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陈景河

陈景河主任医师,汉族,1917年生于辽宁锦县。幼年从岳父贺绍武习医,尽得亲传,学业有就,行医于嫩水之滨。曾于黑龙江省中医药讲习所身造,1958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教学研究班学习。陈景河学识经验丰富,擅长内科,在治疗肝炎、肾炎、胃病、痹症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对妇、儿、外科也具有丰富的经验。他法古而不泥古,治愈许多疑难杂病。

例如,用活血化瘀法治愈发作性睡病,辅以补肾药治愈发作性睡病兼脑萎缩症等。义取肾主骨,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乏气血之荣而枯,实为气血通路不畅所致。治疗时他着意一通一补,俾瘀去新生而获治愈。他在治疗肝、肾等疾病方面,亦颇有心得。如治疗肝炎时,始终主张以排除肝家病毒为主,有热佐以清热,有湿袪湿,湿热并盛则蠲而除之。对肾炎及尿毒症的治则以利水为主,兼扶肾阳,使三焦气化机能旺盛,水道通利。对水气上泛作呕者,则辅以活血化瘀,芳香化浊之药,疗效颇佳。陈景河主任医师着有《医疗心得集》1978年内部刊行。

消瘀散结汤

〔组成〕鹿角2g,浙贝母15g,瓜蒌2g,乳香2g,没药2g,香橼2g,白芍3g,甘草1g,牡蛎15g(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主治〕乳核肿痛,或渗乳汁,或乳汁中带血者。

〔用法〕将药收入容器内,加温水浸泡一小时,即行煎煮,剩药液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将药液混合一起,分2次服之。

〔加减运用〕

(1)若口干燥、心下满者,为肝脾气逆化热伤阴,宜重用瓜蒌至5g,甘凉润燥,清热而袪满,加青果5g,平肝开胃而化瘀。

(2)乳腺肿胀痛甚者,加川芎1g,郁金1g,利用其气香窜,同香橼舒解气机,同乳、没活血化瘀而止痛,并外用木香10g,鲜生地20g,捣成泥状为饼,敷在局部。

(3)若舌苔白腻、不欲食者,为脾虚浊湿不化,加白朮1g,健脾燥湿,鸡内金3g,启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气郁结。

(4)若硬结不消,宜加甲珠1g,取其穿透破结之力,助软坚散结之药消坚止痛。(5)若用此方治疗急性乳腺炎,红肿痛甚有寒热者,加柴胡15g,黄连15g,蒲公英5g。

02 赵思俭

赵思俭教授,汉族,1926年出生于天津市,少从津门名医周雅南、李仲甫两位先生学医。赵思俭教授擅长内、妇、儿科,中医基础学及医学史文献学,兼通现代医学及多学科科学知识,对肝、肾、心脑血管、内分泌疾病,胆系、泌尿系结石等病做过多年研究。并长期从事诊法尤其是脉学的研究,对中医医史、文献学、理论整理研究等多所阐发。

老人便秘方

〔组成〕黄芪3g,银花2g,威灵仙10-20g,白芍2g,麻仁2g,肉苁蓉2g,厚朴3-10g,当归2g,酒大黄3g。

〔主治〕老年虚证便秘。

〔用法〕水煎服,1日1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

(1)便燥严重,加元明粉3-5g冲入。

(2)气虚重,加党参2g。

(3)腹胀重,加木香1g。

(4)腰腿酸软,加杜仲1g,牛膝10-15g。

典型病例

张某,男,81岁,原患糖尿病及冠心病、心房纤维颤动多年,现两病均较稳定,但苦于大便干燥不畅,数日一行,腹满面痛,先时用麻仁润肠丸等尚有效,近数月亦不起作用。如用泻药则引起便泻不止,虚惫气短,痛苦万状。诊脉弦大,涩而少力,代止不匀。舌嫩而赤,苔黄浊不匀,证属气血阴液俱不足,燥热蕴蓄六腑,宜标本兼治,于补气养血益阴药中,辅以清降之品,以老人便秘方加元明粉3g,服药后大便得下,且下后腹中舒泰,气力精神转佳。减去元明粉连服此方月余,大便每1-2日一行,很正常,糖尿病及心脏病较前好转,诊脉仍代止,但已较前柔和有力,舌苔亦渐趋正常。以此方改配丸剂,用以巩固疗效,两月后停药病愈。

03 杜雨茂

杜雨茂教授,男,汉族,1934年9月10日生于陜西省城固县,其数代业医,幼承家教,精研岐黄,深得要旨,1952年独立开诊,悬壶乡梓,名噪故里。1958年入陜西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执教,1959年又入成都中医学校举办的全国伤寒师资班学习,1970年至西安医科大学进修。自1959年调入陕西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教研工作。

加味散偏汤

〔组成〕川芎3g,白芍15g,白芥子6g,香附9g,白芷9g,郁李仁6g,柴胡9g,细辛3g,蔓荆子9g。

〔主治〕风寒、瘀或痰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症见头痛时作时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全头痛,或痛在一点。多因感寒冒风,或气郁不畅而诱发。发则疼痛剧烈,或掣及眉梢,如有牵引;甚或目不能开,头不能举,且头皮麻木,甚或肿胀,畏风寒,有的虽在盛夏,亦以棉帛裹头;痛剧则如刀割锥刺而难忍,甚至以头冲墙,几不欲生。

〔用法〕上药加入清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煎煮两次,每次半小时,滤汁混匀,每日早晚饭后服。痛剧者可日服一剂半,分3次服下。

〔加减〕

(1)若因感受风寒而发,可加荆芥、防风。

(2)疼痛剧烈,可加羌活、元胡。

(3)阴血污虚,可加生地、当归。

(4)拘挛掣痛,酌加胆南星、僵蚕、全蝎。

(5)若为血管扩张性头痛,宜加贯众。

(6)若兼有高血压,可加怀牛膝、桑寄生。

(7)若兼有内热,可加知母、丹皮等。

04

蒋文照

蒋文照,男,1925年10月4日生,浙江省嘉善县人。1944年拜晚清御医陈莲舫再传弟子嘉兴名医徐松全为师。徐氏医术精湛,既擅长温病,取法叶天士,又兼治内妇儿科杂证,法宗陈莲舫。5年学医满师,遂悬壶开诊。1952年参加嘉兴县天凝区联合诊所工作,任负责人。为民解除疾苦,饮誉乡里。

临床经验丰富,肺疾脾胃病尤为见长,系统学医,联系实际,理论造诣精深,对《内经》运气学说颇有心得。肺疾治疗,主张宣化、温化、清化、润化四法为主,不离乎化。化者,化其痰浊,利其肺气,肺利则气化,浊行而变为津液。脾胃诊治,脾宜升、宜健、宜补;胃宜降、宜和、宜泄。

芪萸仲柏汤

〔组成〕黄芪15g,山茱萸9g,杜仲12g,黄柏6g,白茅根12g,茯苓15g,牡蛎2g,金樱子12g。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而表现腰酸体瘦,舌质淡红胖嫩,苔腻,脉沉细弦,蛋白尿者。

〔用法〕1日1剂,清水煎,上下午各服一次。

〔加减〕

(1)体虚易于感冒者,加党参12g,炒白术9g。

(2)水肿未消、小便短少者,茯苓改为用皮,加大腹皮9g,车前草1g,薏苡仁2g。

(3)口干烘热者,加生地15g,麦冬9g,炒知母9g,菟丝子12g。

(4)尿赤而见红细胞者,加大小蓟各12g,阿胶珠9g。

典型病例

钱某,男51岁,1991年10月7日初诊。肾炎反复6年,1989年10月覆发加重,诊为慢性肾炎肾病型,住院治疗16个月。出院检查:浮肿基本消退,血压趋于正常,血清蛋白4.8g%,甘油三酯150毫克/100毫升,总胆固醇300毫克/100毫升,尿蛋白(+~++)。近半年来,夜尿频多,每晚4-5次,量多清长,腰脊酸楚,两耳鸣响,神倦乏力,舌质淡红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腻,脉沉细。治拟益气养阴,补肾化浊。

生黄芪24g,制萸肉6g,生地15g,杜仲12g,黄柏9g,银花15g,生牡蛎2g,白茯苓15g,白茅根15g,金樱子12g,芡实15g,菟丝子12g,潞党参15g。

宗上方意,稍作增损,连服50余剂,11月25日覆诊,尿检连续3次蛋白呈阴性。夜尿1-2次,腰酸耳鸣减轻,体力渐增。血清蛋白5.8g%,甘油三酯120毫克/100毫升,总胆固醇260毫克/100毫升。

05

贺普仁

贺普仁教授,字师牛,号空水。14岁师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深得老师真传,8年后,独立应诊。贺普仁教授从1940年从事中医针灸事业,他精研内难,熟读大成,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针灸体系,提出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独到学术见解,他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出贺氏针灸三通法一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三通法的应用,不仅扩大针灸治病的范围,尤其对于一些疑难病症,亦多有显著之疗效。

治漏肩风方

(一) 穴位:条口(患侧)

功能:袪风散寒,通调经络。

主治:肩周炎之轻症。

症见:近期发病,以肩部轻微疼痛,逐渐加重,或局部发凉以及肩部沉重不适等。有的患者出现上肢活动受限,抬举轻微困难。

  

操作:用3寸28号针,单手快速进针,针向承山,直刺2寸多,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出针,10次为一疗程。

(二) 穴位:条口,肩部阿是穴。

  

功能:温经补气,袪邪通络。

主治:肩周炎之重症。症见:发病大多三个月以上,肩部疼痛剧烈,入夜为甚,局部压痛明显,并有凉感,得温则稍缓,肩部各方向运动均受限,穿衣、梳头、系裤带都困难。

  

操作:条口操作同轻症,局部阿是穴用中号火针点刺。隔一日或二日1次,10次为一疗程,5~10个疗程可愈。

(三) 穴名:膏盲(患侧),局部阿是穴。

  

功能:扶正袪虚,兼以通经活络。

主治:肩周炎之顽症。症见:发病多在半年以上,肩痛连绵不已,肩臂沉重,活动受限,不能高举,局部畏寒怕凉,多数伴全身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等。

  

操作:用3寸29号毫针,从患侧膏盲穴进针,沿肩胛骨后侧缘向肩部平刺,使肩周产生酸麻胀感。留针30分钟,局部阿是穴火针点刺,隔二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要治疗5~10个疗程。

06

何天祥

何天祥研究员,男,1923年12月20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蒙古族。1852年先辈随清军入关,为随队军医,定居成都,其父何仁甫是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名噪蜀中,成为四川三大骨科流派之一。何天祥自幼随父学医行医,长期临床实践,刻苦精研医典,严于继承,勇于创新。

何天祥研究员,长期深入临床工作第一线,由于对中医理论有坚实的基础,加之几十年丰富的临证经验,对伤科疑难杂证有卓著疗效。他又将中医传统的治疗经验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系统地总结了一套对舞蹈损伤特点、规律及防治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了临场征兆性望诊与临证诊断相结合,动静结合等新观念及一系列治伤大法,并将舞蹈动作筛选出一套对骨关节及软组织伤病有指导意义的练功方法,既恢复功能又增长肌力。他一生著述颇丰,尚有《中国艺术形体损伤诊治学》《何天祥正骨经验》《何氏治伤经验汇编》等著作。

活血养骨汤

〔组成〕当归1g,延胡索1g,陈皮1g,郁金1g,独活15g,白芷1g,肉桂1g,骨碎补15g,续断1g,狗脊15g,怀牛膝6g,透骨草1g。

〔主治〕股骨头骨骨后无菌性坏死症。

〔用法〕上药可煎汤内服,每日1剂,早晚服。亦可共碾为药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g,日服3丸。可再加乳香6g,没药6g共研细末,用白酒调外敷于痛处。

〔加减〕(1)若气血凝滞者,可酌加土鳖、血竭。(2)寒湿较重者,可加苍朮、威灵仙。(3)病程日久,体质虚弱者,可加黄芪、白朮、紫河车,以健脾袪湿,补益气血。

典型案例

霍某,男,15岁。患儿1972年中左髋部时痛时愈,1973年3月疼痛增加,外展、外旋功能受损,先后在某骨科医院及某医院按扭伤及化脓髋治疗,未效。1973年4月18日在某医院照x线片示:右髋臼边缘毛糙光滑,同时伴有骨质增生及破坏…有半脱位,右侧化脓性髋关节炎。1973年4月15日来诊。根据临床证状,按右股骨头骨骨后软骨症治疗。1月后有好转。由于家属对化脓髋的诊断有顾虑,1973年5月16日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照x线片示:右髋关节间隙稍增宽,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骨片,髋臼象有轻度变深…股骨头变扁平,股骨颈变短,股骨头稍向上半脱位…综上所述,经晨会讨论,多为扁平髋表现。治疗:按上法治疗,并手法整覆半脱位,先治疗4个月,疼痛消失,肌力恢复,双腿等长,外展、外旋功能恢复,拍片示:已愈合。

07

周炳文

周炳文老中医,江西吉安县人,生于1916年春,幼入私塾。三代中医世家,自幼聪颖,勤奋钻研,博览群书,造诣精深,擅长内儿妇科。悬壶问世,未及弱冠医名便传遍城乡,至40年代,名噪全区。遐尔皆知,求诊者摸肩接踵,门庭若市。学术主张,精灵活法。取各家之长,择善而从,重视脾胃气血,重在调而不在补之说,对久病则先辨腑脏气血,认为通调气血是阴阳平衡重要条件。在论治上,主张治法不能墨守一法,尝谓『议论确切,立法机圆,用药精当,则收效可期』。

加味益脾镇惊散

〔组成〕党参9g,白朮5g,茯苓6g,甘草3g,钩藤5g,朱砂0.3g,琥珀1g。

〔主治〕惊吓泄泻。症见惊惕不宁,睡中时惊醒,泄泻粪便如水或粪青如苔,目珠淡蓝,指纹淡红,或青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用。

〔加减〕惊泻是婴幼儿泄泻中的一个类型,惊泻粪青如苔,泻色青,发热有味,睡卧不安,大便日行四、五次,多则十余次,平素胆怯易惊,寐时多汗、胃纳欠佳、紫纹多淡红,若调治不当,往往缠绵难愈。本方宜于以上诸症治疗,如兼肠热食滞,腹胀,大便次数无度,粘如胶、矢气者,加黄连、木香、砂仁、焦三仙、陈米。另外还要强调饮食忌口,饮食需择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生冷瓜肉,肥甘厚味。

08

姚子扬

姚子扬,汉族,生于1916年,山东省临沂市人。姚氏系五世中医,15岁父殁,受业于祖父临沂名医姚武璨先生。先研经典,后学唐宋,以降诸家学说,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安神达郁汤

〔组成〕炒枣仁3g,合欢花15g,龙牡各2g,炒栀子15g,郁金12g,夏枯草1g,柴胡1g,佛手柑1g,炒白芍12g,川芎1g,甘草6g。

〔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

〔用法〕

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剂有效时,停药2-3日。再服2剂。再停,再服。不要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

〔加减〕

(1)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g。

(2)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g。

瓜蒌泻心汤

〔组成〕瓜蒌30~60g,制南星1g,姜半夏1g,黄连6~1g,栀子15g,枳实15g,竹沥10毫升(兑入),橘红1g,柴胡1g,大黄1g,菖蒲1g,郁金12g白芍15g,甘草3g。

〔主治〕精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

(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g。

(3)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g

(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g。

09

查玉明

查玉明主任医师,回族,1918年2月10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大民屯镇。祖父业医,幼承家传。于1934年从师京城名医杨耀泰先生,攻读中医典籍,勤学八载,深得师教。1942年考取中医执照,行医于沈阳。查老治学严谨,精研医理,认为《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伤寒》《金匮》是辨证的准绳,金元四家的学术论点,是达变之法。

几十年医疗实践,擅长内科,尤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病及胶原性疾病,有所建树。审证求因,论治消渴,认为本病发展变化规律,由实转虚的演变。提出分型论治,诊断,施方,用药自成体系。对冠心病临床研究,重视脏腑功能内在联系,认为发病机理,根源在肾(阴阳失调),变动在肝(气机阻滞),其制在脾(代谢障碍),气本在肺(气血关系),归宿在心(病变在血脉)的学术观点。

宜导通闭汤

〔组成〕(1)黄芪15g车前子3g,(3)甘草2g,(4)升麻7.5g怀牛膝25g淫羊藿15g滑石25g。

〔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用法〕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加减〕

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

(1)若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g。

(2)尿道涩痛者,加蒲公英25g,木通1g。(3)咳喘者,加杏仁5g,细辛5g。

10

赵棻

赵棻,男,满族,1911年9月1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赵氏早年拜前清御医后裔周良钦学医,得其真传。虽呈师启蒙5载,实以自学为重。学成之后,应考试院之试,名列前茅。赵氏学宗补土,重元气,重运化,但不拘泥于温补,能别树一帜,对疑难重症,多有治验。

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麦芽3g,谷芽3g,鸡内金15g,山药15g,党参1g,甘草5g。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腑脏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

(1)如伤风感冒者,加〔香苏饮〕合用。

(2)伤风咳嗽者,加〔三拗汤〕合用。

(3)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11

娄多峰

娄多峰教授,汉族,1929年3月生于河南省原阳县祝楼村,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当地贤儒名医祖父娄宗海习岐黄,其临床50余载,即承家传,又博采众家专长于痹证研究,对各科杂证均有心得。提出痹证病因病机责之于虚、邪、瘀。从事治疗类风湿病的系列中成药的研究,古今论治痹病文献整理,成绩蔚然。

化瘀通痹汤

〔组成〕当归18g,丹参3g,鸡血藤21g,制乳香9g,制没药9g,香附12g,延索胡12g,透骨草3g。

〔主治〕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

(1)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

(2)偏热者,加败酱、丹皮。

(3)气虚者,加黄芪。

(4)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典型病例

刘某,女,16岁。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口卡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者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红,脉弦。证属外伤瘀血,覆感寒湿,经脉闭阻。用〔化瘀通痹汤〕加细辛3g,桂枝9g,川牛膝9g,木瓜18g,薏仁3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剂,疼痛消失,未再出现打软腿。随访一年未覆发。

12

何任

何任教授,汉族,1921年1月11日生于浙江杭州市,其父何公旦乃江浙名医,幼得庭训,精研医典,尤崇仲景之学,深得医道之真谛。1941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悬壶于故里,名声日噪。1959年筹建成立浙江中医学院后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

