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1243 个相关结果.
  • 十二味正气散

    …气中。 十二味正气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朱氏集验方》卷一引《梁氏总要方》。主治风中、气中。 处方 人参,二钱半。厚朴、半夏、藿香、甘草、茯苓、白术、石菖蒲、远志(去心)、薏苡仁、陈皮、木香,各半两。 功能主治 治风中气中。 用法用量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十二味正气散组成…
  • 十二味翼首散

    …防疫 十二味翼首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药典》。具有清热解毒,防疫之功效。主治瘟疫,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痢疾,热病发烧等症。 处方 翼首草100g 榜嘎75g 节裂角茴香75g 天竺黄75g 红花60g 檀香50g 安息香25g 莪大夏50g 铁棒锤叶40g 五脂灵膏50g 牛黄0.5g 麝香0.5g 性状 本品为灰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苦,有麻舌感。 炮制 以上十二味,除麝…
  • 苦参十二味丸

    …热未退,频服汤饮,力不能及 苦参十二味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十四引许仁则方。主治风热未退,频服汤饮,力不能及。 别名 苦参丸 处方 苦参6两,干姜6两,芎6两,玄参5两,丹参5两,人参5两,沙参5两,白术5两,地骨白皮4两,独活4两,薏苡仁2升,蜀升麻2升。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热未退,频服汤饮,力不能及。 用法用量 …
  • 薏苡仁十二味饮

    …根三味汤、附子汤后,风热未退者 薏苡仁十二味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十四引许仁则方。主治诸风服生葛根三味汤、附子汤后,风热未退者。 别名 薏苡仁汤 处方 薏苡仁1升,葳蕤5两,生麦门冬2两(去心),石膏8两(碎,绵裹),杏仁6两(去尖皮、两仁,碎),乌梅40枚(擘),生姜8两,生犀角屑3两,地骨皮3两,人参2两,竹沥1升,白蜜2合。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
  • 化风丸《圣济总录》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十二 风热上焦烦满 化风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十二。主治风热上焦烦满。 组成 荆芥穗、鸡苏叶、羌活(去芦头)各一两,干蝎十四枚(全者,去土炒)。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主治 风热上焦烦满。
  • 冬葵子散《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九十二 小儿卒小便不通,小腹急闷 利小便 冬葵子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惠》卷九十二。具有利小便之功效。主治小儿卒小便不通,小腹急闷。 组成 冬葵子一两,木通(锉)半两。用法用量 上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功用 利小便。主治 小儿卒小便不通,小腹急闷。
  • 汉防己散《圣惠》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上焦痰攻。头目旋晕,心神烦乱 汉防己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惠》卷二十二。主治上焦痰攻。头目旋晕,心神烦乱。 组成 汉防己、前胡(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羚羊角屑、人参(去芦头)、枳实(麸炒微黄)、川芎、赤茯苓各三分,半夏(汤洗七遍去滑)、旋覆花、防风去芦头)、细辛、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荆芥二分。用法用量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入生姜…
  • 郁李仁散《圣惠》卷七十二

    …》卷七十二 妇人大便不通 搜风转气 郁李仁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惠》卷七十二。具有搜风转气之功效。主治妇人大便不通。 组成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二两,牵牛子(微炒)一两,神曲(微炒)、桂心、木香、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各半两。用法用量 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空心以生姜茶调下。功用 搜风转气。主治 妇人大便不通。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 姜黄散《赤水玄珠》卷十二

    …玄珠》卷十二 臂痛,非风、非痰者 祛湿通络,宣痹止痛 姜黄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赤水玄珠》卷十二。具有祛湿通络,宣痹止痛之功效。主治臂痛,非风、非痰者。 组成 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煎服。功用 祛湿通络,宣痹止痛。主治 臂痛,非风、非痰者。方义 本方姜黄苦辛性温,长于行肢臂,能宣痹祛湿,通利筋脉,为风…
  • 通草汤《古今医鉴》卷十二

    …医鉴》卷十二 乳汁不通 清热通淋 通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古今医鉴》卷十二。具有清热通淋之功效。主治乳汁不通。 组成 通草七分(3.5g),瞿麦、柴胡、天花粉各一钱(5g),桔梗二钱(10g),木通、青皮、香白芷、赤芍、连翘、甘草各五分(2.5g)。用法用量 上锉一剂。水煎细饮,更摩乳房。功用 清热通淋。主治 乳汁不通。方义 产后风热外遏、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