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399313 个相关结果.
  • 交经缪刺

    597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取穴法之一。指右病取左、左病取右的交叉取穴刺法。《标幽赋》:“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本自《内经》刺法。参见缪刺、巨刺条。
  • 《神农本草经》

    1992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药学著作。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一说战国时期,一说成于汉代)。本书总结了古代医疗实践所得药学成就。是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形成了我国药学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药学基础,后世大量本草著作皆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原书早已失传,其主要文字则经辗转引录,仍保存于《证类本草》等书中。明以后刊印的多种题名《神农本草经》的书,都是后代的...
  • 肾经寒痰

    584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七。即寒痰。详见该条。
  • 手太阳经别

    566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十二经别之一。《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即该经别从手太阳小肠经的肩关节部分出,进入腋窝,斜下络心,再向下联系小肠。
  • 六经标本

    561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经络部位名。指手足六经的标部和本部。亦称十二经标本。标指末梢,为经气所止;本指根本,为经气所起。《灵枢·卫气》:“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十二经各有标本,以四肢肘膝以下某些部(穴)位为本,头、面、胸、背的某些部(穴)位为标。其分布部位与根结相仿,但联系范围较广,用以说明经脉在四肢(本)与头、面、胸、背(标)之间的生理功能与穴位主治上的联系。
  • 六经厥

    568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太阳厥、阳明厥、少阳厥、太阴厥、少阴厥、厥阴厥之总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经云,厥者逆也。有寒厥、有热厥、有六经厥,有尸厥。”“六经厥者,头重,足弱,发为瞑仆,名太阳厥。妄言走呼,腹满,面赤,名阳明厥。暴聋,颊肿,胁(月衍)拘痛,名少阳厥。腹胀,后闭,食少寒呕,名太阴厥。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名少阴厥。淫溲不利。(月衍)热,阴缩,名厥阴厥。”参见...
  • 逆经目赤

    584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病证名。即室女逆经:指女子因逆经而致眼部出血之病证。似今之异位月经引起的结膜下出血、玻璃体积血、眼底出血等。治宜清热调经。方选调经散。
  • 《黄帝明堂灸经》

    577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方法和所治疾痛。并附40余幅腧穴图。现存日刻本。元代时此书辑入《针灸四书》中。
  • 《岐伯灸经》

    578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灸法著作。一卷。见《新唐书·艺文志》,已佚。
  • 咽舌两经

    557 0001-01-01 《尤氏喉症指南》
    咽有两孔,左咽属胃,纳食之关;右喉属肺,纳气之关。口上 属胃,下 属脾;胃分属阳,脾分属阴;舌心之中到舌尖属心经,舌之四围,皆属脾经,舌根亦属心经,小舌名曰蒂丁,属胃;喉之左右属肝经,两耳垂下者亦属肝。舌苔色白者属寒,淡白而紫者风寒也,黄苔属热,如焦黄者热甚,黑苔热极也,凡舌苔不论焦黄红白黑色,皆宜揩拭之,滑有津者真热。凡治咽喉,不可纯用寒凉,取效目前,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