何教授认为,中医事业发展之根本在于中医本身的提高,而中医本身之提高,关键在于提高临床疗效与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之特色。因此,其从医50余年来,临诊治病注重实效,对疑难杂证、肿瘤病的诊治均有独到之处,屡起沉。同时,长期致力于《金匮要略》的整理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继承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补益冲任汤

〔组成〕小茴香3g,炒当归9g,鹿角霜6g,女贞子12g,沙菀蒺藜9g,党参15g,淡苁蓉9g,补骨脂12g,淡竹茹15g,紫石英12g,枸杞子9g,旱莲草9g。

〔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

〔用法〕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为多,摄止以后,即服本汤以补益冲任,以覆其正,连服一二个月,每日煎服一剂,崩漏即不再覆作。

典型案例

曹某,45岁,工人。不规律出血10个月,有时量多,有时淋漓不断,血色淡。畏冷,6月中旬夜眠尚需棉被,没有气力,总想躺着,吃不下东西,腰酸腿痛,每晨5点左右,准有大便,为不成形便,舌质胖,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尤甚。妇科检查,除子宫略大,别无阳性发现,宫内膜病理检验结果为增生期子宫内膜增殖现象。

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冲任虚寒性崩漏。治当温补肝肾、调理冲任奇经。方以上为基础,加熟附片3g,肉桂6g,艾炭1g,炮姜炭1g,用药3周后,血止又来月经5次,分别为5/23天、5/28天,每次用纸一包,自觉症状完全消退。追访一年无覆犯。

13

盛国荣

盛国荣教授,汉族,1913年11月25日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诗山村,其祖辈世代业医,自幼耳闻目濡,13岁起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脉经》等经典著作,1946年悬壶于厦门市,并得到陆渊雷、章次公等名医指点,1947年考取中央考试院行医执照。

资肾益气汤

〔组成〕生晒参1g(药汤炖),黄芪3g,车前子2g,茯苓皮3g,杜仲2g,地骨皮15g,泽泻15g。

〔主治〕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

〔用法〕日一剂,文火久煎,分温服。

〔加减〕

(1)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者,加川花椒1g,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须6g,水3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

(2)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g,漂川附子1g,破故纸8g,桑螵蛸8g。

(3)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者,加生蒲黄1g,五灵脂1g,红花5g,益母草1g。

(4)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者,加白朮15g,砂仁1g,陈皮1g。

(5)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8g,半夏8g,陈皮8g,代赭石2g。

(6)若出现尿毒症者,可配合〔宁元散〕。

(7)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噪、烦燥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g,炒枣仁3g,龟板2g,地龙干2g,天麻1g。

(8)如邪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每日服一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日服2g,日服2-3次。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因症状不同治法亦异,主要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因势利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肾汤〕以资巩固。

14

董漱六

董漱六,男,1916年生。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董氏1937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师从海上名医秦伯未先生继续深造。

麻杏射胆汤

〔组成〕净麻子5g,大杏仁1g,嫩射干9g,玉桔梗6g,杜苏子9g,净蝉衣4.5g,炒僵蚕9g,制半夏9g,广陈皮4.5g,生甘草4.5g,鹅管石12g(煅、杵),江枳实6g,胆星6g。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用法〕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加减〕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1)如有口渴烦燥、痰黏、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g,知母12g,贝母12g。 (2)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4.5g,细辛3g,干姜2.4g。

(3)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g,连翘9g,炒牛蒡子12g,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g。

(4)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g,桑白皮12g。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g,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g,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g。

(5)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g,白芥子9g。

(6)如脘腹痞胀、口黏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4.5g,焦六曲12g。

(7)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g,苍耳子9g。

典型病例

吴某,男,13岁,学生,1989年7月10日初诊。有奶癣史,咳嗽反复发作,日久发展为哮喘,每逢秋冬之交必发,已达四五年之久。今感时寒,咳嗽随起,痰吐不爽,胸闷气急,喉间有哮鸣音,夜卧不得安枕,舌苔薄白、脉浮滑数,拟麻杏射胆汤连服3剂,哮喘得止,咳减痰亦少,夜寐已安,仍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上方去半夏、陈皮,加桑白皮9g,再服3剂,咳平,痰鸣、哮喘未作,因大便干结,上方去半夏、陈皮,加全瓜蒌12g,浙贝母12g,净麻黄改用蜜炙麻黄,迄今年余,哮喘未见覆发。

董氏多少年来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咳喘病人较多,单属寒型或热型不少,而寒包热型者属多数。临床上常用宣上寻下法,以麻杏射胆汤加减,既可宣肺达邪,又能清热寻痰,对证下药,咳喘病每多获得良好疗效,这是董氏临床辨证经验之处。

15

李振华

李振华,1922年生于河南省文安县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曾祖父李大椿精通医术,善用验方治病,效如桴鼓,颇有名气。先生在其祖父的指导下研读《内》《难》《伤寒》《本草》《脉学》诸书,平日侍诊,耳提面命,尽得真传。先生为求深造,于1938年考入北京国医学院,曾从师于孔伯华等中医名流,于1941年毕业并经考试合格,悬壶于天津,时年20岁。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承东垣学说,强调后天之本的作用,临证倡燮理中焦、理气宽中之大法。对慢性胃病炎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着深入的研究。

香砂温中汤

〔组成〕党参12g,白朮1g,茯苓15g,陈皮1g,半夏1g,木香6g,砂仁8g,厚朴1g,干姜1g,川芎1g,丁香5g,炙甘草3g。

〔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加减〕

(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g,乌药1g。

(2)兼血瘀,加丹参15g,元胡1g。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g,泽泻1g,桂枝5g。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g,藿香15g。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g。

(6)阻虚甚者,加制附子1g。

(7)气虚甚者,加黄芪15~3g。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1987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生化。病人恐惧癌变,前来请李氏诊治。

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g,乌药1g,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g,以增健脾袪湿之力。

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g,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覆查胃镜及胃黏膜活检,胃黏膜轻度浅表性炎症。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16

张镜人

张镜人教授,名存鉴,1923年6月生于上海市。张氏家世业医,以擅治热病而称着于江南,由明末相传至今。张镜人教授为第12代传人。深研灵素经文,探索仲景奥秘,遍览历代名著,集思广益。学识日进。治热病服膺叶、吴二氏,于染病颇崇景岳、东垣。尝谓治学当厚古而不薄今,师法而不拘方。变化在我,讲究实效。擅长治疗外感热病、慢性胃炎、慢性肾炎、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安中汤

﹝组成﹞柴胡6g,炒黄芩9g,炒白朮9g,香扁豆9g,炒白芍9g,炙甘草3g ,苏梗6g,制香附9g,炙延胡9g,八月札15g,炒六曲6g,香谷芽12g。

﹝主治﹞脘部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g。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g。

(3)胃脘灼热,加连翘9g(包),或炒知母9g

(4)嗳气,加旋覆花9g,代赭石15g。

(5)泛酸,瓦楞15g,海螵蛸15g。

(6)嘈杂,加炒山药9g。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g。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g。

(9)便溏,加焦楂炭9g。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g,煨木香9g。

(11)便结,加全瓜蒌15g,望江南9g。

(12)腹胀,加大腹皮9g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g,芙蓉叶9g

(14)胃黏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g。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17

俞慎初

止咳定喘汤

﹝组成﹞蜜麻黄6g,光杏仁5g,炙甘草3g,紫苏子1g,白芥子6g,葶苈子6g(布包),蜜款冬6g,蜜橘红5g,结茯苓1g,清半夏6g。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黏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蒌、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

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

处方:蜜麻黄6g,光杏仁5g,炙甘草3g,蜜款冬6g,浙贝母1g,盐陈皮5g,结茯苓1g,清半夏6g,紫苏子1g,白芥子6g,葶苈子6g(另包),水煎服。服5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瓜蒌15g,再进5剂后,诸症悉平。

18

何炎燊

何炎燊,主治医师,汉族,广东省东莞市人。幼从宿儒习古文,考入高中后丧父失学,乃发愤自学中医,21岁以术问世,不久即享盛名。何氏精勤于学,至老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他钻研伤寒温病数十年,主张寒温合流、对外感热性病的理于法、方、药都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

加减清海丸

〔组成〕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9g,北沙参15g,阿胶12g,麦冬12g,白朮9g,桑叶9g,白芍15g,石斛12g,龙骨24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

〔主治〕室女崩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典型案例

柴某,学生。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于是处方为: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9g,秦艽9g,白薇6g,地骨皮9g,白朮9g,石斛12g,麦冬12g,龙骨24g,龟板24g,上服3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3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

19

周信有

周信有教授,汉族,1921年2月19日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东汤村。自幼从师习医,刻苦攻读,跟师侍诊。于1941年考取行医执照,悬壶于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而立之年在安东已名声鹊起。周氏立志钻研、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临证务求实效,对治疗疑难重症有独到经验。近年来,曾潜心对肝病、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的专题研究,取得一定成绩。

消癥利水汤

﹝组成﹞柴胡9g,茵陈2g,丹参2g,莪朮15g,党参15g,炒白朮2g,炙黄芪2g,淫羊藿2g,醋鳖甲3g,五味子15g,大腹皮2g,猪茯苓各2g,泽泻2g,白茅根2g。

﹝主治﹞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3次服。

﹝加减﹞肝病虚损严重,肝功障碍,絮浊试验、血清蛋白电泳试验异常,可加培补脾肾之品,白朮可增至4g,另加仙茅2g,女贞子2g,鹿角胶9g(烊化)。

经验证明,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脾肾之品,证候和肝功化验、免疫指标都能得到相应改善,说明扶正补虚是降絮浊和提高血清蛋白的关键。当然,虚与瘀是互为因果的,肝病虚损严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环障碍,又能因虚致瘀,导致肝脾肿大,形成癥积肿块。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须重用活血袪瘀之品。对此我们一般是轻重药并重,加重丹参、赤芍、莪朮等药之分量。补虚与袪瘀多是综合运用,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典型病例

李某,男,33岁,靖远电厂职工。1986年4月经诊断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2次因病情恶化出现腹水、吐血住院抢救。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进某医院。经住院治疗3个月之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病人精神负担沉重、生活无望、焦苦万分,乃出院于1988年4月25日来诊,出院时化验,表面抗原1:128,黄疸指数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1单位,硫酸锌浊度20.4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6.2%,白蛋白2.6%,球蛋白3.6%,谷丙转氨酶325单位,血小板记数3.8万/立方毫升。

证见:两胁痛、胁下癥积(肝脾大)、触痛、腹胀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肿、饮食不进、面色黧黑、牙龈出血、舌质暗淡、小便不利、脉弦涩,诊系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危急。中医辨证为虚瘀交错、血瘀肝硬、脾肾两虚、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拟培补脾肾、袪瘀化症、利水消肿。

治用舒肝消积丸,配服消癥利水汤,稍施加减,连续服丸、汤药3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诸症悉减,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药治疗半年多,于1989年3月6日化验,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和蛋白电泳、血小板计数已完全恢复正常,脾肿大已回缩,诸症悉除,身体无任何不适。现已上班恢复工作。

20

刘云鹏

刘云鹏老师,男,生于1910年,湖北省长阳县人,五代中医世家,幼承庭训,20岁悬壶沙市,40年代即被誉为沙市八大名医之一,1951年任湖北省中医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聘为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63年。早年宗叶、吴之学,喜使至宝紫雪辈,起危疾于倾刻,擅长苦泻淡渗法,治湿热之久稽。认为妇科见证,肝郁为多,其治当以疏肝为先,总结出调肝十一法,形成了独特网络。先生以治月经病、妇科血证、不孕症、滑胎、子宫肌瘤、盆腔炎以及急、重、疑难病证见长。主要著作有《妇科治验》一书。

固胎汤

﹝组成﹞党参3g,炒白朮3g,炒扁豆9g,山药15g,熟地3g,山茱萸9g,炒杜仲9g,续断9g,桑寄生15g,炒白芍18g,炙甘草3g,枸杞子9g。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

(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g,紫胡9g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陈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g,甘草15g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g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g,旱莲草15g,棕榈炭9g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g。

(6)或选用黄芩9g,麦冬12g,石斛12g,玄参12g,以养阴清热安胎。

(7)胸闷纳差,加砂仁9g,陈皮9g以芳香和胃。

(8)呕恶,选加竹茹9g,陈皮9g,生姜9g以和胃止呕。

(9)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g,制附子9g以温阳暖胞。

典型案例

毛某,女,24岁,1986年7月6日初诊。

  

已妊娠3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脉虚数。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方用:党参3g,炒白朮3g,云苓1g,甘草6g,熟地3g,山茱萸9g,黄芩炭1g,骨脂15g,每日煎服一剂。于1988年6月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五剂即愈。于1987年1月顺产一女婴很好。

21

郑惠伯

郑惠伯,倡导读书广博专精,并行不悖;在实践中继承,在实践中创新;擅长内、妇、儿科,尤以辨治温病急症著称。

加味四妙勇安汤

〔组成〕当归3g,玄参3g,银花3g,丹参3g,甘草3g。

〔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1)若兼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以补益心气。(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典型病例

  

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方用:当归、玄参、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g,麦冬、五味子各15g,甘草1g。

  

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经过三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加味二仙汤

〔组成〕仙茅12g,仙灵脾15g,当归1g,知母1g,巴戟天12g,黄柏6g,枸杞子15g,五味子1g,菟丝子15g,覆盆子1g。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加减〕

1.功能性子宫出血:

(1)出血较多、血虚加阿胶、艾叶。

(2)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

(3)血瘀加田七、丹参、益母草。

(4)血脱加红参、龙骨、山茱萸。

(5)脾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朮。

(6)冲任虚加鹿角胶、龟板胶。

(7)肾阳虚加鹿茸、附片。

(8)肾阴虚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

2.乳癖:乳癖属冲任不调者,可于上方配鹿角片粉2~4g,分2次药汤送服。

3.血小板减少: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黄芪、黄精。

22 陆芷青

陆芷青教授,汉族,1918年3月20日生于温州市名医世家,年13从父建之公习医,薪传口授,尽得先人之学。陆老业医60载,娴熟岐黄、仲景之学,精于中医内科,善治时病及内科疑难杂证,学术造诣精深,尽得先君之学。

四子平喘汤

﹝组成﹞葶苈子12g,炙苏子9g,菜菔子9g,白芥子2g,苦杏仁9,浙贝母12g,制半夏9 g,陈皮5g,沉香5g(后下),大生地12g,当归5g,紫丹参15g。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

(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4)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蒌皮。

典型病例

蔡某,男,57岁,1992年5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已有30年,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加剧,经同事介绍前来求治。查:面色暗滞、语声不扬、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口干不饮、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四子平喘汤加瓜蒌皮1g,薤白1g,7剂。

二诊:药进7剂,胸闷心悸气急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剂。

三诊:诸病悉除,原方再进7剂。

23

刘弼臣

刘弼臣教授,江苏省仪征市人,汉族,1925年6月6日生。刘弼臣教授从14岁起拜其姑父、当地著名儿科医师孙瑾臣先生为师。成为太平天国名医朱冠臣的第4代传人。

五草汤

〔组成〕倒叩草3g,鱼腥草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白茅根3g,灯心草1g。

〔主治〕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收到满意的效果。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g,旱莲草15g,止血效果更佳。

典型案例

于某,10岁,男,1986年3月1日初诊。半月来下肢生疮,多为脓疱疮,日渐增多,继而逐渐浮肿,尿少色黄,食少神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滑数。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5-20、白血球10-15,证系毒热内郁,湿毒内陷营分,血郁气滞,毒湿外发于肌肤腠理则为疮疡肿胀,内蓄于膀胱则尿短色赤。

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倒叩草3g,鱼腥草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白茅根3g,灯心草1g,连翘15g,泽泻1g,胆草3g。

上药加减服6剂后,症有好转,周身面部浮肿渐消,脓疱渐少,大便干、小便少黄、饮食、神疲、头晕、头痛均有好转,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2、白血球3-4,湿热渐除。

再拟方:苍朮、黄柏各5g,银花1g,连翘6g,旱莲草1g,白鲜皮1g,蝉衣3g,炒栀子5g,炒黄芩5g,泽泻6g,猪苓6g,云苓6g,姜皮3g,防风3g,生草3g。此方加减又进12剂后,症状均减、化验尿常规正常。

24

谢昌仁

谢昌仁主任医师,男,汉族,1919年8月生,南京市人。系中医世家,幼承其父浩如之学。行医逾50载,对内科杂病、时令病,尤其脾胃病治疗颇有建树,长于运用通腑之法,并擅理妇科;愈者甚众,享誉金陵。

消渴方

〔组成〕石膏2g,知母1g,甘草3g,沙参12g,麦冬1g,石斛12g,地黄12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12g,花粉15g,内金6g。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张某,男,45岁,农民。初诊:患者能食善饥已2年余。半月来头昏乏力,嗜睡懒动,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尿糖(+++ +),血糖150㎎%(空腹),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82单位,就诊时症见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每餐可进食稀饭20碗,口渴多饮、尿多、苔中根黄。证属胃热炽盛、伤灼阴津,挟肝经湿热蕴结。治宜清热滋阴为主,佐以清利湿热:石膏2g,知母1g,甘草4g,生地12g,丹皮6g,茯苓12g,泽泻12g,内金6g,花粉15g,茵陈12g,薏仁12g,石见穿15g,12剂。

  

复诊:后三多症状基本消失,复查餐后尿糖阴性,空腹血糖81.5㎎%。前方既效,可不更章。原方15剂。

  

三诊:三消癥状已基本消失,肝功能复查谷丙转氨酶降至40单位以下,舌红少津,苔中根仍黄厚。原方去茵陈、薏仁、石见穿,加麦冬1g,石斛12g,8剂。

  

经治后,消渴症状一直未发,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嘱续服〔六味地黄丸〕及〔消渴方〕以巩固疗效。

25

胡翘武

胡翘武,1915年7月出生,主任医师,汉族,安徽歙县人。幼承庭训,诵习医经,稍长从歙县名医汪泽民先生学医。由于既禀家传、又得师承,更兼力学,旋即名噪乡里。于岐黄生涯近60春秋中,胡老精勤医典,广览百家,坚持躬身践行,不忘承前启后,孜孜不辍,数十年如一日,学验俱丰,卓然成家。精于中医内科外感热病及疑难杂证之诊治,能融古训新知于一体,在内科杂证中强调脏腑辨证,重视燮调阴阳、活泼气血。许多疑难重笃大证由其立起者无以枚举,深得病家信赖与同道赞许。

