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182245 个相关结果.
  • 四、《伤寒杂病论》

    461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东汉未年张仲景撰,汉末建安间,疫疠流行猖厥,死亡甚重,张仲景在论述自己编撰该书的背景、动机和依据时指出:“余宗族素多,向徐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此书撰成未久,即遭战乱而散佚,后经太...
  • 伤寒杂病论序

    1268 0001-01-01 《金匮要略译注》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1〕,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2〕,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3〕,告穷归天,束手受...
  • 杂病

    1330 0001-01-01 《医述》
    变蒸 小儿变蒸,古无是说,至晋王叔和始言之。继自隋唐巢氏以来,日相传演,其说益繁。然以余观之,则似有未必然者。何也?盖儿胎月足离怀,气质虽未成实,而脏腑已皆完备。既生之后,凡长养之机,则如月如苗,一息不容有间,百骸齐到,自当时异而日不同,岂复有此先彼后,一变生肾,二变生膀胱,及每变必三十二日之理乎?又小儿生病与不病,所见所治,盖亦不少。凡属违和,不因外感,必...
  • 杂病

    1016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治小儿多涕者。是脑门被风拍着。及肺寒也。灸囟会。 治小儿饮水不歇。面目黄者。灸阳刚各一壮。 治小儿五六岁不语者。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音转难。灸心 三壮。或足两踝各三壮治小儿卒患肚皮青黑。不急治。须臾即死。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下一寸。 凡五处。各三壮。 治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一寸半。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 治小儿囟不合。灸脐上下各五...
  • 杂病

    841 0001-01-01 《医述》
    病原 妇人杂病,亦血分病也。妇人杂病,岂异男子之脏腑经络乎?然不止妊娠产后另立病名,而杂病亦分篇者,正缘妇人血分之杂病迥不同于男子凡几,故必出此篇之论法。其他杂病,同于男子者尚多,则可赅于前诸篇之中,不必赘及矣。何也?妇人妊娠,其血在胞养胎;产后,其血旧者泄尽,新者化乳,一定之理也。至平居无孕之时,血分之枯荣,全视乎经行之进退通闭,故为病大半感于经血来去之...
  • 杂病

    ①泛指伤寒、温病以外的多种疾病(以内科病证为主)。 ②《灵枢经》篇名。主要论述因经气厥逆所引起病证,各种心痛及喉痹、疟疾、膝痛、呃逆、大小便不通等。因论述范围广、病种多,故称之杂病。
  • 杂病

    900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又名“杂症”。通常指外感病以外的内科疾病。
  • 《伤寒杂病论义疏》

    伤寒著作。十六卷。刘世祯述义,刘瑞瀜疏证。刊于1924年。据刘世祯氏自称,因母丧,于江西某山谷中遇“张老”,张老授以古本《伤寒杂病论》,与世传本不同,遂阐述师传及个人所体会的本义,并由刘瑞瀜疏通引证,补充发挥。其学术见解颇有异同。由于所谓张老所传古本《伤寒论》无从稽实,一般以为殊难确信。又如书注明“通行本佚”的某些条文,其学术观点与仲景学说亦欠协调,故本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