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20310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序
2499
0001-01-01
《本草便读》
吴序 人有恒言曰。用药如用兵。以药之不可轻用也。然苟用得其当。又未尝不应手取效。药到病除。是操何术以致哉。则曰非读本草不为功。顾读本草之难也。神农本草经尚已。然其中词旨奥衍。义蕴宏深。往往皓首穷年。每苦未能得其要领。后世着本草者杂出。人自为说。 学人既无所适从。且累牍连篇。虽有聪颖之儒。亦苦记诵之匪易。于此欲求一善本本草。使人人得而读之。且读...
《温热经纬》与《温病条辨》的读法
790
0001-01-01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温热经纬》一书,王孟英将叶天士陈平伯的论说详细集载,其经验之深,用药之慎,论列之详,可师可法。吾人根据圆运动的天人一气去研究王先生的论说,便可得到应用之妙。 叶谓战汗透邪,法宜益胃,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又谓清凉只可用到十分之六七,以顾阳气以顾津液,又谓救阴犹易,通阳最难。又谓舌黄而渴,须有底之黄,或老黄色,中有断纹,当下,却不用承气汤,而用槟榔青皮枳...
一、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
357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温病学说是中医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的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的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之《广瘟疫论》及喻嘉言、陈平伯之论温以及余师愚之论疫、周扬俊论温热暑疫等等。他们于温热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有一定认识,但在病机理论上仍未能统一。 温病学说发展至清代已盛行于大江南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
(拼音L)第八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376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李元孙 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馆陶(今属山东)人。其父李亮,系当时名医,元孙医术虽不及乃父,后以有功于朝而拜奉朝请。 李元卿 五代时后唐医生。通医药及经史,善医药,曾隐居庐山。有济人心,来求医者门庭若市。 李元基 清代医生。广东龙门人。精于外科,尝治一妇人坠楼破头颅,气几绝。元基灌之以药,继而外敷生药,数日而愈。又一人入山误为机弩所伤,...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119
0001-01-01
《思考中医》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对中医的信念和感情,自然造就了我对中医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以为中医兴亡,匹夫有责。这部书的写作,也许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很希望通过这部书的写作,切实地为中医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认识上的问题。 这部书的写作,经历了近十年的酝酿,应该说准备还是充分的。但是,真正要动笔了,却还是不知从何入手。总觉得中医的问题千头万绪...
地筋
838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地筋 拼音注音 Dì Jīn 别名 菅根、土筋(《别录》),黄茅(《纲目》),毛针子草(《贵州草药》)。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黄茅 的根 或全草 。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坡草地。分布华南、西南、华中和浙江、陕西等地。 原形态 黄茅,又...
第三节 腹痛
2158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脾胃肠病证。多种原因导致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皆可引起腹痛。文献中的“脐腹痛”、“小腹痛”、“少腹痛”、“环脐而痛”、“绕脐痛”等,均属本病范畴。 腹痛为临床常见的病证,各地皆有,四季皆可发生。 《内经》已提出寒邪、热邪客于肠胃可引起腹痛,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
1..
«
97
98
99
100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