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10535 个相关结果.
  • 除昏退翳丸《济阳纲目》

    《济阳纲目》卷一〇一 目内障 除昏退翳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济阳纲目》卷一〇一。主治目内障。 组成 当归、川芎、木贼、天麻、甘菊花、白蒺藜、黄连、藁本、羌活、独活、青葙子、楮实子、荆芥、苍术、夜明砂、甘草各三钱。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或饼或丸,每丸重一钱。每服二丸,临卧细嚼,米饮送下。刻日见效。主治 目内障。
  • 金黄散《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小儿咳嗽 金黄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七五。主治小儿咳嗽。 组成 郁金(入防风去叉、皂荚各半两,巴豆十四枚,用河水两碗煮水尽,不用三味,只取郁金捣为末)一两,甜消(研)、雌黄(研)各半两。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一字匕,煎蝉蜕、乌梅汤调下。主治 小儿咳嗽。
  • 养荣汤《沈氏尊生书》

    《医学集成》卷三 荣伤血崩 调气养荣,补心养血安神 养荣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集成》卷三。具有调气养荣,补心养血安神之功效。主治荣伤血崩。 组成 当归、小草、黄芪、酸枣仁、茯神、木香、人参、白芍药、麦门冬、甘草(炙)、柏子仁各一钱。用法用量 清水煎服。功用 调气养荣,补心养血安神。主治 荣伤血崩。
  • 断汗汤《魏氏家藏方》

    《魏氏家藏方》卷四 盗汗 固表敛汗 断汗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魏氏家藏方》卷四。具有固表敛汗之功效。主治盗汗。 组成 黄芪(蜜炙)一两(30g),防风(去芦)、龙骨(煅)、麻黄(用根节)、白术(炒)、牡蛎粉各半两(15g)。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功用 固表敛汗。主治 盗汗。
  • 理中汤《种痘新书》

    《种痘新书》卷四 痘疮脏寒不能发毒,而腹胀,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脉微缓者 理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种痘新书》卷四。主治痘疮脏寒不能发毒,而腹胀,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脉微缓者。 组成 人参、白术、黄芪、附子、炮姜、炙草、茯苓。主治 痘疮脏寒不能发毒,而腹胀,二便清利,手足冷,痘淡白,脉微缓者。
  • 黄柏丸《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白滞痢及食不消化 黄柏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七十五。主治白滞痢及食不消化。 组成 黄柏(去粗皮,炙)三分,乌梅肉(炒干)、熟艾(微炒)一两,甘草(炙锉)半两。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眼一十五丸,空心米饮送下,日午再服。主治 白滞痢及食不消化。
  • 胡粉牛黄丸《卫生总微》

    《卫生总微》卷十三 小儿蛔动,腹内时时疼痛 胡粉牛黄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卫生总微》卷十三。主治小儿蛔动,腹内时时疼痛。 组成 胡粉三钱,牛黄一钱,麝香一钱。用法用量 上为末,用豮猪胆一个,取汁,浸蒸饼和丸,如绿豆大。五岁儿每服七丸,温水送下。主治 小儿蛔动,腹内时时疼痛。
  • 赴筵散《医方类聚》

    《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吴氏集验方》 牙痛不可忍 赴筵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吴氏集验方》。主治牙痛不可忍。 组成 北细辛半两,荜茇二钱,良姜、草乌、红椒(去目)、硼砂各二钱半,猪牙皂角、白芷各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揩牙痛处。涎出便吐,盐汤漱之。主治 牙痛不可忍。
  • 柳光散《丹台玉案》

    《丹台玉案》卷六 一切顽癣 攻毒腐蚀,消瘀散结 柳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丹台玉案》卷六。具有攻毒腐蚀,消瘀散结之功效。主治一切顽癣。 组成 斑蝥(去翅足)、大风子各二钱(6g),川槿皮、枯矾、轻粉各三钱(9g),白砒五分(1.5g)。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醋调擦患处。功用 攻毒腐蚀,消瘀散结。主治 一切顽癣。
  • 莽草散《御药院方》

    《御药院方》卷九 头发早白,牙齿痛 黑发牢牙 莽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御药院方》卷九。具有黑发牢牙之功效。主治头发早白,牙齿痛。 组成 莽草、生姜、柳枝皮(取白)、牛膝(去苗)、胡蒜子、生干地黄、菟丝子、无食子、桐子漆、猪牙皂角各180g。用法用量 用手指蘸药,于牙上旋擦。功用 黑发牢牙。主治 头发早白,牙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