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51
秒,为您找到
25316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中药学》
1726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药学著作。南京中医学院、江苏中医研究所编。这是一部较系统整理古代中药学的教材。共分三篇。上篇总论中药简史及炮制、制剂等基本知识。中篇各论部分收录药约560种,分别介绍其产地、科属、药材、性味、归经、主治、功用、古人论述等,并各附有生药形态图。下篇附录古代文献资料作为参考。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中药学》
1470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药学著作。南京中医学院、江苏中医研究所编。这是一部较系统整理古代中药学的教材。共分三篇。上篇总论中药简史及炮制、制剂等基本知识。中篇各论部分收录药约560种,分别介绍其产地、科属、药材、性味、归经、主治、功用、古人论述等,并各附有生药形态图。下篇附录古代文献资料作为参考。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中药学》(全本)
2036
0001-01-01
《中药学》
总论 中草药药源有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叫做“本草”学。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所以中国人民把它你为“中药”。而“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中草药学”就是专门介绍各种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
中药学的发展
257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近百年来,在西医学大量传入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医学受到冲击和歧视。由于中药治病疗效显著,它的存亡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得到较大的发展。 一、古本草著作的整理研究 《神农本草经》的辑佚 顾观光于道光24年(1844年)完成《神农本草经》重辑本四卷。 《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和阐发 近代对《本草经》的汇纂、注释和阐发有较大进展,...
第八章 中药学概述
1455
2023-11-28
《中医医学概念》
第八章 中药学概述 第八章 中药学概述 第八章 中药学概述 [自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中药的性能、归经、配伍、服法及用药禁忌。 2.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 我们的祖先为了同疾病作斗争,经过无数次的试用和观察,不断积累和丰富了采药、制药、用药知识,“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是对这一伟大实践活动的生动描述。随着医学的...
现代中药学的发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56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现代中药事业发展的历程 一、五十年代初期的分散经营(1949~1954) 1949年到1954年,中药主要是私人经营,据商业部门1954年统计,全国私营中药商有10.4万余户,为西药商6600万户的15倍多,中药从业人员有27万多人,私营业起主要作用。 1954年毛泽东主席对中医工作明确指出“中药应当很好的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
药学研究与药学教育
483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药学研究 我国近代药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因为当时我国制药工业不发达,药品生产基本是仿制或制剂加工,所以主要为中药的化学和药理研究,对于药物合成与分析、药剂学、药物临床等的研究很少。早期从事中药研究的,主要是一些自欧美或日本留学回国的留学生,如陈克恢、赵承嘏、经利彬、朱恒壁、刘绍光、庄长恭、黄鸣龙,曾广方等,发表科研论文最早者为王焕文,他是中华药学会(...
第二章 药学发展简史(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612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药学技术简史 药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祚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人民的共...
第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的信息管理(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081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药物信息的概念出现于50年代末期。当时,随着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新药品种不断增加。由于对药物的疗效、毒副反应等了解不够,加之医生滥用、合用、误用等因素,给临床上带来不少药疗事故,产生许多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s),有的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据美国80年代中期统计:有3%~5%的病人因药物反应而住院,...
二、中医药概况
441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香港中医,除部份来自国内移居外,主要经由本地培训。 战后最先开办的中医学校,是谭宝钧主办的“香港中国国医学院”,该院创立于1947年秋,办至今已有48年。另一家由范兆津主办的“香港菁华中医学院”,创立于1953年,校址原设轩尼诗道539号2楼,1961年夏迁到湾仔马师道国民大厦4楼3号上课。1985年秋更在铜锣湾英皇道2号鸿安大反3楼B座自置校舍,该院也有...
1
2
3
4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