阳和平喘汤

〔组成〕熟地3g,淫羊藿2g,当归1g,麻黄6g,紫石英3g,肉桂3g,白芥子6g,鹿角片2g,五味子4 g,桃仁1g,皂角3g。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用法〕日1剂,水煎分温2服。

〔加减〕

(1)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2g,山茱萸1g。

(2)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g,泽漆15g。

(3)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g,沉香3g(后下)。

(4)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g,紫菀2g。

(5)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g,二芽各3g。

(6)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g,茯苓2g。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咳嗽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伴气喘4载。近3年5次住院,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屡治乏效,只赖解痉、激素之剂控制症状,但停药即犯。因症状日益加重、喘咳气急、步履艰难,西药无法改善症状而试服中药。患者面色清晦虚浮、畏寒肢冷、胸膈憋闷、抬肩、言语断续、咳声不扬、痰多泡沫清稀、便秘、舌淡暗润苔薄白、脉沉细弱。此为肾督亏虚、痰瘀恋肺,亟当补虚泻实上下调治:熟地3g,鹿角片2g,白芥子6g,麻黄6g,肉桂3g,紫石英3g,紫菀3g,五味子6g,苏子1g,桃仁1g,当归1g,肉苁蓉2g。

方5剂,胸膈憋闷大减,步履登楼不甚喘促。继予上方10剂,诸症再减。后因口干痰液较稠、舌尖淡红、肺阴不足,寒痰化热之象有露,于原方去麻黄、苏子、肉桂、白芥子,加南沙参3g,葶苈子1g,冬瓜仁3g,10剂诸症渐平。继予阳和平喘汤去皂角,减麻黄为3g,加淮牛膝1g。30剂后诸症悉已,宛如常人。激素解痉之剂早已撤除,随访至今未见再发。

26

钟一棠

钟一棠主任医师,汉族,1915年6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其曾祖、祖父、父亲及兄长为五代世医,家学渊源,幼承庭训,又攻读上海中国医学院,于1933年夏毕业,从其兄一桂见习2年,尔后自行悬壶。他的学术观点是:应吸收历代名医之精华而反对一家言;对于现代医学亦应取其长而补我之短,可以洋为中用,而不可西化。著作有《无我斋内科疾病证治》《诊余随笔》《内科厥、热、痛、血四大急诊》《中药学补充教材》等。

沙参银菊汤

〔组成〕南北沙参各15g ,银花2g, 菊花1g, 薄荷6g(后下),杏仁1g, 清甘草2g。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用法〕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500ml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5-6分钟即可;二汁加冷水约400ml煮沸5分钟,勿过煮。亦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小时后茶饮服。

〔加减〕

1.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g,桔梗6g,蝉衣1g。

2.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g,或加黄芩15g,蒲公英3g。

3.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g,象贝15g。

4.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g,地龙1g。

5.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2g,茯苓18g,芦根2g。

典型病例

包某,男,3岁,1991年11月6日初诊。患儿平素容易感冒发热,常需注射青、链霉素或氨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近二日又发热咽痛、咳嗽频作,稍气促,今呕吐一次,不思食,舌尖红、脉细数。因哭闹不能打针而求治中医。查:咽峡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大,测体温39.6℃。

诊断:急性气管炎。证属风热咳嗽。治宜疏风散热,清肺止咳。

处方:北沙参1g,银花8g,野菊花8g,薄荷3g,黄芩8g,前胡8g,生甘草2g。4剂。嘱将药置热水瓶中沸水泡服。

11月13日复诊:患儿母诉,服药2剂热即退至37.8℃, 心除。4剂药后即不发热,咳嗽大减,胃纳增。又自服原方3剂,诸症皆除,惟晚间偶有余嗽,舌洁、脉细,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参1g,麦冬8g,3剂以巩固。

27

李介鸣

李介鸣,1916年生,字伯鹏。祖籍湖南省新宁县,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先生行医57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术上主张中西医结合,总结出升降结合,燥润合用,气血并调的治疗原则。晚年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提出了气血应列为心脏血管疾病总纲之独到观点,治疗尤擅调达气血。先后发表了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简介关于胸痹的治疗心肌炎的辨证论治等几十篇学术论文。1992年7月23日,李介鸣先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5岁。

温阳益气复脉汤

〔组成〕人参15g,黄芪2g,北细辛6-15g,制附片1g,炙麻黄6g,麦冬12g,丹参18g,五味子12g,桂枝1g, 甘草1g,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加减〕

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

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

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

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

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典型病例

粟某,男,57岁,住院病人。病史:患者9年前出现胸憋,心悸,届时心率变慢,且眩晕欲仆,日益加重,于1982年9月14日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Ⅰ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西医诊断:病窦综合征。1982年9月20日初诊,胸憋时痛,气短怔忡,头晕阵作,面色光白,精神倦怠,舌质胖淡暗,苔薄白,脉沉迟间结。经用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1个月后,平时心率均在55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自觉无明显不适,故带方出院。

(注:本方细辛用量较大,最大量可达3g,据观察,一般服药一个半小时即可见心率增加,4小时后逐渐下降,服用大剂量细辛只要用法得当,除少数人有一过性面红潮热外,未见有不良反应。)

28

周仲瑛

周仲瑛,男,1928年生,汉族,江苏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滋胃饮

〔组成〕乌梅肉6g,炒白芍1g,北沙参1g,大麦冬1g,金钗石斛1g,丹参1g,生麦芽1g,炙鸡内金5g,炙甘草3g,玫瑰花3g。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1剂,水煎分服。

〔加减〕

1.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g;

2.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g,黄连5g;

3.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g;

4.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g。

典型病例

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滋胃饮加减,药用生地、麦冬各12g,白芍1g,乌梅肉5g,山楂1g,玫瑰花3g,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药入三剂,脘痛灼热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三剂,症状消失。

29

朱良春

朱良春主任医师,客座教授,汉族,1917年7月3日生于江苏省。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同年取得医师执照悬壶于南通,由于善用重剂,声誉雀起,近悦远来。朱良春主任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作育英才。他擅治内科杂病,尤其对痹证、肝病、脾胃病、肾病研究深邃,诊治自成体系,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并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独具匠心,有虫类药学家之称。著述、讲学、科研颇多创见,主要着作有《章次公医案》《虫类药的应用》《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朱良春用药经验》等10余部。

健脑散

〔组成〕红人参15g(参须3g,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号、制马钱子、川芎各15g,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g,紫河车、鸡内金各24g,血竭、甘草各9g。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典型案例

李某,男,42岁,军人。

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然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则出现血肿,神智不清达20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在某地检查,脑组织萎缩1/4,整日头昏痛,健忘殊甚,记不得老战友姓名,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滞,苔薄腻,舌边尖有瘀斑,脉细涩。予健脑散治之,服药一周后,头昏痛即见减轻,夜寐较安,精神亦略振,自觉爽适。坚持服用2月,症情平稳,续予调补肝肾,补益心气之品善后。

30

方药中

方药中,生于1921年,四川省重庆人。1940年从师于著名中医陈逊齐先生,1952年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5年。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和中医高级人材培养工作。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论著有:《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辨证论治研究七讲》《医学三字经浅说》《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论中医学对急性传染病的一般认识兼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等。于1989年被列入英国国际名人录中。

升麻甘草汤

〔组成〕升麻3g,甘草6g。

〔主治〕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恒合用该方。〔用法〕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典型病例

郭某,女,30岁,1969年5月初诊。

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一直持续在500单位以上始终不降,麝浊10单位,百治无效。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波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根据上述症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拟养肝助脾疏肝,佐以解毒为法,予加味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升麻最大用量为45g。

服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继续治疗两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停药一年后复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围。1983年患者因它病来诊,述自1969年治疗取效后,10余年来肝功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劳累,转氨酶曾一度升高,患者自服原方20剂,再调恢复正常。

31

董廷瑶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主任医师,汉族,1903年生于浙江鄞县儿科世家。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国内外。

温脐散

〔组成〕 肉桂1.5g,公丁香1.5g,广木香1.5g,麝香0.15g。

〔主治〕小儿肠麻痹。

〔用法〕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纱布。2小时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

典型案例

陶某,男,11个月。因脾常不足,泄利6天,脾更虚惫,腹部胀满,西医诊断为肠麻痹症。高热干渴,恶心呕吐,气促如鼓,叩之 ,舌红口燥、药入即吐。此属脾气虚惫,症情危急,急于外敷温脐散,希获转机。2小时后肠鸣连连,矢气频转,腹部稍软,续敷一次,次日复诊,患儿气机舒缓,便下稀溏而通畅,腹部柔软,形神转佳,热度退净,舌质转淡,苔薄腻。但泄利尚多、小溲短少,睡时露睛。是为脾阳虚衰,即予附子理中汤主之。

药用:米炒党参5g,土炒白朮6g,炮姜2g,焦甘草3g,淡附片4.5g,广木香3g,茯苓9g,车前子9g(包),2剂。

三诊时泄利已 ,腹软溲长,便仍溏软,舌淡而洁。中焦阳气未复,尚须温扶。

药用:米炒党参5g,土炒白朮6g,炮姜2g,焦甘草3g,煨木香3g,炒石榴皮6g,淡附片4.5g,炒扁豆9g,3剂。药后便下转原、纳和神振, 续以温扶而安。

32

罗元恺

罗元恺教授,1914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罗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研究工作50余年,长于内、儿、妇科,尤精于妇科。已被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收录于第十一版《世界名人录》中。

理血通经汤

〔组成〕吴茱萸60g,赤芍60g,三棱30g,莪朮30g,红花30g,苏木3g,桃仁3g,续断6g,益母草3g,党参45g,香附45g。

〔主治〕 气滞血瘀所致闭经。症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或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服12g,用熟地3g,麦冬15g,煎汤送服,每日二次。

典型病例

姚某,32岁,自然流产4次并清宫4次,术后即发闭经8个月,并有周期性腰酸下坠感和小腹胀痛,伴有黄色黏稠带下、大便秘结、舌质淡暗,脉象沉涩有力。观此病,因患者多次伤胎损及胞脉及肾经,又加之清宫手术因打胎伤血海,致使气逆阻隔胞脉,症见腰酸下坠,小腹胀痛,带下黏稠,为血海欲泻不得,脉络不畅之症。治当活血通路、理气调经。宗本方之要,改散剂为汤剂。

处方:吴茱萸6g,赤芍12g,三棱6g,莪朮6g。红花1g,桃仁1g,益母草15g。泽兰1g,水蛭3g,苏木1g,酒军5g。

〔备注〕酒军,即酒制大黄。

33

裘笑梅

裘笑梅主任医师,汉族,1921年1月5日生于浙江杭州。裘老积数十年之经验,著书《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裘氏妇科临证医案精萃》,曾整理编写《叶熙春医案》妇科部分。

理气逐瘀消脂汤

〔组成〕炒当归9g,赤芍9g,川芎3g,橘红6g,姜半夏6g,炙甘草3g,制香附9g,元参9g,浙贝9g,炒川断9g,炒枳壳6g,失笑散12g,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g,白花蛇舌草12g,莪朮6g。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典型案例

陶某,女,31岁,职工。1983年8月18日初诊。结婚5年未育,形体肥胖,月经不调已有2年,周期缩短,一月2行,色紫暗伴血块;每次经行小腹疼痛较剧,拒按。妇检:子宫增大曰二月孕,宫腔9.4cm、腔内空虚,有高低不平感,宫体前位,右侧附件触及2.3cm×2.4cm囊性肿块,活动差,左侧附件增厚);伴腰酸、纳差、脉弦涩、苔薄、舌边有瘀点。诊为子宫肌瘤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症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治拟活血去瘀、理气消脂积。

处以理气逐瘀消脂汤,方用:炒当归、赤芍、制香附、元参、浙贝、炒川断各9g,炒枳壳、橘红、姜夏、生山楂、莪朮各6g,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失笑散(包)各12g,川芎3g,炙甘草3g,5剂。

34

李孔定

李孔定主任医师,汉族,1926年5月1日生于四川省蓬溪县仙鹤乡。尤对吴鞠通的治学精神和高深造诣领悟较深。1951年悬壶桑梓,名震一隅。1955年考入重庆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深造,聆名师任应秋、胡光慈等之教,进益良多。先后任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评委,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中医》副主编,《实用中医药杂志》编委,绵阳市中医学会会长,绵阳市第一、二届人大常委等职。现任[ 四川省] 政协委员,绵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绵阳市主委,成都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绵阳中医学校副校长等职。

李氏主编有《温病三字经》《常用中草药单验方汇编》《绵阳市现代名医录》等书,参编《中医精华浅说》《中医奇证新编》《长江医话》《中医临床与展望》《(伤寒明理论)阐释》等书和中专教材《古典医着》《医中百误歌》《巴蜀中医文论》《冉氏方剂学》等书的审定。曾获[ 四川省] 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成果奖2项,曾多次评为省、市和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消斑汤

〔组成〕鲜泽漆1g(干品减半),大茯苓3g,黄精3g,夏枯草3g,连翘15g,山楂15g,枳壳12g,甘草3g。

〔主治〕斑历(淋巴结核)。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加减〕(1).若斑历已溃加黄芪3g,制首乌15g,以补气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2).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草乌各3g,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一日一换,忌食辛辣燥烈之品。

典型案例

李某,女,23岁,1988年入院。病史:1988年5月,发现右颈部有一结块,大如核桃,皮色不变,推之可动,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即至某医院诊治。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经肌肉注射链霉素等治疗,左颈部亦有结核发生,日久结核固定,皮色变暗红,于7月2日切开排脓,流出稀薄脓液(脓液涂片找到结核杆菌)。术后,转本院治疗。检查:颈部两侧有疮口两处,周围皮肤暗红,两疮口均有白色腐肉,疮口呈潜行性。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脓液,并挟有败絮样物质。

治疗:内服消斑汤加黄芪3g,玄参1g。入院当日即行清创,术后撒七三丹,敷以红油膏纱布盖贴,之后腐肉渐脱落,脓水减少,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疗40天,疮口愈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35

刘渡舟

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20日出生,1932年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学医,后转从谢泗泉学习,前后七年。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刘渡舟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诠解》《伤寒挈要》等书。

柴胡解毒汤

〔组成〕柴胡1g,黄芩1g,茵陈蒿12g,土茯苓12g,凤尾草12g,草河车6g。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36

俞慎初

俞慎初教授,男,1915年10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加味五金汤

〔组成〕金钱草3g,海金砂15g,鸡内金1g,金铃子1g,川郁金1g,玉米须15g。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

1.肝胆结石,加枳壳6g,朴硝6g。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g。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g,猫须草12g。

4.有绞痛者,加元胡1g,生甘草3g,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

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g,海金砂15g,鸡内金1g,金铃子1g,川郁金1g,京丹参12g,绵茵陈15g,山栀子6g,川黄柏6g,制大黄1g,(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g,水煎代茶。

37

祝谌予

祝谌予,1914年生,男,北京市人。中医内科教授。1933年毕业于北京市汇文中学,随即师事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习医,深得其传。

降糖方

〔组成〕 生黄芪30g,生地30g,苍朮15g,元参30g,葛根15g,丹参3g。

〔主治〕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

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g,或加乌梅1g。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g,知母用1g,生石膏重用3~6g。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15g,熟地3g。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g,黄连5g,茯苓15g,白朮1g。

5、皮肤痒,加白蒺藜1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

6、下身搔痒,加黄柏1g,知母1g,苦参15~2g。

7、失眠,加首乌1g,女贞子1g,白蒺藜1g。

8、心悸,加菖蒲1g,远志1g,生龙骨3g,生牡蛎3g。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g,芡实1g。

10、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g引火归原。

11、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3g,狗脊15~3g。

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

丹参 天麻 三七 山楂 西洋参 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的。

2: 调节虚寒体质方子;

干姜,肉桂,蜀椒。 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那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

3: 各种骨刺;

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将骨刺软化掉。

4 :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

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5:治疗尿蛋白方;每天一两花生仁(红皮),用水煮烂,每天早晨空腹当早餐吃,约40天就好了(一般肾炎。糖尿病出现的尿蛋白都可治。

6: 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大夫开的)

五味子 ,桂圆肉 ,丹参各3两,红参须 ,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 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 合用很好的。

8; 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 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 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 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0 :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一般2-3次即愈。

11:脑中风出院后用药:同仁堂牛黄安宫丸一丸(好的)+民间种的葫芦籽研粉,早晚各一勺大约用12丸。后在用步长脑心通。

12;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肠胃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13:疼痛不舒服:

最 好自己有一张人体穴位图。当觉得身体那里疼痛不舒服的时候。就用红花,栀子,莪术各等量打成的药粉,调成膏状。敷在最痛的穴位上。往往刚刚敷上药,疼痛就 减弱或者消失。很是神奇。因为出现疼痛,都是因为这一条经络不通的缘故。这三味药都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可以疏通经络的阻碍。

14; 专治骨刺:生棉花籽 ,小黑豆 (药店有售)研细末。取生棉花籽的1份,小黑豆的半份,加一起上锅炒熟,后边炒边加(食用醋)不要太稀不要太干,炒好后把药装进布口带里,晚上贴在患处凉 了(可用微波炉加热,或热宝加热)早晨拿下来。有风湿的,腰突的都可试用,一般5—-7天就好。

15; 大枣护肝脏:大枣20—30 克,花生仁10克,冰糖适量,一起煮烂,这是一天的量。

16; 气血双补;主要是调理气血,调理经络,通经活络。中医讲气血调和就百病不生,人的生病主要是气血不和,关键在个和,所以我这杯茶下去,不单是头昏方面好了,身体方面、皮肤方面实际上都有一定的好处的。

黄芪10—15克,西洋参3—5克,枸杞子6—10克,黄精10克。【用法】把药放到茶杯里,冲入开水,然后盖上盖子,闷5~10分钟就可以了。一天一杯,水没了就续一点,最后把杯底的药材吃掉。煎泡都可以,(水可加没味为止)

17; 百科全说闫民川冬季养生汤五仁参芪汤。核桃仁3克,花生仁3克,杏仁3克,枸杞子克,生薏苡仁3克,生人参3克,黄芪3克。将配料放入杯中泡水即饮用即可。注意事项:只可饮水不必吃其中东西!

