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9 秒,为您找到 10552 个相关结果.
  • 枫香脂丸《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耳聋 枫香脂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一四。主治耳聋。 组成 枫香脂半钱,巴豆(去皮心)七粒。用法用量 上同研相入,燃为丸,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主治 耳聋。重要文献摘要 《圣济总录》:“治耳聋,枫香脂丸方:枫香脂半钱,巴豆(去皮、心)七粒。上二味,同研相入,捻如枣核,绵裹塞耳中。”
  • 神应散《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卷六 痢 神应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卷六。主治痢。 组成 金樱草梗、肉豆蔻、诃子、罂粟壳(去蒂萼)、地榆、甘草、当归(去尾)、茯苓、白术、枳壳(去瓤)、乌梅各一两,丁皮、木香各五钱,陈皮(取红生血,若痢勿用)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丸或末。五花痢,用春茶、陈皮煎汤送下;如是末,用蜜一匙,春茶、乌梅煎汤调服。主治 痢。
  • 香豉汤《外台》卷四引《删繁方》

    《外台》卷四引《删繁方》 肺腑脏热,暴气斑点 香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台》卷四引《删繁方》。主治肺腑脏热,暴气斑点。 组成 香豉(绵裹)一升,葱须(切)四两,石膏八两,栀子仁三两,生姜八两,大青二两,升麻三两,芒消三两。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五合,去滓,然后下芒消,分三次服。主治 肺腑脏热,暴气斑点。
  • 独活散《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张涣方 祛风截痈 独活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张涣方。具有祛风截痈之功效。 组成 独活、羌活、川升麻(锉细)、酸枣仁(拣净)、人参(去芦头)各一两,琥珀、川大黄(锉细,微炒)各半两。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金、银、薄荷各少许,放温服,不拘时候。功用 祛风截痈。
  • 流气饮《异授眼科》

    《异授眼科》 头风引邪,不能四散,攻入于目,目有障膜,形如垂帘者 流气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异授眼科》。主治头风引邪,不能四散,攻入于目,目有障膜,形如垂帘者。 组成 芍药、茯苓、防风、甘草、柴胡、羌活、独活、川芎、青皮、紫苏、荆芥、麦冬、连翘、石膏。用法用量 水煎,饱时服。主治 头风引邪,不能四散,攻入于目,目有障膜,形如垂帘者。
  • 胶菀清金汤

    …《理虚元鉴》 咳嗽痰中带血 胶菀清金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理虚元鉴》。主治咳嗽痰中带血。 处方 紫菀、犀角、桔梗、生地、白芍、丹皮、麦冬、玄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 功能主治 咳嗽痰中带血。 摘录 《理虚元鉴》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胶菀清金汤组成 紫菀,犀角,桔梗,生地,白芍,丹皮,麦冬,玄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主治 咳嗽痰中带血…
  • 乌豆威灵汤

    处方 川乌6克 草乌6克 白芍15克 甘草6克 黑豆90克 红花3克 黄耆12克 威灵仙9克 麻黄3克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寒邪袭于经络,肢体关节疼痛较剧,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痛有定处,关节屉伸不利,触之不热,苔白,脉弦紧。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 莲米散《验方新编》

    …米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验方新编》卷七。具有健肠和脾,利湿止泄之功效。主治老人五更泄泻。 组成 黄老米(炒)三合,莲肉(去心)三两,猪苓、泽泻(炒)、白术(土炒)各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沙糖一两,干姜(用湿纸包煨熟)二钱。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功用 健肠和脾,利湿止泄。主治 老人五更泄泻。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近代中医珍本集》…
  • 祛风止痒汤

    …风疹 祛风止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河北宜化赵舂山三代祖传方》。主治风疹。 处方 荆芥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白蒺藜10克,车前子10克,薄荷6克,蝉蜕6克,生地12克,菊花12克。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凉血散瘀,止痒。主风热毒邪侵袭,血热瘀结。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湖北中医杂志》 中国医…
  • 三仙散《增补验方新编》

    《增补验方新编》卷五 闪跌殴打 清热祛瘀,活血止痛 三仙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增补验方新编》卷五。具有清热祛瘀,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闪跌殴打。 组成 罗裙带叶、杉树皮、槐树皮各等分。用法用量 煎水热洗,其滓捣融炒热,布包敷之,冷则随换,日夜不断。功用 清热祛瘀,活血止痛。主治 闪跌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