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40 秒,为您找到 153993 个相关结果.
  • (拼音W)第八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253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妄言 证名。语言错妄。又名妄语。由阳热亢盛,心神昏乱所致。见于外感热病热盛期,亦为癫狂病常见症状之一。《素问·阳明脉解》:“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素问·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治宜清心泻火以安神。 往来寒热疟 病名。疟疾往来寒热,发作无定时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夫往来寒热疟者,由...
  • 倪维德

    1563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元、明间医学家(1303-1377年),字仲贤。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迁徙吴县(今属江苏)。家世以医闻名,少时学儒,后承其家业,究心于医。认为“医为儒者之一事。”主张医者当通习伤寒、内伤、妇女、小儿治法,应于各科兼精。因惟叹独缺治眼一书,遂编《原机启微》两卷(1370年)为今存较早之眼科专着。书中述及眼病机理及治则共九论,又论方剂配伍(附方四十余首)及药...
  • 《珍本医书集成》

    1148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医学丛书。裘庆元辑。刊于1936年。裘氏从众多的祖国医学文献中,选取较实用的精本、孤本、抄本、未刊稿等九十种分门汇聚而成此书。计医经类五种、本草类五种、脉学类三种、伤寒类四种、通治类八种、内科类十二种、外科类三种、妇科类四种、儿科类二种、方书类十七种、医案类十五种、杂着类(医话、医论)十二种。内容丰富,校勘较为精细。尤其可贵的是有一些著作不见于《四库全书》、...
  • 《幼幼集成》

    808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儿科著作。六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了前人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对儿科常见病的证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卷一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二-四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病除辨证立法外,并附有正方、验方及外治法等;卷五-六为作者删订《万氏痘麻》的各种歌赋170余首,附方130...
  •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隋•巢元方等著,约成书于610年。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的著作。全书五十卷。卷一至卷二十七为内科诸病。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为五官科疾病。卷三十一至卷三十六为外科和伤科诸疾。卷三十七至卷四十四为妇产科诸病。卷四十五至卷五十为小儿科诸病。共计71类疾病,1739种病证。在编写上,本书以病为纲,每类疾病之...
  • 九科

    1655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总称。北宋嘉佑五年(1060年)始分医学为九科。即大方脉(内科)、小方脉(儿科)、风科、产科、眼科、疮肿科、口齿咽喉科、金镞兼书禁科、金镞兼折伤科。元丰改制后,将重叠的金镞兼折伤科撤消,又增加针灸科仍为九科。此制一直沿袭至宋末。清初沿袭明末制度分医学为十一科。嘉庆二年(1797年)改为九科。即: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痘疹、疮疡、眼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