18; 对85%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都有效,而且安全无副作用。降压秘方(有降压,降脂,强心三降之功效),取葛根,地骨皮,丹参,山楂,牛蒡各三克,放入一个保温 杯内,取刚开的热水冲泡,大约半小时就可饮用,早饭后一杯,午睡过后一杯,晚饭后溜达回来一杯,每天三杯坚持饮用。

19; 所有疼痛都可以用它进行缓解,比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通风、跌打损伤等。那疼擦那(外用)各种癌症的疾病。

麝 香1克草红花10克血竭、乳香 末药各3克川乌、草乌各2克丹参、苏木、七叶草、土鳖虫、地龙、川芎各10克用500克二窝头(55-65度酒)浸泡,密封。每天摇动几次。1-2个星期 后可用于擦前胸后背止心痛,或用于心绞痛急救外擦。按着顺序放到瓶里,最后加65度白酒泡2周,(1斤北京二锅头)没过药,每天摇3遍瓶子,用时涂上。冠 心病擦前胸后背的位置。

20:肾结石,吃猪蹄喝啤酒就好使,一天两顿猪蹄子每次半个或一个再来两瓶啤酒,三天就能排出来,结果给我表弟吃了一顿一个猪蹄子两个啤酒不到三个小时就从尿道排出来了!

21:阴阳同补的膏方:《滋阴益气膏》炙黄芪150克、枸杞100克、女贞子100克、黄精100克。(慢煎)

22:治脑动脉硬化;山楂,核桃肉,蜂蜜各30克(核桃肉加水泡30分钟 打浆,山楂加水煮熟 取汁,把山楂汁,核桃肉浆,加蜂蜜,煮开即可)每天一剂,补肾健脑,调血脂,助消化。

23: 治疗三叉神经痛偏方:老母鸡一只去五脏,红参20克、天麻20克、红蚂蚁20克、金钱白花蛇2条、海龙1条、桃叶7片、柳叶20片。把这些药用纱布包好塞 到鸡肚子里煮好,吃肉喝汤,分2-3次吃完。药一定要到正规药店买。这个方子是河南商丘一个朋友的父亲得了此病,多方医治无效,一个安徽游医给他开的此方 吃了一次就好了.

25:阴阳双补的方法:桂枝5克,芍药5克,甘草5克。

26:气血双补黄芪大枣汤;生黄芪:15克、大枣:5枚 将黄芪和大枣洗净,放入砂锅内,加两碗清水,盖上锅盖,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半小时,弃渣喝汤,每周饮用2-3次。如果气虚、气短比较严重,可将生黄芪换成炙黄芪,补气功效更强。

27:牛皮癣 肉桂200g研为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用时根据病损大小取肉桂末适量,用好米醋调成糊状,涂敷病损处。2小时后糊干即除去。若不愈,隔一周后再依法涂敷1次。

28: 头痛的治疗:(1)白芷,羌活1:1打成粉,装胶囊,一天2-3次。 (2)川芎15~20克,茶叶6克,水煎,饭前热服。行气活血,祛风止痛。《菊花枕是一种传统药枕,菊花、川芎、丹皮、白芷等中药》利用睡眠时头部温度及 头部的压力使药物的有效成份散发出来,通过呼吸经过肺部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29:韩玉森教授用蜂蜜治久治不愈的皮肤溃疡和各种久治不愈的伤口感染,如伤口有感染征象,可加庆大霉素针合用于蜂蜜中,可起到直接消炎的作用。临床治疗病人近千例。

30: 用丁香 :蝎子治疗肿瘤疼痛立竿见影:

对于其他疼痛也有效。脖子疼肩膀疼 腰疼 腿疼的都可以用。实在不好配这个药,2:1的比例也可以。用生姜擦贴面,可以打开毛孔时间是4—6小时, 用后温水洗净即可。

31 :治疗高血压:吴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细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肚脐,将药粉5~10克放入肚脐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月为1疗程。

32:保护眼睛的方法,用于飞蚊症。100克霜桑叶,100克生黑芝麻,加蜜揉在一起,早晚各10克盐汤送服。

33; 可以有效缓解眼部过度疲劳,眼睛干涩,视力下降,肝火上升,电脑辐射和电视辐射引起的眼部疲劳等问题。日常用眼还需注意,比如电视机屏幕要放低,避免眼泪 的大量挥发,眼药水尽量少点,如果发生了眼睛过干的问题。唐老也送给大家一个日常熏方来缓解干眼症:30克石斛,菊花10克,有条件可加一根冬虫夏草,熬 水喝。这个方子可缓解眼干的症状。

34; 唐老还和大家介绍了新的眼保健操:太阳穴轮刮眼框→揉四白穴→揉风池穴→按百会穴→捏耳垂。

35: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

36;治血脂稠:(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

37; 外痔:每次用藿香正气水2支加凉开水1000毫升,以药棉擦洗,每日2次。在炎症期发作时有消炎止痛之作用。

38: 尿酸高(720)苹果300克胡萝卜 ,300克切碎打汁。加点蜂蜜饮用,约半个月。 39:治疗肩周炎:用独活寄生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73例,每次1丸,日服3次,10天为1疗程。结果73例中痊愈者69例,好转者3例,无效者1例, 总有效率为98.6%。

40;胆囊炎; 用秋天收获的干黄豆皮(干豆夹)煮水喝。

41;手脱皮用维生素c注射液擦(搓搓)手,双手对搓,液刚洗掉, 每日2次,3天一疗程,一般一次显效。

42: 固本春寿酒 :人参30克, 熟地黄30克 丹参50克 生地黄30克 枸杞子30克 五味子10克 麦冬30克 山药30克 莲子肉30克红枣30克龙眼肉30克 白酒4000毫升。自制药酒,就可以达到延年益寿泡14天可饮,饭后半小时,每天2次,每次1-2小杯。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淤血阻滞 。

43 :强筋壮骨药酒:(养生堂)骨碎补50克,补骨脂50克,杜仲50克,牛膝50克,枸杞子50克,黑大豆50克,胡桃肉20枚,大枣20枚,白酒4升。大 豆炒香,与它药共研粗粉,大枣掰碎,装入纱布袋中,扎口,置入白酒中,浸泡15日后,过滤,去渣饮用药酒虽好,服用也不能过量,一般每天两次,饭后半小时 服用15毫升就可以了。另外药酒也不能与西药同服,酒对肝脏内影响西药代谢的酶有作用,从而影响西药的疗效。

44: 防治痰湿的方子:(养生堂)生山楂10克、茺蔚子5克、红花3~5克,决明子3~5克,煮水或泡水喝。(注:如果是大便稀经常拉肚子,去掉决明子;如果大便特别干,则可适当加量)。

45: 退烧奇方,立见奇效; ( 1) 999感冒冲剂加鲜姜,用开水泡一泡,喝下去立马退烧。(2 )用10克荆芥开水煮5分钟,加板蓝根冲剂,喝下去,大约30分钟后微微出汗,就好了。《养生堂》(3)蚕砂10克 竹茹10克陈皮10克煮水开后3—5分钟,一般一次就好,重者2—3次就退烧了,就不用喝了。

46 :眩晕证,基本组方:泽泻60g,白术30g。脑动脉硬化症加丹参、川芎各15g,三七5g;高血压病加桑寄生、石决明各30 g,菊花l0g;高脂血症加山楂、半夏、茯苓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以15天为l疗程。

47: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也可):单纯的薏米赤小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我们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48: 外治疗法也是治疗手足皲裂湿疹的有效疗法:通过中药的养血、活血、燥湿、止痒改善局部皮肤微循环,达到治疗角化过度和皮肤皲裂的效果。常用的方法可以告诉 大家一个外敷的简易方。平时就算没有手脚皲裂,也可以用来护肤增白,这个方子叫二白散。轻者可以一天一次,一次用药30分钟,重者可每日两次,每次用药两 小时,更重者还可以封包。

49:巧治褥疮: 京万红软膏一只,在取10粒速效救心丸研粉,调均备用。先清洗创面,在用配好的药膏均匀的涂于消毒纱布上,在敷在疮面上。轻度5-7天可痊愈,重者20天左右即可痊愈。

50: 醋泡方对于灰指甲和脚气等有很好的疗效。醋泡方:土槿皮10克 青木香10克苍耳子10克用一斤陈(米)醋浸泡一周,涂抹患处每日两次,或寖在脚气里。如果是治疗灰指甲就先用锉,锉指甲表面,然后用棉球蘸着药液敷在上 面,半小时左右即可。一般1-3个月转好。注意:有过敏,溃疡,不舒服感觉要立即洗掉。

51:辛香酊早泄灵 组成:细辛、丁香各20克,90%乙醇100毫升。用法:将两药浸泡入乙醇内半个月即可;使用时以此浸出液涂擦阴茎之龟头部位,经1.5-3分钟后即可行房事。

52: 头部的脂溢性皮炎;专家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方法,自制香柏波: 洗发液200毫升,香附、侧柏叶各20克的颗粒剂,(中医院有)将香附和侧柏叶的颗粒剂倒入洗发液中,充分摇晃5分钟以上,然后静置24小时以后再使用。

53: 自制甘油润肤水。甘油润肤水:开塞露和纯净水以1:2的比例混合,直接涂抹在皮肤上就可以了。《甘油润肤水是用我们很常见的开塞露制作的,大家一定有疑 惑,开塞露是通便的,怎么能涂抹皮肤呢?因为开塞露的主要成分是高浓度大分子的甘油,所以能把别的地方的水分吸附到肠道,起到增水行舟的作用,就能通便。 而我们不是把开塞露直接抹在脸上,而是经过加工稀释后再使用,它就能起到很好的增油补水的作用,能恢复皮肤弹性起到抗衰老的效果,而且我们平时经常会给患 者使用这种甘油润肤水,都有不错的疗效.

54: 气血双补法:黄芪,当归粉冲水喝补气补血 两三个月就有效果了 效果非常好 ,也可加点红枣.枸杞.黄精进去 以每天5克量熬浓汁冲水喝更好

55:专家提供了一个调治消渴(糖尿病)的方剂:黄精 20克,煮水20分钟后待用;将天花粉、山药粉、百合粉,各1勺,用黄精水冲调药面,搅拌成糊状,早晚温服。此方:适用于糖尿病、老弱病后及脾胃虚弱者服用。禁忌:孕妇和脾胃虚寒者禁服!

56:口腔溃疡:用甲氰米胍(西咪替丁)一片研末撒在溃疡处,一般一两次即愈。溃疡撒上药后,至少让药保留三十分钟不要合上嘴,因为合上嘴容易产生唾液将药粉冲掉,从而无法达到效果。

57; 干橘子皮枕头天天睡治疗脑肿瘤和脑梗有奇效。

58 :( 外敷的方法 ) 对于痹症疼痛,天麻也有很好的疗效,可以采用天麻通络散[/B]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用天麻20克,南星15克,草乌15克,川椒10克,细辛5克,鸡蛋 清1个,白酒适量,搅拌均匀敷在患处。15—20分钟即拿下来。(皮肤发热发痒即拿下来)。

59: 治疗关节炎的特效验方介绍给大家,如下:白芥子15克,花椒15克,共研为细末,再用黄壳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油纸包好,再用毛巾包扎。包好后3-5小时即可解开。效果不错,大家可以试试。

60: 血虚气虚,推荐人参养荣丸,它出自宋代的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还可用归脾丸或八珍颗粒。人参养荣丸重在健脾养血,偏于温补,最适于久病体虚气血 不足,以面色萎黄,形体瘦弱,食欲欠佳为主要表现;而归脾丸偏于养心安神,另外还具有引血归脾的作用。八珍丸是一个平补气血的方子,能够调和荣卫,滋养血 气。

61: 体虚怕冷的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可以试一试:原料有:1、大枣:5-6颗;2、枸杞:7-8颗;3、桂圆:4-5颗;4、红糖:1小块。方法是:每 天晚上熬水喝。以上原料既可以说是中药,又是我们平时的食品,所以没有副作用。至于用量,可以因人而异,不一定非得按照我说的数量不可。

62:鼻出血:用白茅根煮水喝(泡水也可)。

63:膝关节寒冷小方:可以用姜粉和面粉1:1,调成糊状,摊在宣纸上,然后敷在发凉的关节上面,10到15分钟,治寒湿。

64: 辛凉化湿健五脏;(1)清心火(竹叶灯心汤代茶饮) 儿童:竹叶 1克,灯心 1克煎代茶喝。成人也可以这个代茶饮清心火,还可以用竹叶灯心汤送服其他安神药帮助睡眠。当然最好是针对心火旺的失眠、烦躁,成人用量可以多一些。(2) 肾的湿热(辛凉派,石膏孔,茅根荷叶代茶饮) 茅根荷叶代茶饮方子:茅根20克,荷叶10克,水煎服,代茶饮,喝3-5天停几天再喝。(3)缓解肝部湿热可以用的方子:佛手10克,生麦芽15克,生山 楂6克 2粒冰糖。代茶饮。胃口不好,可以用生麦芽代茶饮:生麦芽10克-15克(4)清肺热芦根具有:清肺热、生津、防感冒的作用。如何制作呢?方法:芦根30 克,梨1个,榨汁。成人糖尿病可以喝一些(判断肺热最主要就是看脉浮数、嗓子红肿、大便秘结和舌象。舌象上会有什么表现呢?舌质红,舌尖红,舌苔厚腻。) (5)脾胃热证口鼻生疮、口臭、面部和头发出油、两颊通红、目赤、大便干燥等症状。针对胃热我们专家给大家推荐一款橘皮竹茹汤,能有效地消胃热、祛口臭。 竹茹10克橘皮10克煮水代茶饮7天。竹茹是凉药,平时脾胃虚寒的人就不适合喝。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的症状:面色无华、舌质胖大有齿痕、乏力、厌食、四肢 冰凉、大便溏软、呃逆、干呕。中老年人出现大便溏、五更泻的人很多,专家建议我们要学会每日两看。第一看就是每天早晨起来看自己的舌苔是不是正常,正常舌 苔: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其实就是淡红舌、薄白苔。第二看是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香蕉便,干燥和腹泻都说明整个消化系统有失衡的表 现。如果干燥就可以多吃点蔬菜、水果、比如火龙果、猕猴桃之类的因为这两种水果粗纤维比较多有助于排便,大便溏就可以喝灶心土粥,(灶心土30克煮水取 汁+小米)或者大家很熟悉的茯苓粥也可以。平时少吃凉的。

65; 手抖,脚抖,一个泡手、泡脚的方子。对于筋脉受损,气血瘀滞而出现的筋骨肿痛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症状的人(帕金森,手抖,脚抖也可用毛巾侵药液敷脚)。可 以使用这个洗剂,能达到舒筋活血、消肿止疼的效果,煮沸10-20分钟,每天泡2-3次,需泡20分钟.不烫为宜。还有一个小动作:两手心向前,手指张 开,左右摇摆100下。

66;便秘:喝一小碗自配饮料:把开水倒在小碗里待温时加(1小瓷勺蜂蜜,1小瓷勺陈醋)搅拌均匀,坚持每天早6-7点间喝,非常好。

67: 预防风湿的小方剂,这个方剂适合有风寒湿的患者服用,但是如果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的患者就不能服用了。药物组成:川牛膝20g、木瓜30g、独活 20g、莪术20g、千年健30g、红花10g、元胡30g、寄生30g。制作方法:以上药物洗净后控干,放置于玻璃容器当中,加入可使用白酒 2000ml,浸泡2周后即可使用。

68: 针对眼睛干涩专家给大家推荐一个简易的中药药袋,里面放置中草药,采用中药热敷的方法,经加温后的方法来治疗眼睛干涩。枸杞子 4g、菊花4g、木贼3g、女贞子5g、旱莲草5g、生地黄4g,将以上中药放入药袋中,隔水蒸10分钟。待温度降至双眼可承受的程度时放置在双眼上,闭 目约20分钟,每日一次,适合长期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防止烫伤局部皮肤,同时患有严重眼部疾患,或眼部皮肤破损者不宜使用。

69:干燥综合症:中药润肤液,白芨5克,珍珠粉1克,杏仁露240毫升,牛奶100毫升,开塞露1小瓶。放在一起调和均匀,洗后擦在皮肤上即可。

70:水肿:1)用四两红小豆,熬水当茶饮,喝数次,很快消肿。(肾虚)2)茯苓10克,肉桂5克熬水喝(腿,脚,眼等肿)

71:湿疹:复方新诺明2-3片,研粉,1管地塞米松,混合(干加点水)1-2天即好。

72:脚跟疼:中药针麻20克,湖脑50克,捣碎混合一起,分5份装小布布袋里,每次用1袋,垫在脚跟疼的点上,1周1换药,大约4-5次即愈。

73:青葙子治疗高血压:每日取青葙子30克,水煎二次,取汁混匀,分3次口服,疗程一周,血压即可降至正常。

74:补气养血功效的食疗方——五红汤:红小豆,红枣,红衣花生,枸杞子各30克,红糖适量,加水500-800毫升,煮半小时左右,适合肝血不足的人群,长期患有慢性病,或肿瘤放化疗手术后体质虚弱人群,尤其适宜服用五红汤补血。

75 :治疗手脚冰凉、怕冷的偏方: 1克花椒粉、4克胡椒粉混合后拌匀,取适量填肚脐里,尽量塞满,外用风湿用的胶布固定住,三天换一次。也可以用适量黄酒调匀,搓成丸放肚脐里,外用胶布固定。一定要密封好,不能外露。此方老幼皆宜,而且对肠胃不好也大有益处。

76:补血良方:四物汤:当归、芍药、熟地黄、川芎各15克,加水3碗,取1碗。空腹热服,是补血最重要的处方。

77:补心气用生脉饮,心肺同补;补心血用归脾丸,心脾同补。既补心,又补与心有关系的其他脏腑,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78: 现代肝郁的病人比较多,而且很快就能发展到“肝郁化火”的阶段,呈现出气血有热的症状,比如性格急躁、失眠、口苦、舌苔黄腻、眼睛白眼珠上发黄或血丝很 多,等。这时候,就要用加味逍遥丸了,它疏肝解郁,可以及时打开我们的心结,达到逍遥自如的境界;它还可以清热,使我们心里的无名业火迅速扑灭,进入清凉 的国度。

79:养脾最核心、最重要、最通用的中成药是参苓白朮丸。

80:有医说一:四季良药 {藿香正气}

81::操心就要耗费心血,心血亏虚的时间长了,就会继续深入,造成心阴虚天王补心丸是既养心气,又养心血;既养心阴,又养心神,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的养心药,是养心药里的王牌。

