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6073 个相关结果.
  • 瓜子散《中国药膳大典》

    中国药膳大典》 小儿麻疹不透 瓜子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药膳大典》。主治小儿麻疹不透。 组成 葵瓜子1小酒杯。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制法 葵花子去壳捣碎。主治 小儿麻疹不透。
  • 九鸟散《中国接骨图说》

    …《中国接骨图说》 骨折手法整复前,以之麻醉止痛 麻醉整骨 九鸟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接骨图说》。具有麻醉整骨之功效。主治骨折手法整复前,以之麻醉止痛。 组成 蔓陀罗花一钱(3g),露蜂房三分五厘(1g),鸠粪三分五厘(1g),反鼻一钱(3g)(一方无反鼻)。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上为细末。骨折者需手法整复的,先服本方,体质壮实者每次2.7g,体质虚弱者每次2.4g,以…
  • 局方至宝散《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一部 用于热病属热入心包,热盛风动证,症见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热惊风 清热解毒,开窍镇静 局方至宝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药典》一部。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镇静之功效。主治热病属热入心包,热盛风动证,症见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热惊风。 组成 水牛角浓缩粉200g,牛黄50个g,玳瑁100g,人工麝香10g,朱砂100g,雄黄100g,琥珀100g…
  • 夺命散《中国医学大辞典》

    …《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世医得效方》 小儿急慢惊风 夺命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世医得效方》。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组成 天南星(炮)—两,白附子,天麻各三钱,辰砂(另研)二钱五分,黑附子(炮,去皮脐),防风,半夏各五钱,全蝎(去毒)七枚,蜈蚣(炙)一条,麝香五分,僵蚕(炒)少许。用法用量 上为末。三岁儿每服五分,薄荷生姜自然汁加好酒、沸汤各少许调下。主治 …
  • 萃仙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中国医学大辞典》 真元不足,肾气虚弱,命门火衰,目昏盗汗,梦遗失精 补精,益髓,添血,强腰 萃仙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医学大辞典》。具有补精,益髓,添血,强腰的功效。主治真元不足,肾气虚弱,命门火衰,目昏盗汗,梦遗失精。 组成 何首乌(制)、枸杞子、芡实、莲须各四两,白茯苓、核桃肉、龙骨、山药、沙苑蒺藜、破故纸、菟丝子、韭子、覆盆子、建莲肉各二两,人参一两,鱼鳔胶、银杏肉、续断肉…
  • 和解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中国医学大辞典》 ①《中国医学大辞典》:风寒发热,四时瘟疫,头痛无汗,百节疫痛,口干舌苦,鼻流清水,咳逆②《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四时感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骨节疫痛,咳逆呕哕,四肢倦怠,寒热往来,口渴自汗 ①《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清热解表。②《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辛散解透,疏风散寒 和解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医学大辞典》。具有①《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清热解表。②…
  • 蚕茧散《中国民间名医偏方》

    …《中国民间名医偏方》 小儿口疮糜烂 蚕茧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民间名医偏方》。主治小儿口疮糜烂。 组成 蚕茧适量。用法用量 烧存性,白蜜调。搽口内。主治 小儿口疮糜烂。方义 蚕茧甘温,止血止渴,解毒疗疮。重要文献摘要 1、《中国膏药药膏糁药全书》:“(蚕茧散)(陈文仲小儿方)《中国药学大辞典》  民国 治痘疮疳蚀脓水不绝。出了蚕蛾茧,以生白…
  • 丁桂散《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阴证肿疡疼痛 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丁桂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之功效。主治阴证肿疡疼痛。临床常用于小儿脾虚泄泻,风寒泄泻。 组成 丁香、肉桂各等份。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共研细末,撒在药膏上,烘热后贴患处。2.现代用法:本药2~3g,用藿香正气水调糊敷脐上,再以纱布敷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1次。功用 …
  • 冰梅上清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中国医学大辞典》 心肝蕴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声音不清 解热毒,生肌肤 冰梅上清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医学大辞典》。具有解热毒,生肌肤之功效。主治心肝蕴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声音不清。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焦积热所致急性咽炎、口腔炎、牙龈炎。 组成 冰片一钱,白药煎八两,玄明粉、西砂仁、薄荷、生草粉、白桔梗各一两,诃子肉、月石、柿霜各二两。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临卧时噙化。…
  • 龙生丸

    中国内科医鉴》 胃病 龙生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内科医鉴》。主治胃病。 处方 石硫黄、胡椒。 制法 糊为丸。 功能主治 胃病。 用法用量 每服5-7粒,白汤送下。 摘录 《中国内科医鉴》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龙生丸组成 石硫黄18g、胡椒6g。用法用量 糊为丸。每服五七粒,白汤送下。主治 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