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4 秒,为您找到 117543 个相关结果.
  •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85 0001-01-01 《传染病》
    病原学 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illi)为肠杆菌科志贺菌属(shigella),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依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为A、B、C、D四群,即志贺痢疾杆菌(S.dysenteriae)、福氏痢疾杆菌(S.fle xneri)、鲍氏痢疾杆菌(S.boydii)及宋内痢疾杆菌(S.sonnei),以及42个血清型(...
  • 第十一章 免疫细胞化学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化学的发展对许多领域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尤为突出。本章 仅就免疫细胞化学在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 第一节 神经肿瘤免疫细胞化学(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一、细胞骨架中的中间丝蛋白 在细胞骨架中有三种结构,即微管(microtubules,MT )、微丝(microfilaments,MF)和直径介于上二者之间的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s, IF)。各种细胞的IF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和不溶于水的特性,但可根据其组织学分布、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即细胞角蛋白细丝(cy...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31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病因病机 肺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肺癌的发生仍然是内因为主要条件,但环境因素所受影响亦不可忽视 原发性肺癌,主要分为中心型及周围型两类,中心型多发生于肺门附近气管及总支气管;周围型常发生于肺周围的支气管。前者多为鳞状上皮癌,后者则以肺癌为多。 《黄帝内经》中已有许多类似肺癌的记载,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
  • 第一节 补体固有成分的分子结构及功能(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一、C1分子 C1是经典激活途径中的起始成分。它是由1个分子的C1q和2个分子的C1r及2个分子的Cls借Ca2+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分子量约为750kDa。其中C1q为具有识别作用的亚单位,C1r和C1s为具有催化作用的亚单位。 (一)C1q C1q为各种补体分子中分子量最大(410kDa)的γ球蛋白。其分子结构较特殊和复杂,由A、B、C...
  • 三、其他白细胞介素

    (一)IL-3 IL-3又称为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其主要作用为促进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定向分化与增殖,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此外IL-3还可调节多种成熟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相关的基因表达,如c-myc、IL-2Rα基因等。IL-3分子量约为15kD,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人类的IL-3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
  • 一、BCR和TCR基因重排检测

    960 0001-01-01 《医学免疫学》
    对血细胞恶性变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的诊断,长期以来多应用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细胞表型分析。由于这些方法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上的限制,对于丢失了细胞表面标志,或分化较好难以和正常细胞区别。也可能由于恶性细胞数量少,混在大量正常细胞中难以查出。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且由于获得了Ig片段的特异基因克隆及TCR各链的基因克隆,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应用Ig基因重排...
  • 第六节 原发疾病的复发

    531 0001-01-01 《临床肝移植》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淤胆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抗线粒体抗体转为阴性,但有90%的病人在术后1年内抗线粒体抗体会逐渐升高。由于病毒感染、排异反应,以及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损害在生化和组织学上均可表现出与原发性淤胆型肝硬化相同的特性,鉴别诊断有时十分困难。对于是否存在临床复发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26,28]。有人报道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复发的...
  • 诊断

    1165 0001-01-01 《传染病》
    (一)临床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史,如3~5月前在蚊虫滋生季节到流行区旅游或居住;有蚊虫叮咬史。加上典型的周性发热、离心性淋巴管炎、淋巴结肿痛、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等症状和体征均应考虑为丝虫病。 (二)实验室诊断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 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增高。 2.微丝蚴检查 是确诊丝虫病主要依据。 一般在晚10时...
  • 第二节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应用评价(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535 0001-01-01 《临床生物化学》
    一、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 在人类发育过程中,许多原本只在胎盘期才具有蛋白类物质,应随胎儿的出生而逐渐停止合成和分泌,但因某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肿瘤状态时,会使得机体一些“关闭”的基因激活,出现了返祖现象,而重新开启并重新生成和分泌这些胚胎、胎儿期的蛋白(表8-3)。 表8-3 胚胎类肿瘤标志物 名称 性质 相关肿瘤 甲胎蛋白 糖蛋白70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