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3 秒,为您找到 126179 个相关结果.
  • 医医十病

    1010 0001-01-01 《医医十病》
    一、医医不学无术之病: 医以生人,亦以杀人。夫医所以生人也,而何以亦杀人?惟学则能生人,不学则适足杀人。盖不学则无以广其识,不学则无以明其理,不学不能得其精,不学则不能通其权、达其变,不学则不能正其讹、去其弊。如是则冒昧从事,其不至杀人也几希矣!甚矣,业医者不可以不学也。或曰:医安有不学者哉?医必有传,或传之于师,或传之于祖若父,皆学也。抑知恃此以为学,其...
  • 4.45 潘名熊治暑邪变疟案(二首)

    1280 2023-11-28 《名医医案选读》
    4.45 潘名熊治暑邪变疟案(二首) 4.45 潘名熊治暑邪变疟案(二首) 暑之阴阳①,治各不同②,其分别固为重要。复思长夏湿热交蒸,暑必挟湿;夏热人喜当风,易感暑风,更当分别何者轻重。余在羊城诊琴友杨君星门暑邪变疟一证,初患暑时,医谓外感重而暑湿轻,用柴、葛、羌、防从风治(暑风作冬日风寒治,谬甚);更医谓湿重,用苍术、茵陈;又更医谓热重,用芩、连、...
  •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856 0001-01-01 《医院药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艰挥基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国家保护生药材,鼓励培育中药材。 第二章 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 第四条 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必须由所在省、自...
  • 实用中医儿科学

    实用中医儿科学 实用中医儿科学 王伯岳、江育仁主编。刊于1983年。 本书系全国著名老中医王伯岳、江育仁教授,与全国九个医学单位的四十多位儿科专家、学者一起编撰而成。 全书计百余万言,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包括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生长与保育、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诊法治法、以及小儿常见证候并治。下篇各论,介绍了初生儿疾病、传染病、时令病及内、外...
  • 解毒散

    1407 0001-01-01 《中药方剂》
    《医学纲目》卷三十七:解毒散 处方 赤小豆、木鳖子、橡(木斗)子、南星、大黄、朴消。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黑斑红斑,疮痒瘾痒。 用法用量 用慈姑、薄荷、靛青和蜜水调,涂患处,外用雄黄围之,却服荆芥、解毒二散。 摘录 《医学纲目》卷三十七 《良朋汇集》卷五:解毒散...
  • 狗米平胃丸

    938 0001-01-01 《中药方剂》
    《医学入门》卷七:狗米平胃丸 处方 狗粪中米(黄犬1条,饿数日,用生米及粟米饲之,取其粪中米淘净)沉香6克 平胃散末 薤白 制法 将粪中米淘净,用薤白煎汤煮粥,临熟入沉香、平胃散和匀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反胃。 用法用量 每次50~70丸,陈米饮下。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
  • 二、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的采购

    2989 0001-01-01 《医院药学》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的装备工作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医院发展对药科学的要求,有计划地购置药学仪器设备,是实现医院药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医院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应在院长在直接领导下,由药剂科提出计划,经医疗设备管理的主管部门具体实施。作为药学工作者应该了解有关采购的药学仪器设备制定计划的原则,编制计划的程序,贵重仪器设备计划的可行性论证和采购...
  • 柴胡半夏汤

    978 0001-01-01 《中药方剂》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柴胡半夏汤 别名 柴胡饮子(《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 柴胡240克,人参90克 半夏75克 甘草(炙)90克 黄芩90克 白术60克 麦门冬(去心)30克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主痰热头痛,手足烦热,肢节倦怠,身体疼痛,嗜卧少力,饮食无味,兼治五饮、痰癣。 用...
  • 肿瘤特效验例闻见记

    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也是人类征服肿瘤之有力武器。经由许多年实践研究与总结,中医对于肿瘤病因病机之认识,渐趋一致:气滞、痰饮、湿浊、瘀血、热毒等实邪为致病之元凶;人体气血阴阳之亏虚为受病容邪之基地。因而医家从各自之理论认识、实践经验以及所居方域之气候、人情、水土、体质等不同,治法亦因而有所差异,然总不出扶正、祛邪两大法门。于扶正法中,有偏重益气者,有偏重...
  • 肿瘤特效验例闻见记

    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也是人类征服肿瘤之有力武器。经由许多年实践研究与总结,中医对于肿瘤病因病机之认识,渐趋一致:气滞、痰饮、湿浊、瘀血、热毒等实邪为致病之元凶;人体气血阴阳之亏虚为受病容邪之基地。因而医家从各自之理论认识、实践经验以及所居方域之气候、人情、水土、体质等不同,治法亦因而有所差异,然总不出扶正、祛邪两大法门。于扶正法中,有偏重益气者,有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