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管理员

管理员 (@admin)

  • 加入网站 436
  • 连续签到 1
  • 最高连签 2
  • 累计签到 3
  • 今日阅读 0 小时 00 分钟
  • 本周阅读 0 小时 00 分钟
  • 本月阅读 0 小时 00 分钟
  • 累计阅读 39 小时 20 分钟
  • 针灸大成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经验和成就。书中不仅汇辑了各种文献资料,也有作者的学术见解、针灸治法与医案。内容包括针灸理论、歌赋和腧穴图等。是针灸学中流传较广、影响很大的一部著作。作者在早年撰《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已佚)的基础上,又参考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资料编成此书。
  • 本草百科

  • 中药方剂

  • 针灸穴位

  • 针灸甲乙经

    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魏晋时期皇甫谧撰。原10卷,后改编为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56年左右。主要论述脉诊理论、脏腑经络、腧穴部位、针灸法以及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候、诊断、针疗灸治取穴等。书中认为人体经络是循环往复的,而十二经络又各有通路。分析了人体生理和经络穴位的各种特点,厘定了腧穴654个,其中单穴48个。所有穴位按头、面、四肢、胸、背等解剖部位作了系统介绍,具体指明不同穴位的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和艾灸时间,介绍了针灸的具体操作手法、顺逆宜忌及其它必备知识。注意医德,强调“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神在秋毫”,要“如临深渊,手如握虎”。此书据《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的内容以及作者本人丰富经验编著而成,系统总结了晋以前针灸学的成就,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问世不久,即传到朝鲜、日本等国,被用作医科教材。国际针灸组织亦将其作为确定针灸穴位的参考书。解放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出版校勘本。
  • 倪注本草经

  • 圣济总录

    中医方书类著作。全书200卷。载方两万余首。宋徽宗赵佶组织医官撰写而成。约成书于宋徽宗在位的末期。宋徽宗赵佶曾留意医学,于1118年(重和元年)撰有《圣济经》10卷,其后,又召集全国名医,收集民间经验良方,选辑“内府”所藏秘方,汇编成此书。该书几乎把汉以后的方书收罗殆遍,并经剔选后搜集成书,载方两万余首。是一部大型医方书著作。该书以病分门,门各有论,先论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后列方药和治法。卷一至卷二为运气,卷三至卷四为叙例、补遗和治法,卷五至卷四十为风、痹、寒、渴、疟等外感诸病,卷四十一至卷五十四为脏腑诸病,卷五十五至卷一百零一为内科杂病,卷一百零二至一百二十四为五官及咽喉诸病。卷一百二十五至一百四十九为外科诸病,卷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六为妇人妊产诸病,卷一百六十七至一百八十二为小儿诸病,卷一百八十三至一百九十为乳石、补益及食治,卷一百九十一至一百九十四为针灸,卷一百九十五至一百九十七为符禁,卷一百九十八至二百为神仙、服饵。
  • 医宗金鉴

  • 神农本草经

    本草类著作。简称《本草经》、《本经》。托名神农氏作,据专家考证,非一时一人所作,约成书于汉代。该书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共收录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依据药物的功效,使用目的的不同,将上述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一般多是毒性小或无毒的滋补类药物;中品120种,既有有毒的,又有无毒的,多为补养并兼有攻治疾病等作用;下品125种,多为有毒性并可专用于治疗疾病。此外本书论述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律,如: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并注意到药物的采摘时间、炮制及贮藏方法。介绍药物的性味、别名、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根据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书中所载的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并保存了中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方法。原书亡佚,内容多保存在历代本草著作中。现存多种辑佚本,主要有明卢复辑本,清孙星衍、顾观光、日本森立之的辑本。
  • 倪注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