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32113 个相关结果.
  • (拼音J)第二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708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急方 方剂学名词。指七方之一。治疗急病以及重病的方剂。《儒门事亲》卷一:“急方之说有五,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溲便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有汤、散荡涤之急方,盖汤、散之比丸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有药性有毒之急方,盖有毒之药能上涌下泄,可以夺病之大势也;有气味厚药之急方,药之气味厚者,有趋于下而气力不衰也……”其应用可归纳为四种情况:⑴病势...
  • 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4290 0001-01-01 《中医伤科按摩学》
    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历史上称为疡医、金镞、正体、正骨科等。在祖国医学中,中医伤科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所决定的。中医伤科学的起源与形成,也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相关。距今100多...
  • 第269节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常见的骨疾病 发育期儿童,骨骼可能排列不整齐。其中包括脊柱异常弯曲的脊柱侧凸,以及髋骨、股骨、膝关节和足等各种问题。通常,有些问题可自行消失,但是有些问题则是由必须治疗的疾病引起。 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是骨的一种异常弯曲。 10~14岁儿童中约4%易出现明显的脊柱侧凸。大约60%~80%的病例为女孩。脊柱侧凸可能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如发生在分娩后...
  • 编写说明

    2972 0001-01-01 《中医伤科按摩学》
    本书是根据三年制教学计划及全国中等按摩专业统编教材编审委员会讨论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的。供中医按摩医士专业使用。 《伤科按摩学》是中医按摩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全书包括总论、伤筋、关节脱位、后遗症、功能锻炼5部分,共计12章、 26节80余个病症,约21万余字。总论分为4章,概述了中医伤科学发展简...
  • 大椎穴

    1746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大椎,经穴名。出自《素问·骨空论》。别名百劳、上杼、大椎骨。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癫狂痫证、小儿惊风、项强、脊痛、风疹、痤疮。向上斜刺0.5-1寸。 名称 ...
  • 五、骨伤科

    186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诊断学发展: 骨折及关节脱位等之检查诊断,在清代有明显进步。 摸法诊断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强调了整复前用手法检查诊断的重要性。还记载:“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先摸其或跌扑,或为错闪,或为打掸,然后依法治之。”江...
  • 虎潜丸

    1068 0001-01-01 《中药方剂》
    《丹溪心法》卷三:虎潜丸 处方 黄柏250克(酒炒)龟版120克(酒炙)知母60克(酒炒),熟地黄 陈皮 白芍各60克 锁阳45克 虎骨30克(炙)干姜15克 制法 上药为末。酒糊丸或粥丸。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强筋壮骨。治肝肾阴虚,精血不足,筋骨软弱,腿足消瘦,行走无力,舌红少苔,脉细弱,现用于脊髓灰质...
  • 五、骨伤科

    189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金元时期,政府设“正骨兼金镞科”,进一步确立骨伤科在医学的重要地位。这时期《永类钤方》、《世医得效方》和《回回药方》有关正骨的论述,反映了骨伤科在诊断治疗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一)创防诊疗技术的进步: 《回回药方》依据伤口的形状、深浅、损伤肌肉筋骨的程度把外伤分为十等。《永类钤方》介绍喉外伤、阴囊外伤和腹部外伤肠出清创缝合技术,主张用“曲针”桑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