82: 陈老用来治疗和预防脑中风的小秘方是牛黄祛风汤。,、地骨皮10克、丹参10克,以上药物煎汤冲服牛黄或人工牛黄1克。如果热像明显的人还可以加3克竹沥 水。平时吃一些核桃、山楂、三七粉也可以起到养脑、健脑的作用。核桃每天吃2-4个,食用过多会碍胃。每天还可以用5-6片山楂泡水,冲服三七粉1克。

83: 风湿,脾虚寒,鼻窦炎: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鼻窦炎一般都是元 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效,

84: 陈老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针对外感和内伤引起的腰痛十分有用的小方。方中的八味药兼顾补肾、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搭配全面。治疗腰痛小方:骨碎补10克, 补骨脂10克,藏红花1克,血竭3克,蟞虫粉10克,巴戟10克,威灵仙10-15克,独活10克。(养生堂)85:配合陈老同时带来的外用药酒方“灵仙 止痛酒”,此药酒适用于各类疼痛,内服外擦,效果更加显著。灵仙止痛酒(外用)配方:雷公藤9克,川草乌5克,细辛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土蟞虫 15克,白芷10克,骨碎补10克,威灵仙30克,青风藤10克,海风藤10克,羌活10克,草红花15克,川芎9克,全虫(蝎子)3克,蜈蚣3条。 1000毫升52度到65度二锅头浸泡一周后取用。。(养生堂)

86:前列腺生:一天3顿粥,(200毫升)一小碗,吃8个月就正常了,薏米仁30克,红小豆10克,芸豆,紫米,糯米枸杞,山药。

87: 奇效头痛散:川芎15g,天麻10g,细辛10g,白芷10g田七10g,葛根15g,白芍20g。主治治疗各种慢性头痛,偏头痛.如现代医学之血管性头 痛,神经性头痛等.药物低温烘干,粉碎成细未,过细目筛.日服3次,每次3g,温开水沖服(.广东省揭阳市名中医) 88:.单纯的痛风,只需秦皮10克、络石藤10克即可。(降尿酸)

89: 前列腺炎:可以缓解因前列腺炎所导致的疼痛。还可以用于治疗冷凉腹痛,小儿腹泻,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没有副作用。 一个贴敷在肚脐上的小方子丁桂散:丁香0.3克。肉桂1克研粉(1:3)加食醋拌用手捏成团,贴敷在肚脐上,固定.冷天7-8小时,热天3-4小时(每天 一次,一般贴一周)

90:前列肥大:白胡椒15克,细辛15克,研末,取药3克,放脐窝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后停2天继续下疗程,(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91:气虚阴虚:灵芝15克,黄芪15克。女贞子15克(先泡)煎煮待茶饮。

92: 治腱鞘炎的方子:把七厘散用好米醋和成稠糊涂在疼痛处,外用塑料薄膜包住一天一换。直至不痛。不痛后再涂几天,巩固一下.

93:中老年人腰腿痛: 方法是:用生山萸肉 50 — 100 克煎熬,早晚分服。此方效果神奇,没什么毒副作用,对老年人两腿无力效果更好。一般 5 天见效, 10 天一个疗程, 20 天可治好。”

94:现在是夏季,天气炎热,人就容易昏昏沉沉的,还容易中暑,王凤岐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中药鼻烟,冰片 1克,薄荷5克,皂刺5克,打成细粉之后当成鼻烟使用,可以清凉开窍,是人头脑清醒。

95: 有的人不喜欢在身上佩戴饰品,这样的人可以制作中药香囊随身携带,根据不同配伍也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公丁香 10克、草红花20克、豆蔻10克,装入香囊挂在胸前。这是一种比较辛窜的香囊,适合有心梗危险的人使用,长期佩戴可以有效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危险。

金毛狗脊10克、生艾叶20克、川椒(花椒)20克、怀牛膝10克,装入香囊挂于腰间。这是一种味道沉稳的香囊,用于肾虚耳鸣、腰膝酸软。

96:对阴虚型冠心病人有辅助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滋阴的小方子: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丹参10克煮水15分钟,代茶饮。(腹泻病人,舌苔厚腻者不能喝)

97:本着“健康排毒一身轻”的目的,李老还特地为观众带来了一个能增强五脏抗毒、解毒能力的小方子-扶正排毒饮,具体服用方法、适宜人群详见节目。

扶正排毒饮的配方:枸杞子10克、甘草2克、陈皮3克、决明子6克、菊花3克、淡竹叶2克、红花2克。

98:专家认为驱毒分为四步:避毒→抗毒→解毒→排毒。避毒是指尽量避其毒气。然后重要的是要增强身体抗毒的能力。增强抗毒的方法一是气血充足;二是理气活血。要想做到这两点,李老推荐了一个很好的食疗方-枸杞杂粮粥。

枸杞杂粮粥的配方: 枸杞子20克、赤小豆30克、黑豆20克、黄豆20克、麦子米30克、糙米30克、小米30克、高粱米20克、薏仁米30克。

99:治颈椎疼:威灵仙5-10克, 葛根 10-30克治颈椎疼,喝了药很快就舒服了,手麻也有效。

100: 气虚表现:乏力,不喜运动,气短,动则汗出,四肢乏力,头晕自汗,舌淡胖。如果您对照这些表现感觉有些气虚,那您可以用灵芝益气汤:灵芝15克,黄芪15 克。煎煮待茶饮。借黄芪补气之力,以补五脏之气。气够用了,就有劲了,气足了,就能够防御外泄了,不容易感冒了。

101:阴虚表现: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口干眼干,午后潮热,面红,舌红少苔:灵芝15克,女贞子15克(先泡)煎煮待茶饮

女贞子色黑入肾,其形如肾,益肾阴而固五脏之阴,借灵芝平补五脏,以补五脏之阴。阴液足了,不容易上火了,就不烦躁了,口也不干了。

102:脚气:1:复方土槿皮酊,每天洗脚后涂抹患处。2:羊蹄皮根180克(土大黄)碾碎,+75%的酒精300m1,泡7-8天,涂于患处。

103:老年班:葡萄干用食醋腌制泡一夜后,去醋,嗮干每天吃一大勺,(用镇江老陈醋泡)。

104:痤疮(豆豆):内服:枇杷逍遥饮:枇杷叶 10克紫丹参10克,杏仁10克,补骨脂10克,制大黄10克,蒲公英30克,水煎汁送服5克加味逍遥丸。一周早晚各一次。

外用:赵氏二白散:杏仁30克,白蔹30克,白石脂30克(研末),把鸡蛋清调药外敷皮肤上。

105:失眠: 1)甘麦大枣饮:淮小麦60克,甘草30克,大枣15个,用水4碗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次。2)老年人用的口服:灵芝10克,酸枣仁10克,莲子芯3克,桂圆肉5克,煮水代茶饮。

106:白发:桑麻丸:首乌100克,鸡蛋2个加水煮,水量以淹没药蛋即可,至蛋熟时取蛋去壳再煮15分钟。再加少许白糖,稍煮片刻去渣吃蛋饮汤。

107: 脱发:(内服)大黑豆500克,水1000克,将黑豆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水,以文火熬煮,等黑豆饱胀后,取黑豆使其阴干,再撒细盐少许,贮于瓷瓶内。每 次服6-9克,一天2次,温开水送下。(外用)中药骨碎补(猴姜)用水浸软后,用它擦拭头皮和以上内服方配合使用,可以加强效果。

108:头屑:用侧柏叶50克,加2斤水煮出汤汁洗头,洗过后不用清水过,洗后头皮有很常清爽的感觉,也不会使头发干涩。

109: 口腔溃疡: 1)导赤散。 2)生地10克,竹叶5克,连翘10克,黄连1.5克,麦冬10克,白茅根15克,生草梢5克,用水煎服,一天一剂,3-4天全愈。 3)大枣10个,绿豆30克,生姜5片,羊肉120克,加一点盐,吃肉喝汤,3-4天可以好。重症用一星期或一般用7-15天即可(特效)。4)外用:细 辛10-20克研末,用水调成糊剂,加蜂蜜10-20毫升,放脐窝中,用纱布盖好并用胶布密封贴3天。5)用甲氰米胍(西咪替丁)一片研末撒在溃疡处,一 般一两次即愈。溃疡撒上药后,至少让药保留三十分钟不要合上嘴,因为合上嘴容易产生唾液将药粉冲掉,从而无法达到效果

110:牙痛:清胃散:生地黄10克,当归10克,丹皮6克,黄连5克,升麻5克,生石膏20克,水煎服,主治红肿热痛的实火,三天见效。

111:口臭:泻黄散:霍香叶20克,栀子3克,石膏15克,甘草45克,防风60克,研成末,每次服3-6克。也可用水150毫升,煎好后温服。

112:减肥: 1)干荷叶和冬瓜皮1:2的比例 , 2)芡实、金银花、莲藕各一斤,蒸熟晒干研末,每次服20-30克,1-2勺。

113:类风湿,风湿:川乌4钱,草乌4钱,川牛膝4钱,人参4钱,肉桂4钱,白虎骨一块(没有可不用)60度白酒3斤,寝泡10天,每晚喝一小盅。

114:上热下寒:要补肾阳:肉苁蓉5-10克,菊花3克,何首乌3克。煎煮20分钟泡茶饮(一天的量)

泡脚:小回香,荜拔,干姜(泡脚回春)

便秘:莱菔子10-15克,郁李仁15-30克,打粗末开水冲泡饮(一天的量)

115:眩晕:藿香正气片4片,+盐酸培它定2片一起服半小时即好。

116: 胆囊炎:把红菇娘的皮扒掉后,用蜂蜜浸泡七天,然后早上饭前晚饭后吃六、七粒菇娘。最后把剩下的蜂蜜也喝掉。他坚持吃了三个月,彩超检查胆囊已恢复正常。

117: 失聪: 每天早晚服用等量的蜂蜜和肉桂粉能复聪。经常服用蜂蜜和肉桂粉调制的饮料能中止由年龄增长引起的损害。每天服用蜂蜜和肉桂粉能增强免疫系统,保护机体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118:保护心脏: 小方子 :三七粉+西洋参粉+丹参各等量,混合均匀。每日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增减,一般人每日服用一克即可。

119:逍遥丸:只要是有肝郁、脾虚、血虚这三个问题的人,其实都可以用,无论男女。研究表明,对于乳腺增生这样的疾病,加味逍遥丸也有治疗和调理的作用。

120:各类皮炎和湿疹效果特好: “老陈醋半斤,喉症丸一盒(3小管的那种),把喉症丸研碎成粉,放在老陈醋里浸泡7天以上即可使用,对于各类皮炎和湿疹效果特好,屡试屡效。

121:膝关节疼痛: 肉桂+三七,研粉混合,1:1的比例,每天2次,早晚各3克,霜降后服。

122:治疗感冒偏方:先将芥末和面粉(为了减少芥末对皮肤的刺激)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然后加水调成糊状,备用。

然 后取一张24×20厘米的宣纸,对折,将调好的芥末面摊在其中一半宣纸上,然后将另一半宣纸覆盖(两层宣纸中间夹着芥末面),即成。在纸微温的情况下,竖 放在胸椎两侧的肺区,然后用毛巾盖好,大约3-5分钟,当病人背部有很热而且刺痒的感觉时即可揭下,背部敷过芥末纸的地方会有些发红。即可取下,每日临睡 前做一次,有很好的止咳、祛痰、散寒的功效。

123:覃迅云高血压泡脚药方【瑶医】瑶药:九节风20克(可换成防风20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鬼针草20克+两面针20克+罗布麻20克中药泡茶喝治高血压的方子:草决明15克+生山楂10克…

124:中药泡茶喝治高血压的方子:草决明15克+生山楂10克。

125 :手脚凉冷及冻疮瑶族泡脚药方配方鸡血藤30克,艾叶50克,防风50克,花椒40克,忍冬藤40克,干辣椒30克,桑寄生40克

126:王琼 糖尿病偏方 玉竹水 作用:降糖,滋阴养肝,解馋(味甜) 制作方法:玉竹9克煮水15-20分钟即可

127:虚火牙痛,要吃胡椒炖鸡蛋陈允斌胡椒炖鸡蛋制作方法:制作胡椒炖鸡蛋很简单,就是用清水煮一个荷包蛋,起锅之前撒点胡椒粉就可以起锅了。

128:肾型亚健康的饮食调理育肾茶 配方: 核桃仁3克,枸杞6克,生薏米3克,生花生仁3克,杏仁3克,黑芝麻6克。做法:泡茶饮或打成粉做成糊吃也可以。七日为一个疗程,

129:百科全说 罗大伦 灯芯竹叶汤的配方及功效 功效:疏解肝气。 做法:灯心草3克、竹叶3克,熬水,当茶喝。

130: 罗大伦 调理淤血的方法 丹参泡脚丹参6克,熬水,再放进泡脚的温水里,每日泡脚20分钟。尤其是在经期用丹参泡脚效果最好。

131: 针对眼睛干涩专家给大家推荐一个简易的中药药袋,里面放置中草药,采用中药热敷的方法,经加温后的方法来治疗眼睛干涩。枸杞子 4g、菊花4g、木贼3g、女贞子5g、旱莲草5g、生地黄4g,将以上中药放入药袋中,隔水蒸10分钟。待温度降至双眼可承受的程度时放置在双眼上,闭 目约20分钟,每日一次,适合长期使用。

132:糖尿病吃得多体重减少。调脾胃 :将吴茱萸碾成粉末5-10克+麻油,或生姜水或醋混合,搓成丸状,贴在神阙穴(肚脐)上。 24小时后除去,隔日一次,3-5次为一疗程。(胃寒,呕吐,恶心调脾胃)

133: 糖尿病前期喝的多,生津液:穴位承浆穴用中指指腹按住承浆穴,(唇中正中的唇沟)顺时针旋转按18到36次,再逆时针旋转18到36次。当唾液充满整个口腔的时候,将它分3次咽下,用意念送到丹田(关元穴)

134: 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老年人都会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的问题,推荐三个穴位:用毛巾按摩用毛巾摩擦腰。命门是生命之门,肾俞是补肾的,志室治疗排尿的问 题。这三个穴位都可以治疗排尿的异常。位于第4腰椎横线上,大约在腰带上缘,左右手分别捏紧毛巾的两头,横向来回隔衣摩擦直至感到阵阵发热为止。每日早晚 各摩擦一次,每次10分钟。

135:相元膏:主料:北虫草10克,(北草花)黄精5克,玉竹5克,益智仁5克,芡实10克,慥米胚芽20克。辅料:血糯米30克,芝麻(生,熟)各15克,再加适量玉米粉。做法:前6种药打成粉+ 辅料打成粉+水煮成糊,也可打成浆用。3-4天吃一次可内调身体。

136:去湿气的方法:三伏贴:白芥子1两,元胡1两,细辛半两 ,甘遂半两研成粉末,用麻油调和捏成丸,放在大小适合的胶布上,贴在背的穴位上,肺俞,心俞,膈腧(两边对称)疗程时间:一定在头伏而,二伏,三伏这3天各贴一次,时间为5-6小时取下即可。

137:脚气:土谨皮粉100克,地肤子50克,蛇床子50克,苦参50克做法:药材放于带盖的广口瓶中加白醋泡制3-5天,取汁擦于患处,一天2-3次擦7-10天就能见效。巩固治疗半个月。

138:治疗老寒腿:鲜姜1斤捣烂成汁+1斤面粉+半斤花椒粉+ 2斤胡椒根粉混合,用加热的黄酒调成糊状,敷在膝盖处,用布包好固定,可用热宝加热或用双手拍打膝盖处,晚上敷上,早上拿下来(不要太稀或太干,7天歇3天)(广东健康来了)

139:艾叶泡脚方:(温阳撒寒汤)生姜100克,花椒30克,艾叶60克用纱布把药包好,煮开对水即可。1)失眠加:合欢花15克,夜交滕15克。2)脚怕冷加:肉桂,或干姜,或仙毛。主治:(老寒腿,脚气,缓解疲劳,除湿,争强抵抗力。

140:口干生津液:沙参10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等量可熬,可泡水代茶饮(胃寒加黄芪)

141:针对初上火、舌色稍红的观众,韩教授推荐大家用“三鲜饮”清热祛火,防止更严重情况的发生。三鲜饮:鲜藕120克,鲜茅根100克,鲜梨1个,藕切薄片与茅根同煮,文火熬30分钟后滤渣取水,再将鲜梨榨汁兑入饮用即可。 142:韩教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化瘀代茶饮。化瘀代茶饮:生山楂5克,玫瑰花5克,煎水代饮,每日两次,早晚服用。

143:针对手所反映出的气虚现象,可以用简单的中药小方进行日常调养,如:补心养生散:西洋参1份,灵芝2份,共研为细末,每日早晚服用一次。

144:手掌偏红的人可以在日常服用菊花粥,能够清热泻火降压。方子中的菊花药用白菊花,而芹菜的根千万不要扔掉,有很好的降压作用。菊花粥:菊花15克,决明子15克,连根芹菜20克,粳米100克(糯米,薏米)。

145:聪明穴位—-神庭穴——鼻尖向上到发际线,往上一点,自己常按按都能变聪明。身柱穴—-在大椎穴往下陶道穴在往下就是。

146:膝盖疼:自己常按按风府穴慢慢就会好的。(风,凉,寒都可)。

147:踮脚补肾:锻炼方法:站立,双手放在背部命门穴位置,手心相对,踮起脚跟,脚尖贴地,再踮起脚跟,再轻松放下,持续5分钟便可,每天可以锻炼5~6次为佳。

148:民间药方:乳腺增生:乳癌,胃癌等。喝,牛蒡,叶,茎煮水喝(老白姓叫老母猪哼哼)。

149:解郁安神饮:合欢花,玫瑰花,玳玳花,绿萼梅(白梅花)。各3-5朵泡茶饮,频喝。

150:颈椎和腰椎药包:川芎20克,杜仲30克,徐长卿(寮刁竹)30克,桑寄生30克,苏木30克,木香30克。打粉,做成药包,上锅蒸,比较重的加白酒搅匀,像蒸馒头一样,放在颈椎和腰椎上可反复使用。)

151:每天给肺洗个澡:琵琶叶,桑白皮,淡竹叶各10克,开水冲泡即可。肺气不足,嗓干,口渴都可喝。清心、除烦、润肺、养血功效。

152:肺燥引起鼻炎、鼻息肉:木香5克,辛夷花10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煎水,锅开产生的蒸汽,用硬的牛皮纸做成一个喇叭状,大头扣住容器,小头收集气体,吸气体,头在放在外呼出去,反复做,通过肺部排出去。轻者一周至10天,重者时间长些。

153:(内风)香囊:针对身体内风的平衡问题,傅教授现场教给了大家制作香囊的办法,通过外治的调理,多呼吸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来平衡身体的风。肉桂9克,丁香9克,白芷9克,石菖蒲9克,乳香9克。半粉碎

154:(外风)香囊:针对外风,增强自身抵抗力,专家也给出了一个小方法,也是制作成香囊。苍术9克,白芷9克,防风9克,辛夷9克,桂枝9克。半粉碎.

