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10637 个相关结果.
  • 还睛丸《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旋螺尖起 清肝滋肾 还睛丸,中医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类方》卷七。具有清肝滋肾之功效。主治旋螺尖起。 组成 川芎,白蒺藜,白术,木贼,羌活,菟丝子,熟地黄,甘草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熟汤嚼下。功用 清肝滋肾。主治 旋螺尖起。
  • 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一二〇

    《圣济总录》卷一二〇 牙齿风痛不止 当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二〇。主治牙齿风痛不止。 组成 当归、细辛(去苗叶)、桂(去粗皮)、甘草(生用)各半两,矾石(生用)一分。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用五钱匕,以水二盏,煎十余沸,去滓,热漱冷吐,一日三五次。主治 牙齿风痛不止。
  • 荆芥汤《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卷六 白痢、血痢,或妇人血崩 荆芥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卷六。主治白痢、血痢,或妇人血崩。 组成 荆芥、楮树皮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为散。治血崩,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血痢,则为末,冷醋调,徐徐呷服;白痢,热醋调下。主治 白痢、血痢,或妇人血崩。
  • 喉痛饮《仙拈集》

    《仙拈集》卷二 喉肿痛 喉痛饮,中医方剂名,出自《仙拈集》卷二。主治喉肿痛。 组成 甘草、贝母、黄芩、黄连、薄荷、川芎各一钱,桔梗三钱,玄参二钱。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喉肿痛。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经验广集》:“喉痛饮,治喉肿痛。甘草、贝母、黄芩、黄连、薄荷、川芎各一钱,桔梗三钱,元参二钱。水煎服。”
  • 黄芪鲮甲汤

    《霉疮证治》卷下 浓淋初起 益气健脾、除湿通淋 黄芪鲮甲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霉疮证治》卷下。主治浓淋初起。 组成 人参、黄芪、川芎各一钱,当归二钱,忍冬花、防己各一钱半,升麻、防风、穿山甲各八分,甘草五分。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温服。功用 益气健脾、除湿通淋。主治 浓淋初起。
  • 恒山散《备急千金翼方》

    《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九,名见《圣惠》卷四十 痰饮头痛,往来寒热 恒山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九,名见《圣惠》卷四十。主治痰饮头痛,往来寒热。 组成 常山一两,云母粉二两。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一方寸匕,热汤送服。吐之,止;吐不尽,更服。主治 痰饮头痛,往来寒热。
  • 夏枯草散《普济方》

    《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 痔漏 夏枯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主治痔漏。 组成 夏枯草一两,荆芥一两,枳壳半两,轻粉半钱,龙胆草半两,朴消一两,灯芯一握。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用水七碗,煎至三碗,先乘热熏,通手洗之,冷即止。主治 痔漏。
  • 芪附汤

    处方 黄芪30克,制附片(先煎30分钟)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10克,土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温中散寒,解毒祛湿。主阳气虚弱,脾失健运。(顽固性口腔溃疡)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4次,治疗期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摘录 《中医杂志》
  • 固本丸《古今名方》

    …名方》引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方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气喘等 益气固表,补益脾肾,燥湿化痰 固本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古今名方》引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方。具有益气固表,补益脾肾,燥湿化痰之功效。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气喘等。 组成 黄耆18克,白术、防风、茯苓、陈皮、半夏各6克,党参、补骨脂各9克,紫河车1.5克。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一日二次,…
  • 己戍丹

    … 功能主治 清血解毒。主蛇咬,狗咬。 用法用量 外用点左右大眼角内,每日数次。内服1分,分2次服,儿童分4次服。 摘录 《中药成方配本》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己戍丹 处方 麝香1g,牛黄1g,炉甘石1g,雄黄1g,火消1g,黄丹1g,冰片1g。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上为极细末。点于眼角。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