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
此治湿养脾之药也。
苍术(米泔漫炒)一钱二分,厚朴(姜汁炒)一钱,陈皮二钱,甘草一钱,加常山三钱,草果三钱。姜枣引。
四物汤(凡痢疾门)
此药性平,治血不足之圣药也。
桂枝汤
此发散风邪之要药也。
桂枝,赤芍,甘草,姜枣引。
小柴胡汤
此半表半里之药也。
柴胡二钱,黄芩一钱五分,半夏七分,人参七分,甘草五分,加山栀、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汤,姜枣引。
心中饱闷,加桔梗、枳壳。痞清加黄连、枳实。口渴加知母,石膏。内热盛。错语心烦,不得眠者,合解毒汤。
白虎汤此药性寒,所以治热也。
石膏五钱。知毌二钱,粳米一勺 甘草七分,水煎服。
以上诸方,截疟必用常山、草果者,盖此二味,乃治疟必用之药也。
补中益气汤
此补中气不足之圣药也。
黄祗、人参、甘草、柴胡、升麻、白术、当归、陈皮,水煎,姜枣引。有汗用白术,无汗用苍术,治疟加青皮。
加减胃苓汤
此渗利之圣药也。
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五加皮、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木通、大腹皮,防风、生姜皮,灯心、姜引,取顺流水煎服。
疟养脾丸
归身、人参、陈皮(去瓢)各一钱,黄芩二,草果仁一钱,南星(炮)一钱,白术一钱五分,白茯苓一钱;柴胡一钱五分,甘草(炙)五分。共为末,米糊丸,如黍米大,竹叶、炒米汤下。一方加常山、黄祗,鳖甲(醋炙黄色)。
月蟾丸
木香、人参、黄祗、当归。桔梗、使君子肉、黄连、山棱(炮)、枳实、莪术(煨)、鳖甲(炙)、苦栋根皮、干蟾(烧存性)、诃子肉、夜明砂。绿矾各等分,共为末,醋糊丸,陈米汤下。
祖传治疟之法:以斩鬼丹截之,胃苓丸调之。常用平胃散,加常山。草果为末,每服一字,于临发日五更,用桃柳枝七根,煎汤调服。
(23) 月蟾: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月蝉"。
治大人疟疾方
人参五分,常山(酒炒)三分,槟榔三分,草果仁四分,绿至粉(炒),甘草(炙),贝母三分,青皮五分,水煎服。
又方
常山、槟榔(一个)、当归,苍术、甘草、陈皮,先一服,用酒擂细,滚酒泡极。如不效,将桃枝七根,灯心七根,水煎二、三滚,露一宿,发日五更温服。禁生冷鸡鱼发物。
西 江 月疟疾来时潮(3),内伤外感生痰,初时截法似神仙,不可养虎遗患。外感小柴饮子,内伤平胃为先,内加草果与常山,桃枝为引最验(4)。
截后才调脾胃,只消清疟养脾(5),袪邪补正作良医,不让仲阳钱氏。疟久若成痞块,面黄腹满消肌,月蟾巢圣是根基,此个方
儿密记。
如是小儿久疟(6),或于午后来潮,叉如间日又三朝,截法不宜急暴。只用养脾清疟,相兼集圣和调,神丹斩鬼莫轻饶,发日五更分晓。
疟痢如逢并作,其间吉凶须知,大端饮食要如时,胃气完全可治。若是不思乳食,强将脾胃扶持,胃苓丸子莫差弛,间以香连止痢。
久疟多成坏症,脾焦肚大青筋,颈干脚细减元神,饮食全然不进。面目虚浮怯弱,四肢无力难行,不须医治枉劳心,九死一生危病。
七律平疟养脾用人参,白术陈皮当归身,茯苓厚朴姜汁炒,苍术五钱米水浸。粉草半夏浸七次,青皮柴胡与黄芩,常山草果二钱半,鳖甲三钱,效如神。
(3) 来时潮热: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痰火发热"。
(4) 桃枝为引最验:山东泰安州李雨沾 方悦父发梓版为"东面桃柳枝煎。"
(5) 截后才调脾胃,只消清疟养脾: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前后发热唇膏,只因寒湿伤脾"。
(6) 如是小儿久疟: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若是产恶疾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