155:缓解冠心病:水蛭10克、三七20克,打粉装入胶囊,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吃3粒。心脑血管栓塞,心脑供血不足的问题。

156: 三七粉对于预防和治疗中风有奇效。但是服用三七粉分为两种方法:生打和熟补。1)生打就是吃生三七粉,而不是制三七粉。生吃的方法适合有瘀滞的人,判断瘀 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下。因为舌下有两条筋,如果出现紫黑色就是有瘀滞的表现。生用法:口服,每日1 -1.5克。 2)没有瘀滞的人可以用熟吃的方法,适合血亏血虚的人。节目中88岁高龄的名老中医宋祚民说自己体检的时候血管壁光滑如年轻人,他的秘诀就是常吃三七土豆 炖牛肉。因为牛肉健脾,土豆富含钾,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都有好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用30克三七块敲碎,炖一斤牛肉和一斤土豆。

157: 王院长也给出了一个代茶饮小方,大家平时可以喝一些来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枸杞 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王院长还推荐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壮骨功效的小方——鹿茸酒。鹿茸10克,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 次服用30毫升. (对于肝肾筋骨有补益作用,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病,帮助睡眠,睡觉前喝每晚30克。).

158:;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159:沈老介绍了他家传的健脾开胃散,就是用焦山楂肉、谷芽、麦芽、神曲,等量研粉,每次冲服 3克,帮助消化,专开胃口。

160:沈老给大家介绍 1个开胃口的食疗粥: 延年益寿羹。开胃口、护胃气。 枸杞子 10克,芝麻10克,山药50克,银耳15克,莲子肉20克。熬粥,一天食用,开胃口,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161:前列腺炎:薏仁米+冬瓜煮水,代茶饮。

162: 调肾法用中药和食疗方法,可以有效补钙。各种免疫力低下,肾亏,各种阴虚阳虚,生殖、泌尿、骨骼的病证 等. 猪脊骨500克,补骨脂10克, 薏仁米 200克,黑木耳100克,虾米皮100克。煲煮,早晚各一小碗,可补钙。做法:<猪脊骨放入锅中+葱+姜+补骨脂+薏仁米+ 黑木耳(泡一小时)同煮半小时,放入虾米皮+盐+料酒等调味品>。

163:沈老在节目中还给大家推荐了一道适合所有人服用的调肾茶。枸杞子、决明子、白扁豆、山药、茶叶(最好是普洱,铁观音)等量,用开水冲泡。

164:骨质疏松:更年期综合症,阴虚火旺,肾阴虚舌红、手足心发热,、心烦失眠,、腰酸腿软、:“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就是说补肾水的同时如果配伍几味补肾阳的药,就能更加有效了。知柏地黄丸+生杜仲+ 桑寄生+生龙骨+海蛤壳+生牡蛎。一个月骨质疏松补好了。

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知柏地黄丸+生杜仲+ 桑寄生+生龙骨+海蛤壳+生牡蛎+枣仁+夜交藤。

165:胃疼:香附5克,吴茱萸5克,金耳环5克,没有可用(细辛6克),带须根大葱,用法: 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3-4小时,每日2次。

166:胃下垂:吴茱萸4克,黑附子4克,升麻4克,生姜。用法: 碎粉用黄酒调匀, 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 2-3小时,每日2次,早晚。

167:肿瘤:(肺癌)白芥子5克,胆南星5克,僵虫5克,杏仁5克。用法: 碎粉用黄酒调匀,(用棉球吸饱药。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 3-4小时,每日2次,

168:一般 失眠:千年陈樟3克,沉香3克,首乌5克,朱砂3克,莲子打成粉或打成泥,黄酒调匀,带须根大葱,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

169:小孩便秘:黑白丑4克,甘遂4克,大黄4克 。碎粉用黄酒调匀。带须根大葱,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 3-4小时,每日2次,

170:小孩尿床: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大葱,用法: 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 2-3小时,每日2次。

171:肾气不足阴虚手足热:盗汗:女贞子,益智仁打成粉,贴于肚脐。

172:治疗胃溃疡:海螵硝4克,一点血4克,水田七4克。带须根大葱,用法: 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 3-4小时,每日2次。

173:民间方:狼毒蒸大枣治癌:做法,狼毒1斤,大枣2.5斤。向蒸馒头一样,把狼毒放在下面的水里,把大枣放在锅帘上,蒸2小时,每天早晚各吃大枣4-5个。 <狼毒和水不宜用有毒> 174:如果仅仅是腰部软组织的损伤,疼,《外用》您可以选择下面的药酒方进行擦搓,一天两到三次,以发热为度。丁香10克,茴香15克,红花10克,樟脑15克。白酒300克,泡7天后在腰部进行擦搓。

175:《外用》专家指出,颈肩软组织疼痛,推荐您一个简便的热敷方——三子湿热灸。您可以按照下面的配方制作成和自己颈部宽度适宜的药包,吴茱萸60克,莱菔子60克,苏子60克,白芥子60克。 上锅蒸热半小时后用毛巾包裹敷患处,一天1-2次,冷却后可以再次蒸热,反复使用。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

1、刘渡舟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3

原名刘荣先,辽宁省营口人,生于1917年,卒于2001年。是中国近代名医之一。
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约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著有《伤寒论校注》、《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通俗讲话》等。刘渡舟幼年学习中医。他很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曾埋头于《伤寒论》的学习,诸如金、元四家,清代的伤寒诸家和温病学家以及明、清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他都刻苦自励,寒暑不辍。刘渡舟一生致力于《伤寒杂病论》,对张仲景辨治火热病深有研究。刘渡舟认为,《伤寒论》之方,叫经方;后世之方,叫时方。在方剂的运用上,他提出古今接轨的新观点。因为古今人异气迁,以及体质强弱、生活习惯的改变,均能导致“证”的变化。如果机械地固守古方而不越雷池一步,就不能做到方证灵活,随机应变。所以,应该把时方与经方巧妙地结合,以古方补今方之纤弱,用时方补古方之不全,使古方、今方、古今接轨方,三足鼎立,共同发展。他在《伤寒论刍言》一文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伤寒论》历史的变革,六经的概念,六经的辩证方法,六经为病传变,《伤寒论》治疗法则,《伤寒论》的方剂等内容。他认为《伤寒论》是一部兵火残余之书,它是以伤寒与杂病共论以突出辩证论治为目的,以六经为核心,采用辩证的方法,而反映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

1-1〔柴胡解毒汤〕

〔组成〕

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

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2、俞慎初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4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5

(1915年10月生,卒于2001年,福建福清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
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兼通妇、儿科、中医药学、医史学。曾发表论文160余篇,撰写专著20余部,在海内外中医界享有盛誉。

2-1(加味五金汤)
〔组成〕

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

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

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陈15克、山栀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克(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
2-2【止咳定喘汤】
﹝组成﹞:

(1)蜜麻黄6克

(2)光杏仁5克

(3)炙甘草3克

(4)紫苏子10克

(5)白芥子6克

(6)葶苈子6克(布包)

(7)蜜款冬6克

(8)蜜橘红5克

(9)结茯苓10克

(10)清半夏6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3、祝谌予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6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7

(1914年生,卒于1999年,北京市名中医,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师承京城名医施今墨)
祝谌予教授在学术上提倡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论治。祝教授生前从医66年,在漫长的医疗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学术上兼收并蓄、学识渊博、古为今用、中西结合,因此在中医内科、妇科,尤其在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脾胃病、哮喘病、肾病、不孕症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至今其不少验方广传于世。主要著作有《祝氏施今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并在国内多种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3-1〔降糖方〕
〔组成〕

1.生黄耆30克

2.生地30克

3.苍朮15克

4.元参30克

5.葛根15克

6.丹参30克
〔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

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
5、皮肤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5克。
6、下身搔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
7、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
8、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
10、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
11、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4、李孔定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8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9

(1926年5月生,卒于2011年,绵阳中医学校主任医师、副校长)

博及医源穷灵素 诗词歌赋有鸿文 呕心沥血传薪火 桃李满园誉杏林

原名绪宝,1926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锣锅乡(现新胜乡)老井湾一个农民家庭。8岁丧父,赖母任氏抚育成人。幼历艰辛,养成坚毅性格。6岁就学,十年寒窗,学习训诂经史词章及书法。广博的古典文学知识,为他后来学习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第一、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绵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李孔定从医60余载,在五运六气、中草药、温病学及难治性结核、白癜风、肿瘤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精深研究,先后编写出版了《温病三字经》、《李孔定论医集》、《新方实验录》等医著,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荣获科技成果奖十余项。
4-1【消斑汤】
〔组成〕

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

大茯苓30克

黄精30克

夏枯草30克

连翘15克

山楂15克

枳壳12克

甘草3克
〔主治〕斑历(淋巴结核)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加减〕

(1).若斑历已溃加黄耆30克、制首乌15克,以补气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2).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草乌各30克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一日一换,忌食辛辣燥烈之品。
〔典型案例〕李某,女,23岁,1988年入院。病史:1988年5月,发现右颈部有一结块,大如核桃,皮色不变,推之可动,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即至某医院诊治。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经肌肉注射链霉素等治疗,左颈部亦有结核发生,日久结核固定,皮色变暗红,于7月2日切开排脓,流出稀薄脓液(脓液涂片找到结核杆菌)。术后,转本院治疗。检查:颈部两侧有疮口两处,周围皮肤暗红,两疮口均有白色腐肉,疮口呈潜行性。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脓液,并挟有败絮样物质。诊断:颈淋巴结核)。治疗:内服消斑汤加黄耆30克、玄参10克。入院当日即行清创,术后撒七三丹,敷以红油膏纱布盖贴,之后腐肉渐脱落,脓水减少,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疗40天,疮口愈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5、朱良春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0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1

(1917年7月生,江苏镇江市人,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主任医师)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近70载。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主要学术著作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朱良春》、《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合著)等 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作学术演讲。

5-1【健脑散】
〔组成〕

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

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0克

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

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

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

血竭、甘草各9克。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典型案例〕李某,男,42岁,军人。
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然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则出现血肿,神智不清达20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在某地检查,脑组织萎缩1/4,整日头昏痛,健忘殊甚,记不得老战友姓名,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滞,苔薄腻,舌边尖有瘀斑,脉细涩。予健脑散治之,服药一周后,头昏痛即见减轻,夜寐较安,精神亦略振,自觉爽适。坚持服用2月,症情平稳,续予调补肝肾,补益心气之品善后。
6、方药中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2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3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4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5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6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7

原名方衡,重庆市人,1921年生,卒于199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中医学家。从医50余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方面,成就突出。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对中医气化学说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同时,对辨证论治规范化提出新设计。参加创办并长期主持全国中医研究班、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中医高级人才。临床长于肝病、肾病以及若干疑难病症的治疗。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副教授、副院长、研究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对中医辨证论治提出“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的五步法。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函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著有《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辨证论治研究七讲》等。

6-1【升麻甘草汤】
〔组成〕

升麻30克

甘草6克
〔主治〕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恒合用该方。
〔用法〕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典型病例〕郭某,女,30岁,1969年5月初诊。
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酶在500单位以上始终不降,麝浊10单位,百治无效。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波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根据上述症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拟养肝助脾疏肝,佐以解毒为法,予加味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升麻最大用量为45克。服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继续治疗两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停药一年后复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围。1983年患者因它病来诊,述自1969年治疗取效后,10余年来肝功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劳累,转氨酶一度升高,患者自服原方20剂,再调恢复正常。

7、董廷瑶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8

字德斌,号幼幼庐主,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1903年生,卒于2002年,上海市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主任医师)
幼承庭训,得父祖亲授,勤诵经史子集,唐宋范文,进而能文作赋。15岁起严父亲自督教医经典籍及汉唐方书,精读《素问》、《灵枢》、仲景学说,继而各家学说。又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董廷瑶从事中医临床70余年,学验丰俱。其主要学术论点可概括为九要: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度。九点环环相扣,在临床初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董氏强调明理,认为医者务必掌握生理病理、脉舌之理、方药之理等整套医理,明理方能识病,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中医的诊治规律,为诊治疑难病症提供思路。辨证求因是中医治病的关键,通过四诊,从外到内,见证推理,以常衡度,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立法选方配伍,丝丝入扣,对症下药,每获良效。又书“小儿用药六字诀”,“轻”居首位,提出幼儿芽嫩弱质,脏气清灵,随拔随转,药石治病,用量宜轻,中病即止,毋犯胃气,贵在清灵平和,故其处方轻灵,又每获奇效。最后指出疾病之发生发展有常有变,小儿阴阳两稚,病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传变多端,病变则法也当随之变。尝云:用古法治今病,不能泥古不化,所谓“检谱对奕奕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谆谆教诲后辈,必须熟读经书,揣摩医理,临证细审详察,掌握九诀,明理识病,辨证求因,见微知著,方不致误人儿矣;反之,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董氏儿科历史渊远,历经七代,其医术名蜚海内外。

第一代:董云岩(1798—1876年,享年78岁)。

第二代:董丙辉(生、卒无从考证)。

第三代:董水樵(1857—1920)字乾增,号质仙,堂名四勿轩,户名“隆盛房”。

第四代:董廷瑶(1903-2002)。

第五代:董维和,(1919-1972)字味和,号纯学。宁波鼓楼联合诊所(现为海曙区鼓楼医院)任副所长。历任宁波市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兼第四届政协委员,五届人大财政预算审查委员,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市卫生科普模范积极分子,浙江省名中医。

第六代:董幼祺(1953、2-至今)现为浙江中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宁波市名中医,(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教育会中医儿科分会常务理事,第七—第十三届宁波市政协委员,曾任宁波市青年联合会第四、五、六届副主席。

第七代:董继业(1982-至今),目前正在努力做好继承整理工作,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锻炼成熟,为今后在中医儿科领域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董氏儿科不但代有相传,至今已七代,继承发扬,而且董氏儿科所带的学生遍及海内外,他(她)们不但继承了董老的学术经验,而且各有特色,学验俱丰,在中医儿科届享有较高的威望。

7-1、【温脐散】
〔组成〕

肉桂1.5克

公丁香1.5克

广木香1.5克

麝香0.15克
〔主治〕小儿肠麻痹
〔用法〕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纱布。2小时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
〔典型案例〕陶某,男,11个月。因脾常不足,泄利6天,脾更虚惫,腹部胀满,西医诊断为肠麻痹症。高热干渴,恶心呕吐,气促如鼓,叩之,舌红口燥、药入即吐。此属脾气虚惫,症情危急,急于外敷【温脐散】,希获转机。2小时后肠鸣连连,矢气频转,腹部稍软,续敷一次,次日复诊,患儿气机舒缓,便下稀溏而通畅,腹部柔软,形神转佳,热度退净,舌质转淡,苔薄腻。但泄利尚多、小溲短少,睡时露睛。是为脾阳虚衰,即予附子理中汤主之。药用米炒党参5克、土炒白朮6克、炮姜2克、焦甘草3克、淡附片4.5克、广木香3克、茯苓9克、车前子9克(包),二剂。三诊时泄利已,腹软溲长,便仍溏软,舌淡而洁。中焦阳气未复,尚须温扶。药用米炒党参5克、土炒白朮6克、炮姜2克、焦甘草3克、煨木香3克、炒石榴皮6克、淡附片4.5克、炒扁豆9克,三剂。药后便下转原、纳和神振,续以温扶而安。
8、锺一棠(1915年6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8-1【沙参银菊汤】
〔组成〕

南北沙参各15克

银花20克

菊花10克

薄荷6克(后下)

杏仁10克

清甘草2克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用法〕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5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5-6分钟即可;二汁加冷水约400毫升煮沸5分钟,勿过煮。亦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小时后茶饮服。
〔加减〕

1.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0克,桔梗6克,蝉衣10克;

2.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克,或加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

3.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克、象贝15克;

4.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克、地龙10克;

5.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20克、茯苓18克、芦根20克。
〔典型病例〕包某,男,3岁,1991年11月6日初诊。患儿平素容易感冒发热,常需注射青、链霉素或氨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近二日又发热咽痛、咳嗽频作,稍气促,今呕吐一次,不思食,舌尖红、脉细数。因哭闹不能打针而求治中医。查:咽峡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大,测体温39.6℃。诊断:急性气管炎。证属风热咳嗽。治宜疏风散热,清肺止咳。处方:北沙参10克、银花8克、野菊花8克、薄荷3克、黄芩8克、前胡8克、生甘草2克。4剂。嘱将药置热水瓶中沸水泡服。11月13日复诊,患儿母诉,服药2剂热即退至37.8℃,心除。4剂药后即不发热,咳嗽大减,胃纳增。又自服原方3剂,诸症皆除,惟晚间偶有余嗽,舌洁、脉细,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参10克、麦冬8克,3剂以巩固。
9、李介鸣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19

(1916年生,卒于1992年,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主任医师)

幼读经史,早年学医于御医彭笠僧。嗣后,拜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为师,尽得其传。1935年,取得行医执照。建国后,1951年在卫生部从事中医管理工作。1956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1961年,调到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70年,被派往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西医学习中医教学工作。1974年,调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医科工作。曾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市政协第六、七届常委等。《李介鸣临证验案精选》是其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李介鸣擅长治疗脾胃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主要病机多为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治疗上宜“升降结合”、“燥润合用”、“气血并调”为法,其中“补脾理气”之法尤为多用,收效甚宏。李介鸣主张中西医结合。临证强调以中医辨证为主,同时参考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和诊断,将其有机地结合到中医的辨证论治中来。在临床方面,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很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对于冠心病的辨证论治,首先要辨明标本虚实。冠心病的病理改变多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而引起脉络痹阻不通,病属本虚标实。一般治本宜补,治标宜通。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当急则治标,多用通法止痛,即气滞宜调,血瘀宜逐,痰浊宜豁,寒凝宜温。当病情稳定时,缓则治本,多用扶正培本之法,即气虚补气,阴虚滋阴,阳虚温阳,其中又以补脾、补肾为主。初病及年轻体壮者宜通宜散,久病及年老体弱者宜补宜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可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可多通少补或多补少通。做到温而不燥,活而不破,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共同达到祛除病因,调和气血,畅达血脉,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他将调达气血一法贯穿始终。认为人之一身不离气血,故气血为临证之一大纲要。他的调达气血治法大致有和血化瘀法、养血化瘀法、破血逐瘀法、行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等。除此之外,他还灵活将宣痹活络法、温通活络法、健脾益胃活络法和益肾活络法等运用于冠心病的防治。他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西医辨病,将心绞痛的临床分型,总结为初发劳力心绞痛、稳定劳力心绞痛、恶化劳力心绞痛、自发性或变异性心绞痛等,并针对性给以治疗药物,取得了满意疗效。
9-1【温阳益气复脉汤】
〔组成〕

