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655 个相关结果.
  • 七伤散

    … 延胡索各15克 郁金7.5克 当归15克 山药 乳香 没药 血竭各6克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 每服6克,茶汤迸下。 摘录 《医学纲目》卷十七引丹溪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七伤散组成 茴香子(炒)、白术、人参、白茯苓(去黑皮)、陈橘皮(汤浸,去白)、芍药、桔梗(炒)、紫苑(去苗土)、白芷各一两,苍术(…
  • 麻子苏子粥

    … 制法 上药净洗,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顺气,滑大便。主妇人产后郁冒多汗,大便秘,及老人、诸虚人风秘。 用法用量 紫苏麻仁粥(《济生》)、苏麻粥(《寿亲养老》卷四)、苏子麻仁粥(《医统》卷六十九)、麻苏粥(《济阴纲目》卷十四)、麻仁苏子粥(《医方集解》。本方改为丸剂,名“苏麻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紫苏子气味辛温,入手太阴、足厥明,能降逆…
  • 羌活补髓丸《备急千金要方》

    … 补髓而用羌活之走督脉,桂心之温髓脏,芎䓖之逐脑风,当归之润血脉,麻仁之滋津液,乳酥、牛羊髓之透骨髓,参、枣之温脾气,脾气温而髓腑完固,脑病自安然。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孙思邈医学全书》:“论曰:髓虚者脑痛不安,髓实者勇悍。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若其腑脏有病从髓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治髓虚,脑痛不安,胆腑中寒,羌活补髓丸方:羌活、芎䓖、当归各三两,桂心二两,人参四两,枣肉…
  • 坚中丸

    …湿热,和脾胃之功效。主治脾胃受湿,滑泄注下。 《医学纲目》卷二十三:坚中丸 处方 黄连 黄柏 赤茯苓 泽泻 白术各30克 陈皮 肉豆蔻 人参 白芍药 官桂 半夏曲各15克 制法 上药研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脾胃受湿,滑泄注下。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 摘录 《医学纲目》卷二十三 《卫生宝鉴》卷十六:坚中丸…
  • 葶苈饮

    …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葶苈饮组成 葶苈子(隔纸炒,研如泥)一两,桑根白皮(锉)、紫菀(去土)各一两半,木通(锉)一两半,郁李仁(炒,研)一两,槟榔(锉)三枚。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一日二次。主治 肺气咳嗽,面目浮肿,涕唾稠粘,不可喘息。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医学三字经》:“葶苈饮,肺气实而气路闭…
  • 立止吐血散

    …平台: 立止吐血散组成 藕节(炭)一两(30g),蒲黄(炭)五钱(15g),血余(炭)五钱(15g)。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立止。主治 吐血。方义 本方为贵州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袁家玑教授的止血秘方。方中藕节甘凉,蒲黄辛平,血余苦温,三味药均入血分,炒之为炭则性涩而收敛,可摄血归经而不妄行,并无留瘀之害,是一首难得的止血良方。重要文献摘要 …
  • 山栀子汤

    …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 用法用量 五淋散《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五淋汤(《医学实在易》卷七)。 各家论述 《医学实在易》: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阴阳分清,则太阳之气化,而膀胱之府洁矣。 摘录 《鸡峰》卷…
  • 托里定痛散

    …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托里定痛散组成 归身、熟地、乳香、没药、川芎、白芍、肉桂各一钱,粟壳(泡去筋膜,蜜炒)二钱。用法用量 用水400ml,煎至320mi。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功用 养阴补血,祛瘀定痛。主治 痈疽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者。重要文献摘要 《医学纂要》:“托里定痛散,治疮疽血虚疼痛之圣药。粟壳(去蒂,炒)二钱,当…
  • 六味汤《喉科指掌》

    …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流清涕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喉痹。加减化裁 风寒重者,加苏叶、生姜助其宣肺散寒解表之功。使用注意 虚火痛者忌服。重要文献摘要 《陈修园医学丛书 医学从众录》:“或因水亏而火动,蒸热脉弦,痛兼烦躁者,此阴虚血虚而然,治宜补阴,以六味汤、左归饮,加肉苁蓉、细辛、川芎主之。或因遇阴则痛、遇寒亦痛、倦怠脉微者,此阳虚气虚而然,治宜扶阳,以补中益气汤…
  • 参芪内托散《小儿痘疹》

    …。3.《张氏医通》:溃疡感冒风邪。加减化裁 色淡白者,去防风、紫草、白芷,多加粘米。一方有芍药。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1.《张氏医通》:“参芪内托散治溃疡感冒风邪,痘疹触秽伏陷,及痈疽久不溃。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木香、厚朴。本方去木香,名十宣散,治痘痈。”2.《广嗣全诀》:“参芪内托散治里虚发痒,疮不溃,倒靥。”3.《医学纂要》:“参芪内托散治痘证里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