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0
秒,为您找到
10645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脉诊
848
0001-01-01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
凡欲识跌打重伤死生,必先察其六脉,起者生,迟细者生,洪大者死;坚强者生,小弱者死,大者二十日死。若命脉和缓关脉实,虽伤重不妨命,脉虚促虽轻亦死。
脉诊
917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脉象诊察的方法。又称“切脉”、“按脉”或“持脉”。检查者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切按被检查者桡动脉的寸口部,探查脉象的变化。
一、脉诊
1493
2023-11-28
《中医医学概念》
一、脉诊 (一)脉诊的部位 (二)诊脉的方法 (三)正常脉象 (四) 病脉与主病 (五)相兼脉与主病 (六)脉与证的顺逆、从合 一、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末节指腹触按病人一定部位的动脉(如人迎脉、寸口脉、趺阳脉)脉情形态等的变化,从而达到了解病人内在病变的诊察方法。脉情形态等的变化,称为脉象。脉诊在中国具有悠久地发展历史,受到历代医家的...
一、脉诊
1108
0001-01-01
《中医诊断学》
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七)诊小儿脉
874
0001-01-01
《中医诊断学》
诊小儿脉,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脉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侧滚转寻三部;七八岁可以挪动拇指诊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六岁...
附:脉诊总论
791
0001-01-01
《古今名医汇粹》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古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诊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脉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相去悬绝之间,有甚精之察,而不必多名象之求也。 夫诊脉求病,求其病之表里寒热虚实顺逆而已。《内经》说脉...
一、不重视脉诊
1569
2023-11-28
《临证程序》
一、不重视脉诊 一、不重视脉诊 中医诊病,无不重视切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强调凭脉辨证,各篇均以辨“脉证”取名,将脉排在证之前,足见对辨脉的重视。历代医家,之所以重视脉诊,乃因脉象是病证的客观反映,是辨识疾病的重要依据。“一脉有一脉之根源,一脉有一脉之主证”(《脉简补义•诸脉补真》)。29种脉象所主病证:浮脉,主病在表;沉脉,主病在里;迟脉,为寒;...
脏腑六脉诊法
1081
0001-01-01
《医学入门》
此即上古诊法其一也。脏腑同气,所以古人不立六腑脉诀。但既以浮取候腑,沉取候脏,数为腑病,迟为脏病;又以急大缓涩沉甚者为脏,微急微大微缓微涩微沉者为腑,其故何耶?盖急大缓涩沉甚者,浮沉皆然,微者浮取则然,而沉取则不然也。二说似异而实同,要之浮中有沉,沉中有浮,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如上竟上者,胸头中事;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中事。其实寸脉亦有主下病者,尺脉亦有...
三十三、色脉诸诊
1231
0001-01-01
《类经》
(灵枢论疾诊尺篇)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五脏六腑,目为之候,故目之五色,各以其气而见本脏之病。脾应中州,胸中者,脾肺之部也。)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足太阳经为目上网,故赤脉从上下者为太阳病。足阳明经为目下网,故赤脉从下上者为阳明病。足少阳经外行于锐 之后,故从外走内...
1
2
3
4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