人参15克

黄耆20克

北细辛6-15克

制附片10克

炙麻黄6克

麦冬12克

丹参18克

五味子12克

桂枝10克

甘草10克
〔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加减〕

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

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

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

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

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典型病例〕粟某,男,57岁,住院病人。病史:患者9年前出现胸憋,心悸,届时心率变慢,且眩晕欲仆,日益加重,于1982年9月14日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Ⅰ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西医诊断:病窦综合征。1982年9月20日初诊,胸憋时痛,气短怔忡,头晕阵作,面色光白,精神倦怠,舌质胖淡暗,苔薄白,脉沉迟间结。经用【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1个月后,平时心率均在55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自觉无明显不适,故带方出院。(注:本方细辛用量较大,最大量可达30克,据观察,一般服药一个半小时即可见心率增加,4小时后逐渐下降,服用大剂量细辛只要用法得当,除少数人有一过性面红潮热外,未见有不良反应。)
10、周仲瑛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0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1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2

(1928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南京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对中医内科的各种常见病,尤其是急难病症(如心、肺、脑血管病,肝胆、脾胃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具有良好的疗效。在学术上始终认为临床医学必须以提高疗效为首要目标,先后提出了审证求机论、辨证五性论、知常达变论、复合施治论等理论观点,对外感热病倡“气营中心说”、急性肾衰创“三毒说”,而对内伤杂病创“内生六淫说”、“第二病因说”等,揭示了临床辨证论治的特殊规律。辨证强调注重病机分析,尤其重视气血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影响,对疑难杂病多采用复合立法,用方精于识辨类方的异同,选药擅从同类药中寻求个性及其配伍关系,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创立以脏腑为疾病系统分类的内科学总论,对临床专业分化发挥了先导作用。创建了“中医内科急症学”分支学科,主编教材、参考配套用书,为振兴中医急症医学奠定了基础。周氏在学术上不偏执一家之说,善于综合应用各家之长,从应用中求发展,通过实践提出新的论点和治法。他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8年,理论、经验两臻丰富。临证对许多重危患者及疑难病证的治疗,常取得显著的疗效,故声名远播,饮誉海内外。
周仲瑛对病理因素的复合致病现象有深入研究,其中历时最久、范围最广、成果最著者,当属“瘀热”。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周仲瑛就曾对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他发现了许多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的患者同时具有血热证和血瘀证,单纯运用清热凉血法或活血化瘀法治疗,往往疗效欠佳。为探求其内在规律,他通过复习有关文献,推求病机,并在临床进行反复验证和实验研究,最终明确提出“瘀热相搏”这一临床常见证候。“瘀热”除了具有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的致病特点外,尚具有自身特性。周仲瑛带领团队从理论、临床和实验三方面对“瘀热”之中的五大常见证型——瘀热阻窍证、瘀热血溢证、瘀热发黄证、瘀热水结证和络热血瘀证,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显示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的研究特色。临床实践证明,以此理论指导处方用药,治疗多种疾病中的瘀热相搏证,如流行性出血热、伤寒、支气管扩张、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等,临床疗效显著。“古为今用,根深则叶茂;西为中用,老干发新芽;知常达变,法外求法臻化境;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绽奇葩。”是周仲瑛在80大寿上所题,这是他在治学科研过程中的座右铭。

近年来,周仲一直关注中医的发展,对当下中医西化的风潮,他深感忧虑:“当前中西医学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碰撞,重西轻中在医学界大有人在。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学术观不高、思想认识不够,才走进了从西医立场看中医的误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中医研究机构、高等教育都在发展,但临床效果不佳,真正掌握中医辨证治疗的精髓,坚持中医之道的人并不多,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中医萎缩的深层次危机。”“中西医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平行互补关系。”周仲英呼吁:“为中医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10-1【滋胃饮】
〔组成〕

乌梅肉6克

炒白芍10克

北沙参10克

大麦冬10克

金钗石斛10克

丹参10克

生麦芽10克

炙鸡内金5克

炙甘草3克

玫瑰花3克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

1.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0克;

2.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克、黄连5克;

3.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

4.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0克。
〔典型病例〕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

【滋胃饮】加减,药用生地、麦冬各12克,白芍10克,乌梅肉5克、山楂10克、玫瑰花3克,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药入三剂,脘痛灼热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三剂,症状消失。
11、刘弼臣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3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4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5

原名刘世仁,1925年6月生,卒于2008年,江苏省扬州巿人,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自幼体弱多病,每次患病皆得益于其姑父的治疗而速愈。其姑父孙谨臣,是当地著名中医儿科医生,是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小儿神医”朱冠臣创立的“臣字门”第三代传人。刘弼臣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战争和动乱中渡过的,他从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古训中受到启发,决心学医济世活人,以增强民族素质。遂于14岁中学辍学后拜孙谨臣先生为师,取医名“弼臣”,寓意“治世以文,弼亮之臣攸赖”,成为“臣字门”的第四代传人,从此走上了从事中医之路。他白天侍诊于桌前,抄方诊病,倾听老师教诲。夜晚则勤于书斋,整理笔记,攻读医书,苦心钻研。孙谨臣则毫无保留地把师门经验及特色传授给他,并常常教导他要不拘一门,广学博采。在他3年满师后,还推荐他到名医时逸人创办的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学习。当时学校有数十位上海的名中医授课,其中有外科的张赞臣、中药的陈存仁、内科的程门雪、儿科的钱今阳等。授课的老师中有的是相互对立的学术派别。在讲课时各执己见,旁征博引以证其正。

刘弼臣擅长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是其对中医儿科传统的“五脏证治”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他重视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的生理特点以及肺脏受邪后又极易传变,易出现传心、犯脾、侵肝、伤肾的病理特点,提出了“从肺论治”的学术观点。从肺论治的学术观点并不是单独调肺,而是重视肺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从治肺入手,达到治疗其他脏腑疾病的目的。完整地讲,应该是:“重视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抓住要害,出奇制胜”,才是其学术思想的精华和主体。同时,并不否定从其他脏腑入手治疗小儿疾病。对于某些疑难杂证,不能用五脏证治解释和说明的,则往往不循常规而独具巧思,化生新意,另辟蹊径,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则得益于新安学派注重实践、推陈出新的学术特色。从古今中外一个学派的形成条件来看,北京刘弼臣调肺派当不愧与上海奚晓岚寒凉派、徐小圃温热派、南京江育仁运脾派并称中医儿科领域四大学派。

近年来,他多次提出“中医现代化”课题,他说,如今的中西医结合之核心就是中医现代化,要善于利用西医的长处补充到中医当中去,更好地为中医服务。为此,他常劝告中医学校的学生一定要深入学习中、西医,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结合。他不仅为兴建中医儿科医疗中心奔走呼吁,还拿出多年积蓄捐资成立“刘弼臣医学发展基金”,以长期促进中医事业发展。

11-1、〔五草汤〕
〔组成〕:

(1)倒叩草30克

(2)鱼腥草15克

(3)半枝莲15克

(4)益母草15克

(5)车前草15克

(6)白茅根30克
(7)灯蕊草1克。
〔主治〕: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加减〕:

〔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收到满意的效果。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0克、旱莲草15克,止血效果更佳。
〔典型案例〕:
于某,10岁,男,1986年3月1日初诊。半月来下肢生疮,多为脓疱疮,日渐增多,继而逐渐浮肿,尿少色黄,食少神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滑数。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5-20、白血球10-15,证系毒热内郁,湿毒内陷营分,血郁气滞,毒湿外发于肌肤腠理则为疮疡肿胀,内蓄于膀胱则尿短色赤。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倒叩草30克、鱼腥草15克、半枝莲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白茅根30克、灯蕊草1克、连翘15克、泽泻10克、胆草3克。上药加减服6剂后,症有好转,周身面部浮肿渐消,脓疱渐少,大便干、小便少黄、饮食、神疲、头晕、头痛均有好转,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2、白血球3-4,湿热渐除。再拟方:苍朮、黄柏各5克、银花10克、连翘6克、旱莲草10克、白藓皮10克、蝉衣3克、炒栀子5克、炒黄芩5克、泽泻6克、猪苓6克、云苓6克、姜皮3克、防风3克、生草3克。此方加减又进12剂后,症状均减、化验尿常规正常。
12、谢昌仁(1919年8月生,卒于2008年,主任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

南京谢氏中医世家可溯源于清代,确切地说是医药世家。谢氏医药之家祖籍河南。第一代为出生于清末年间的谢邦信(添生)先生。他先在家乡从事中草药买卖为生,后辗转来到南京定居,在南京白下路上开了间草药店。药店坐落在古秦淮河的淮清桥边,平日熙熙攘攘。有些穷苦邻居患个头痛脑热,一时请不起郎中,便请谢添生看看,顺便拿回几帖草药服用。因此,小草药店在城南一带小有名气,生意也颇兴旺。因诚信待客,选料真实,生意日渐兴隆。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药店已有相当的根底和规模。谢邦信年事日高,后由其子谢焕文承业。在抗战期间,谢焕文以1万4千银圆将药房改造为南京最大规模的药房之一。该店经营的中草药和丸、散、膏、丹等各种中成药,以炮制讲究、药味齐全著称。起源于民间的中医药最早是医药不分家的,为医者需识药辨性,“走方郎中”就常常是自配药物给人诊病。经营药号也要通医理,对请不起大夫的患者要能指导购买药物。谢氏药号做大了,经历的求医也多起来,第三代即谢焕文后代谢浩如,就正式师从清末民初南京四大医之一的王筱石学习中医。既有家世积累熏陶,又有名师指点,谢浩如精于方脉,对时令病和杂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求医者纷踏而至。如果以挂牌行医论,谢浩如可谓谢氏医门第一人。谢浩如从药家进入医门之后,潜心于医道,还悉心引领其子早承庭训,传承家学。

谢浩如之子谢昌仁,字怡生,1919年出生。谢昌仁就是在这间药房里长大的,从小他就看到天天来拿药的患者,听他们诉说着病痛,然后会跟随在小伙计身后,嚷着要帮忙抓药,空闲时还缠着父亲谢浩如教他认药。年幼的谢昌仁上午在私塾念书,下午则跟在父亲身边临诊抄方,晚间灯下温课。这期间,他熟读了《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医学古籍。父亲对他既训医经又训古文,幼年的生活环境与家庭引导,最终使他走上了中医道路。幼承父学,后进入“国医大师”张简斋所创办的国医传习所学习,1942年悬壶济世。继承和发扬了中医金陵学派的“温病”治疗思想和原则,经验丰富,疗效卓著,谢昌仁悬壶济世六十余年,医人无数,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时令病、内科疑难杂证的诊治中有其独到之处,尤精于脾胃疾病,擅用经方,择药轻灵精炼。在中医界享有盛名,然而他从不以权威自居,从不恃才自傲,凌驾于同道之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是他的为人、治学、行医之道。数十年来,谢老在临床培养出大量后继人才。他诲人不倦,传授经验毫不保留。有的现已成为业内名家,犹常念念不忘谢老亲切教诲之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谢老曾走遍大江南北,讲学、义诊,不避寒暑,不辞辛劳,坚持临床工作至85岁高龄,诊治如常。谢昌仁继承了金陵医派的“温病”治疗思想和原则。他一生注重中医药学术思想及经验的传承,行医多年弟子无数,其中不乏成为名中医者。

学术经验

1、以“通”为用 灵活运用通腑法
谢昌仁先生认为临床有很多疾病与通腑有关。由于大便不通,新陈代谢发生障得,也会导致病情增重。宜驱除多余,减轻负担,吐故而能纳新。在通腑法的运用上,有的专用通腑,多数则是兼用通腑。例如高血压病须平肝通腑;口咽破痛须清胃通腑;温热病阳明里实须泄热通腑;寒热腹痛,表里俱急,则须发表通腑;湿热发黄须清利通腑;积滞困中须导滞通腑;水毒犯胃须温阳泄浊通腑;痰饮积聚于胁下须逐饮通腑;瘀蓄下焦须化瘀通腑等等,采用通腑法,往往均能取得良好之效果。
2、擅用经方治急症
谢昌仁先生一生潜心于中医理法方药,所遇疑难杂症颇多,对中医药用于急症治疗颇有心得。如:
四逆散治疗急性痛证
(1)肋间神经痛:四逆散加香附、川芎、玉金、青皮络、红花、炒蒌皮、金橘叶。
(2)胁痛:四逆散加玉金、姜夏、青陈皮、黄芩、茵陈、蒲公英、赤苓、左金丸。
(3)胃痛:四逆散加川连、吴萸、川楝子、玄胡、陈皮、香附。
(4)疝气:四逆散加橘核、炒山楂、川楝子、小茴、荔枝核。
(5)肾绞痛:四逆散加内金、海金砂、扁蓄、瞿麦、石苇、赤茯苓、车前子、金钱草。
承气汤治疗急腹症
(1)胰腺炎:脘腹满痛拒按,痞塞不通,便结,口干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方用大承气汤合清胰汤加减。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柴胡、黄芩、黄连、木香、白芍、玄胡、蒲公英、茵陈。
(2)急性肠梗阻:腹痛胀硬,矢气不出,大便不解,时而呕吐,舌苔厚腻。方用复方大承气汤主之。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芒硝、赤芍、桃仁、莱菔子。
(3)胆石症、胆绞痛:右胁痛剧烈,甚则伴见黄疸,呕恶,便秘,苔黄腻,脉弦,方用大承气汤合四逆散加味。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柴胡、赤白芍、金钱草、海金砂、郁金、黄芩、甘草。

12-1、〔消渴方〕
〔组成〕:

(1)石膏20克

(2)知母10克

(3)甘草3克

(4)沙参12克

(5)麦冬10克

(6)石斛12克

(7)地黄12克

(8)山药12克

(9)茯苓12克

(10)泽泻12克

(11)花粉15克

(12)内金6克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张某,男,45岁,农民。初诊:患者能食善饥已2年余。半月来头昏乏力,嗜睡懒动,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尿糖(+++ +),血糖150㎎%(空腹),肝功能:谷丙转氨酉每182单位,就诊时症见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每餐可进食稀饭20碗,口渴多饮、尿多、苔中根黄。证属胃热炽盛、伤灼阴津,挟肝经湿热蕴结。治宜清热滋阴为主,佐以清利湿热: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4克、生地12克、丹皮6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内金6克、花粉15克、茵陈12克、薏仁12克、石见穿15克,12剂。
复诊:药后「三多」症状基本消失,复查餐后尿糖阴性,空腹血糖81.5㎎%。前方既效,可不更章。原方15剂。
三诊:「三消」症状已基本消失,肝功能复查谷丙转氨酉每降至40单位以下,舌红少津,苔中根仍黄厚。原方去茵陈、薏仁、石见穿,加麦冬10克、石斛12克,8剂。
经治后,消渴症状一直未发,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嘱续服〔六味地黄丸〕及〔消渴方〕以巩固疗效。
13、胡翘武(1915年7月生,安徽歙县人,主任医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胡翘武先生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首批国家级 500名师带徒的中医专家。于歧黄生涯近70春秋中,胡老精勤医典,师古不泥 ,善融新知 ,审证慎微 ,处方精练 ,药物选用更是丝丝入扣 ,对内科杂证的诊治见解独到。广览百家,坚持躬身践行,不忘承前启后,孜孜不辍,数十年如一日,学验惧丰,卓然成家,精于中医内科外感热病及疑难杂证之诊治,能融古训新知于一体,在内科杂证中强调脏腑辩证,重视燮调阴阳,活泼气血。认为大江两岸湿热居多,然湿热多邪又最易伤阳耗阴,故于清热化湿中时刻顾护阴阳。审证人微,不放纤毫,四诊舍从自如,善捕独处藏奸之症。用药轻灵,讲究一药多用,尤重配伍剂量。许多疑难重笃大证由其立起者无以枚举,深得病家信赖与同道赞许。

胡翘武在治疗胃脘痛时,经常选用对药,巧妙配合,或起协同作用,或起其相互纠正其偏性,或取其相反相成之意,应手取效者甚多。胡老常用的十对药物是:

1、温散止痛类:高良姜、香附,适用于感寒饮冷而致本病者;

2、化淤止痛类:①丹参、降香;②蒲黄、五灵脂;③川楝子、玄胡索,适用于胃痛日久,血淤络阻者,随病机之寒热深浅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对药。

