药征》
    石膏 主治烦渴也,旁治谵语、烦躁、身热。 考 证白虎汤证曰:谵语遗尿。 白虎加人参汤证曰:大烦渴。 白虎加桂枝汤证曰:身无寒、但热。 以上三方,石膏皆一斤。 越婢汤证曰: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不渴,非全不渴之谓。无大热,非全无大热之谓也,说在外传中)。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不具也。(说在《类聚方》) 以上二方,石膏皆半斤。 大青龙汤证...
  • 泽泻汤证其一

    667 0001-01-01 《临证实验录》
    李某。男,12岁,原平市人。三年前,骑车摔倒,碰撞头部,从此病眩晕。发作时天旋地转,不得起立,不敢睁眼。恶心呕吐,大便溏薄,发作过后一如往常,杂治不愈。望其面脸晦暗,舌苔白腻,诊得脉象沉滑。 腻苔主湿,滑脉主痰。痰湿者,脾胃所生也。中州不健,则游溢之精悉化痰饮,上逆则眩晕。留伏心下,阻塞升降,清气不升则便溏,浊气不降则呕恶。治疗法则,当以健脾化痰为宜。拟泽...
  • 桔梗

    915 0001-01-01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宣肺袪痰,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哑等症。 桔梗辛开苦泄,功能宣肺袪痰。如外感咳嗽,常配合解表药同用。属于外感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紫苏叶、杏仁等配伍;外感风热,可与前胡、牛蒡子、菊花、桑叶等配伍应用。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与牛蒡子、甘草、山豆根、...
  • 阴阳毒

    1042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语出《金匮要略》。为感受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分的病症。分阳毒和阴毒,阳毒因热壅于上,以面赤斑斑如锦绞、咽喉痛、吐脓血为主要症状;阴毒乃邪阻经脉,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打伤、咽喉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均属危重,《诸病源候论.伤寒阴阳毒候》指出:「夫欲辨阴阳毒病者,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这是在阴毒、阳毒典型症状出现前的一种鉴别方法。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751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腹诊先兆的理论基础 腹部为阴海,内纳五脏六腑,为水谷之乡、气血之源,又是全身经气最集中的部位,可谓全身之阴府,五脏六腑之宫城。 任脉、冲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阴维脉、阴跷脉、带脉等经脉主要循行于腹。其余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下膈,属大肠”手少阴心经“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手厥阴心包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