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肺有斜裂和水平袭,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侧位观右肺斜裂一般自第四胸椎水平面向前下斜行,在前肋膈角稍后处达横膈前部。斜裂之后方为下叶。水平裂后端起自斜袭中部,向前达肺前缘。其上方为上叶,下方为中叶。正位观肺叶是互相重迭的,右肺中叶在前、下叶在后,两者完全重迭。左肺有斜裂,分为上、下两叶,正位塥直互相重迭。

肺小叶 每一肺段由许多小叶组成,肺小叶的直径约1cm,有一支小叶支气管及伴随的小叶动脉进入(图3-5)。小叶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间隔,称小叶间隔,其中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每支小叶支气管分出3~5枝未梢细支气管,每支未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范围称腺泡(呼吸小叶),其直径约为5mm大小,为肺部病理改变的X线基本单位。未梢细支气管继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以后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

正常肺部正位观

图3-4 正常肺部正位观

正常肺部侧位观

图3-4 正常肺部侧位观

A、成年人的肺从前面看的图解::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 b、右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位置c、左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位置

肺小叶及肺腺泡示意图

图3-5 肺小叶及肺腺泡示意图

肺段 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肺段间有肺段静脉及结缔组织隔开。从一段的实变可以看出肺段的形状为圆锥形或金字塔形。每一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图3-6A),(3-6B)。

肺组织由肺实质与肺间质组成。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肺泡内含大量空气,X线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透光区。肺间质是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囊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图3-7)。

肺的各解剖结构的投影在X线上表现为肺野、肺门及肺纹理。

(一)肺野(图3-8)

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光影。为便于标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各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二)肺门

肺门影(Hilarshadow)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所显示的纵横交错,互相重迭的影像。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图3-9)。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右肺门分上下两部: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组成,其外缘由上肺静脉的下后干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构成,其内侧有含气的中间段支气管衬托,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宽度不超过15mm。上下部相交形成一较钝的夹角,称肺门角。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上部为左肺动脉的浓密影,边缘光滑,呈半圆形,易被误认为肿块;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因左肺门血管解剖变异较大,且与心脏影相重叠,未能完全显示,所以不利于观察与测量。

支气管肺段在正、侧位胸片分布图

图3-6a  支气管肺段在正、侧位胸片分布图

肺段侧位分布示意图

肺段侧位分布示意图

图3-6B 肺段侧位分布示意图(内、外面观)

肺间质示意图

图3-7 肺间质示意图

肺野的划分

图3-8 肺野的划分

肺门结构示意图

图3-9 肺门结构示意图

1.气管 2.右主支气管3.右肺动脉 4.下后肺静脉干5.右下肺动脉 6.肺门角 7.中间支气管 8.右上肺静脉 9.右下肺静脉 10.左肺动脉弓 11.舌叶动脉12.左下肺动脉 13.左上肺静脉 14.左下肺静脉

(三)肺纹

由肺动脉、静动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成,以肺血管为主。由两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伸出的树枝状影。正常肺纹轮廓清楚,不断分支、由粗逐渐变细,达外带更细而终不可见,肺上野肺纹较下野显得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