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 针灸聚英
- 内容
针灸聚英
明•高武(字梅孤)著。成书于1529年。
又名《针灸聚英发挥》。全书四卷。卷一为经络、腧穴,介绍了仰人伏人尺寸、十二经穴、奇经八脉穴、络穴、原穴、募穴、俞穴、八会穴、五输穴等内容。卷二为各病取穴法,载有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证的取穴,包括特定穴(骑竹马法、四法等)、子午流注、东垣针法等方法。卷三为针灸法,包括补泻、刺法、灸法。卷四为针灸歌赋,集辑了十四经穴歌、流注指微赋、标幽赋、通玄指要赋等六十三个歌赋。书末附“附辨”一篇,以问答方式论述针灸中的一些问题。高氏自序云“不溯其原,则昧夫古人立法之善,故尝集节要一书矣。不穷其流,则不知后世变法之弊,此聚英之所以纂也。”
本书虽以选集前人文选为主,但亦有不少发挥。如对古书中关于禁针禁穴的说法,高氏认为“一穴而有宜针、禁针,宜灸、禁灸者,看病势轻重缓急,病势轻缓者,当别用一主治穴以代之;若病势重急,倘非此穴不可疗,当用此一穴。若诸书皆禁针灸,则断不可用矣。”体现了高氏治病选穴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对壮数的多少,高氏亦说:“皆视其病之轻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说。”在取穴上,高氏注重骨骼标志,提出“先将瘦人量取穴,后再依法量肥人”,反对用其它办法取穴。因为骨性标志固定不移,而其它则不然。如肾俞穴,《千金》以平脐取穴,徐氏谓“肥人腹垂则脐低,瘦人腹平则脐平”,此法不足凭。高氏还认为“《资生经》立诸病目,以各窌穴分属,似难于阅”,故“以各经窌穴为主,以主某病分属之”,提倡按经论穴,按穴论证,便于学者掌握应用。
高氏在古人按时取穴法理论的影响下,经过自己长期临床探索,主张废弃当时流行的“按时用穴”法,倡用“定时用穴”法,提出“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说”,即近人称之为“子午流注纳支(子)法”。因其所选用的都是十二经的五输穴,所以又称“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法。高氏认为必须“使人知某病宜针灸某经某穴,当用某日某时开方针”,即先知病,后定经穴,最后决定选用该经该穴的开穴时辰,施以针灸,这样,可以避免因按时用穴而致延误病情的弊病。高氏的学说,进一步完善了按时选穴理论。
现有明刻本及日本复刻本(后者扩大八卷,内容未变)存世,196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铅印本出版,后又重印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