3、补虚止前类:①白芍、甘草;②百合、乌药。适用于胃痛日久,中虚之机大多为胃阴不足,燥土失濡而致,故当以酸甘缓急为主,适当配伍小量理气而不伤阴之品。

4、寒热夹杂类;①焦山栀、淡附片;②黄连、干姜;③黄连、吴茱萸;④乌贼骨,大贝母。适用于寒热夹杂症者。疗此之痛,又当寒热并投方能有济。否则定有顾此失彼之弊。

l温散止痛类
胃脘痛以感寒饮冷而致者较多,故散寒止痛为最常用之法,良附丸即为对证良方。
高良姜、香附:
高良姜辛辣芳香,温热行散,长于温胃散寒、行气止痛、健胃消食;香附辛散苦降,药性和缓,为理气之良药,功能通行三焦,疏肝解郁,善行血中之气而具理气活血止痛之用。二药合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效良。适用于胃寒气滞、脘痛而兼胀者。常用量:高良姜6~10g,制香附6~10g。寒甚者多用良姜少用香附;气滞为主,重用香附,少取良姜;若寒凝气滞相当,二者等量。
2化淤止痛类
胃痛耐久,无不血瘀络阻,一般止痛药物则少效,非化瘀活血者无功。随病机之寒热深浅不同,又有不同的化瘀止痛之品。
2.1丹参、降香
丹参味苦微寒色赤,入走血分,擅活血凉血化瘀、行气止痛;降香味辛性温,功能活血止血定痛。二药合用,行气活血凉血化之力互补。适用血瘀于胃脘刺痛较轻而偏于胃热者。常用量:丹参3~15g,降香3~6g。
2.2蒲黄、五灵脂
蒲黄味甘性平,辛香行散,专入血分,擅凉血止血,活血消瘀;五灵脂味咸性温,亦入血分,功专活血行瘀,行气止痛。二药配伍,通利血脉、活血散瘀止痛之力大增。凡胃热血瘀,胃中刺痛较剧,兼有出血者,宜乎此对药。常用量:蒲黄5~10g,五灵脂3~8g,均需包煎。
2.3川楝子、玄胡索
川楝子苦寒降泄,疏肝气、清肝火、除湿热、止疼痛;玄胡索辛苦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专于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善治一身上下诸痛。二药相配,清热除湿、行气活血止痛作用明显。常用于肝胃不和,脘痛兼有灼热口苦、嗳气患者。常用量:川楝子10~15g,玄胡索3~10g。
3补虚止痛类
胃痛日久必虚,是其必然。考中虚之机大多为胃阴不足,燥土失濡而致。疼痛时治当和营养阴或酸甘缓急为主,适当配伍小量理气而不伤阴之品也非常必要。
3.1白芍、甘草
白芍酸苦微寒,擅长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味甘性平,功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二者配伍使用,则和营通络、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明显增强,而且酸甘相合,有化阴调营之妙用。凡属中虚失荣,肝胃不和,胃脘胀痛等皆可选用,尤宜于胃脘阵阵绞痛而偏于热象者。而炙甘草味甘微温,多用于虚证、寒证,故对于脾胃虚弱,脘痛绵绵者,每选炙甘草、炒白芍相伍为用。常用量:白芍10~20g,甘草5~l0g。
3.2百合、乌药
百合味甘微寒,长于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健脾胃、强肾阴;乌药辛温,长于行气散寒止痛。两者配伍,相反相成。适用于胃阴虚之胃脘隐痛、饥则痛甚、口干舌燥者。常用量:百合10~30g,乌药3~10g,且百合用量通常须3倍于乌药。
4寒热夹杂类
寒热夹杂是胃脘痛又十种证型,或由邪热内蕴外感寒邪,或积寒日久化热,或其他病机的转归。疗此之痛,又当寒热并投方能有济,否则定有顾此失彼之弊。
4.1焦山栀、淡附片
焦山栀味苦性寒,善清三焦之火邪而除五志之郁火,又能凉血解毒除湿;淡附片辛甘大热,功擅祛寒止痛,温脾肾之阳,回阳救逆,;常用于阴寒肉盛,脾阳不振,脘腹冷痛或伴大便溏泄等症。二者相伍则适用于寒热交错,胃痛时轻时重,或有瘕聚出没者。常用量:山栀3~10g,附片3~6g。
4.2黄连、干姜
黄连味苦性寒,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尤以清泻心胃之火见长,宜于胃热呕吐、消谷善饥者;亦可用于因湿热而致之泄泻、痢疾等证。干姜味辛性热,善能温中祛寒,优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证。二药相伍为用,宜于治疗胃热脾寒之胃脘疼痛,心下痞满、大便溏泄者,常用量:黄连1~5g,干姜3、9g。
4.3黄连、吴茱萸
黄连味苦性寒,功能清热泻火,解毒燥湿,用于肝胆火旺,以之泻心火,即“实则泻其子”之意;吴茱萸味苦辛热,功能温中止痛,解肝经郁滞,降逆止呕,可用于脘腹冷痛、疝痛等,还可用于胃寒所致的呕吐吞酸等证,同时吴茱萸还能制黄连之过于寒凉。二药合用,辛开苦降,一寒一热,相反相成,适用于肝胆郁热而胃寒之脘胁疼痛、嘈杂泛酸兼有呕恶者。常用量:黄连1~5g,吴茱萸2~5g,不必拘于黄连:吴茱萸为6:1的比率配伍运用。若热重寒轻取黄连多于吴茱萸,反之,吴茱萸多于黄连。
4.4乌贼骨、大贝母
乌贼骨咸涩微温,长于收涩止血,涩精止带、制酸,内服或外用于外伤出血、肺及胃肠出血及崩漏等多种出血证,因其又能制酸,常用于溃疡病、疼痛泛酸等。大贝母味苦性寒,长于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二药参合功擅泄淬肝火、清热制酸、和胃止痛,适用于胃脘疼痛泛酸、口中臭味,诸药疗效不显者。常用量:乌贼骨15g、大贝母l0g。

13-1、〔阳和平喘汤〕
〔组成〕:

(1)熟地30克

(2)淫羊藿20克

(3)当归10克

(4)麻黄6克

(5)紫石英30克

(6)肉桂3克

(7)白芥子6克

(8)鹿角片20克

(9)五味子4克

(10)桃仁10克

(11)皂角3克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温两服。
〔加减〕:
(1)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
(2)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克、泽漆15克。
(3)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0克、沉香3克(后下)。
(4)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紫菀20克。
(5)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克、二芽各30克。
(6)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0克、茯苓20克。
〔典型病例〕:王某,男,54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咳嗽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伴气喘4载。近3年5次住院,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屡治乏效,只赖解痉、激素之剂控制症状,但停药即犯。因症状日益加重、喘咳气急、步履艰难,西药无法改善症状而试服中药。患者面色清晦虚浮、畏寒肢冷、胸膈憋闷、抬肩、言语断续、咳声不扬、痰多泡沫清稀、便秘、舌淡暗润苔薄白、脉沉细弱。此为肾督亏虚、痰瘀恋肺,亟当补虚泻实上下调治:熟地30克、鹿角片20克、白芥子6克、麻黄6克、肉桂3克、紫石英30克、紫菀30克、五味子6克、苏子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肉苁蓉20克。方5剂,胸膈憋闷大减,步履登楼不甚喘促。继予上方10剂,诸症再减。后因口干痰液较稠、舌尖淡红、肺阴不足,寒痰化热之象有露,于原方去麻黄、苏子、肉桂、白芥子,加南沙参30克、葶苈子10克、冬瓜仁30克,10剂诸症渐平。继予〔阳和平喘汤〕去皂角,减麻黄为3克,加淮牛膝10克。30剂后诸症悉已,宛如常人。激素解痉之剂早已撤除,随访至今未见再发。
胡师认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6老年便秘主要原因有三:

①阳气不足,阴精衰少,传导失司;

②肺失肃降,腑气不行;

③湿浊阻滞,气机郁闭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7

故立治疗原则为:

①增液温阳;

②肃肺治中;

③化湿行气。

增液方选用生、制首乌各30克,草决明20克,煎水内服,或配以滋阴养血之品,炼蜜为丸。温阳方选用附片10 克,细辛6克,巴豆壳6克配方,以辛温散寒,振奋阳气,促进肠管之蠕动。治肺之法,虚则补之,如参芪姜草之温补阳气,麦味沙参之滋润肺阴;实则泻之,如二贝、芩、苈、苇茎之清化痰热,桔、杏、杷叶、紫菀之宣肃肺气,总之肺金清灵,肃降得行,表里相通,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8肠传导之职可节而有律也。化湿利气之药常取防风、厚朴、苍白术、泽泻、莱菔子、木香等。

案例:张某,男,67岁。因便秘腹胀,时或便秘年许,服滋阴养血药无效,清泻外导仅取效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29时。近月来,便秘转甚,常五、六日既无便意也无矢气,患者形体一般,但神疲倦怠,纳谷欠馨,脘腹痞满,溲清且频,隔日主动虚坐努责一次,冀能解些粪便,往往弄得精疲力竭,额汗淋漓,粪便仍点滴不下,苦不堪言,舌淡、边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30齿印,脉濡缓。此中气虚弱,脾阳不振,津液不布,清泻滋润之品断不可用也,遂拟生白术50克,党参10克,干姜6克,枣10枚,炙甘草6克。2剂后,便下甚畅,腹胀顿减,又继服7剂,每日大便1次,虚坐努责之象也未再现

按语:病者年近七旬,患病年余,常服滋阴养血、清泻之剂,而收效甚微。神疲,脘腹痞满,努责乏力,舌淡边有齿痕等脾气虚证毕现,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31时治以滋阴养血,清泻之法,药证相异,欲求效枉然! 医者紧抓气虚运化乏力之病机,治以健脾益气,清升而浊自降,此乃“塞因塞用”之法也。如此辨证精当,获效之理固然!

14、郑惠伯(1914年10月生于四川省奉节县永安镇,卒于2003年,主任医师)
自幼随父(仲宾)学医,后又拜奉节名医李建之学医三年。1931年参加重庆针灸班学习,同年受业于江苏承淡安函授针灸。郑对明清温病学派的著作研读较深,用温病方治病每获显效,故以辨治温病急症而著称。他在70多年的临床、教学、科研中,始终潜心于温病急症的临床研究,并获得了显著成就。他将四妙勇安汤推而广之,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肾结石绞痛,肝区血瘀绞痛等均获良效。郑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理事,万县中医学会理事长,《四川中医》杂志编委等职。参加了《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中华精华浅说》、《长江医话》、《名医名方录》、《中医自学阶梯》等著作的编写,公开发表医学论文多篇。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

14-1、〔加味四妙勇安汤〕
〔组成〕:

(1)当归30克

(2)玄参30克

(3)银花30克

(4)丹参30克

(5)甘草30克
〔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

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

(1)若兼气虚者,加黄耆、生脉散以补益心气。

(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典型病例〕:
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方用:当归、玄参、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0克,麦冬、五味子各15克,甘草10克。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经过三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14-2、〔加味二仙汤〕
〔组成〕:

(1)仙茅12克

(2)仙灵脾15克

(3)当归10克

(4)知母10克

(5)巴戟天12克

(6)黄柏6克

(7)枸杞子15克

(8)五味子10克

(9)菟丝子15克

(10)覆盆子10克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
1.功能性子宫出血:
(1)出血较多、血虚加阿胶、艾叶。
(2)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
(3)血瘀加田七、丹参、益母草。
(4)血脱加红参、龙骨、山茱萸。
(5)脾气虚加黄耆、党参、白朮。
(6)冲任虚加鹿角胶、龟板胶。
(7)肾阳虚加鹿茸、附片。
(8)肾阴虚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
2.乳癖:乳癖属冲任不调者,可于上方配鹿角片粉2~4克,分2次药汤送服。
3.血小板减少: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黄耆、黄精。
15、陆芷青(1918年3月生,卒于1991年,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1年,陆芷青随父学中医,20世纪30年代在当时上海中国医学院就读,师从陆渊雷、陆士谔、丁仲英等名家,1937年大学毕业后到温州从医,1958年调到浙江中医学院从医并任教,医术惠四方,桃李满天下。陆老是浙江省中医诊断学科创始人,他对传统医学、中医诊断学有很深造诣。陆老诊断强调“望诊”,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经验。他望诊时,先看病人的舌头,人的寒热、虚实、痰、瘀等症状,都可以从舌头上看到。这种方法,对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效果尤其明显。如果舌头看上去比较厚腻,可能就是消化不好;如果有痰,可能是血脂有点高。在当时医学检查设备还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陆老用这套方法诊断出的病症,八九不离十。治疗胆囊炎方面,陆老提出,胆病要疏要通,要调理气机,以通为补。对胆囊炎病人早期诊断,他也有一套独创方法———按压人背上穴位诊断。这个穴位叫天宗穴,位置在肩胛骨中央凹陷处,他一按天宗穴,就知道这个人有没有胆囊炎。当时还没有B超这么先进的检查设备,他的这套诊断方法很管用。陆老后来带过一个研究生,曾对他这种按压穴位诊断胆囊炎方法,作过准确率对比分析。通过对1000多例病人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陆老诊断准确率达到90%!而且,这种方法简便,不需要任何器材,尤其适合在农村和边远地区诊断,简便易行。米醋,在陆老这里用法也很独到,常获奇效。

以前有个病人,50多岁,经常头痛得很厉害,吃止痛药反而越痛,看了好几个地方都看不好。陆老给他诊断说,从中医角度讲,他是心虚有瘀,供血不足,血脉不通,既需要养血,又需要活血。陆老给病人开了几方药,再让他服用定量的米醋,三天后,病人头不痛了,半个月后,全好了,后来从未复发过。陆老还将米醋用于冠心病房颤的病人治疗,他说,米醋味酸,可以收敛心气,活血化瘀通脉,病人每次服用汤药中,加入米醋10毫升,有增强疗效的作用。用米醋治疗萎缩性胃炎,也是陆老独创方子,他嘱咐病人,每天中午和晚上吃饭时,用菜蘸上少量米醋吃,这样既可以增加胃酸,消食和胃,又有祛瘀生新作用。他还用米醋治疗胆道蛔虫病,病人如果右上腹有钻顶痛的感觉,一次服用20至30毫升的米醋,常常能使疼痛缓解,甚至消失。这些治疗内科杂病的药方,都是陆老自己的经验结晶,总共不下200个。陆老把药方全部无私传给了后人,现在我们看病时,还一直用着这些方子,这是一笔无法估量价值的宝贵财富。

15-1、【四子平喘汤】
﹝组成﹞:

(1)葶苈子12克。

(2)炙苏子9克。

(3)菜菔子9克。

(4)白芥子2克。

(5)苦杏仁9克。

(6)浙贝母12克。

(7)制半夏9克。

(8)陈皮5克。

(9)沉香5克(后下)

(10)大生地12克。

(11)当归5克。

(12)紫丹参15克。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
(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4)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典型病例﹞:蔡某,男,57岁,1992年5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已有30年,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加剧,经同事介绍前来求治。查:面色暗滞、语声不扬、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口干不饮、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四子平喘汤﹞加瓜萎皮10克、薤白10克,7剂。
二诊:药进7剂,胸闷心悸气急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剂。
三诊:诸病悉除,原方再进7剂。
16、周信有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32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33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34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35

31位中医名家的精选代表方 - 图36

(1921年2月生于山东牟平,甘肃中医学院教授)
周信有出身于武术世家,养成了长期习武的习惯。因青梅竹马的师妹的母亲是当地的儿科名医,周老结缘中医。老人家把他推荐给当地名医,他得以有机会系统学习。30年代后期从师学医。1941年,周老通过了伪满政府汉医考试,取得《汉医许可证》,开始挂牌行医,1953年经卫生部审核换领《中医师证书》。至今,周老还把他当年的证书像宝贝似地保存着。40年代悬壶于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50年代曾先后任安东市中医师公会会长,安东市联合中医院院长,安东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市人大代表和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60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任教。1970年为了支援大西北医疗事业调到甘肃从事医、教、研工作。1978年甘肃中医学院成立,调任该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处长、教授等职。兼任甘肃省中医学会名誉理事、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顾问、甘肃省武术协会顾问、甘肃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等。是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对《内经》理论研究颇深,是该学科国家级学术带头人。善于以《内经》整体现,系统观和辩证观的哲学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与指导临床科研工作,取得卓越成果。出版著作有《内经讲义》、《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决生死秘要》、《中医内科急症证治》、《老年保健》《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等。其中《决生死秘要》后经台湾再版发行,成为港台畅销书。曾获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学基金奖一等奖。所著《内经精义》一书,获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其中“慢性乙型肝类的辨治体会与舒肝消积丸的研制”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获“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国际优秀成果奖。“冠心病的辨治体会与心痹舒胶囊的研制”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及展览会”论著一等奖。生平业绩刊载于中国国家“九五”计划重点项目《世界传统医学大系·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书中。在理论联系实际和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一些药厂主动找周老开发新药,周老曾将自己治乙肝和冠心病的经验方和药厂合作,开发出“舒肝消积丸”和“心痹舒胶囊”国家级三类新药中药,二药沟通过省级鉴定,上报国家卫生部,有待批准为国家级三类中药新药。但经此之后,周老觉得新药开发的工作实在是繁巨,力不从心,加之诊务繁忙,便就此作罢。隐居西北,其名声必然销匿于江湖,这是多数人都不甘心的。周老却用事实证明:就算是在天涯海角,也一样有春天!周老临证主张大剂复方多法,综合调治,尤其是对于疑难病。这与善治肾衰的张琪和善治肿瘤的周仲瑛不谋而合,两位专家都曾向记者提出过相同的主张。周老用药浑厚,对仙灵脾和水蛭情有独钟,传统认为仙灵脾辛温偏燥,易动而生火,但周老体会其甘温偏平,升中有降,无升阳动火的不良反应。所以周老治高血压也用它,治冠心病也用它,治萎缩性胃炎、“再障”也用它,常收桴鼓之效。水蛭不仅是逐瘀佳品,其逐水之力似也无药能及,而破血伤正不像想象的那样严重。周老主张水蛭不入煎剂,最好晒干研粉,有效成分才不会被破坏。因疗效卓著,周老的诊所门诊量抵得上一个县级医院的规模,每个月都要开辆大卡车到安徽亳州进药。很多患者称周老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是“重生父母”,到现在还常到周老的诊室去看望他。一些药厂主动找周老开发新药,周老曾将自己治乙肝和冠心病的经验方和药厂合作,开发出“舒肝消积丸”和“心痹舒胶囊”国家级三类新药中药,但经此之后,周老觉得新药开发的工作实在是繁巨,力不从心,加之诊务繁忙,便就此作罢。在回忆中医给自己怎样的一生时,周老感慨:“中医当然让我受益,我不后悔干中医这一行。从养生上自己受益,又积累了经验,故越到晚年心里越有底气,也给我带来了经济效益,让我成为一个治病救人、受人尊重的老专家。”“但中医也给我带来了苦楚,不过,现在中医药的形势还是不错的,中医比当年有地位得多。”人生在世“精气神”,周老集中医、京剧、武术、书法四大国粹于一身的养生之道,使他总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质。

【消徵利水汤】
﹝组成﹞:

(1)柴胡9克。

(2)茵陈20克。

(3)丹参20克。

(4)莪朮15克。

(5)党参15克。

(6)炒白朮20克。

(7)炙黄耆20克。

(8)淫羊藿20克。

(9)醋鳖甲30克。

(10)五味子15克。

(11)大腹皮20克。

(12)猪茯苓各20克。

(13)泽泻20克。

(14)白芽根20克。
﹝主治﹞: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分三次服。
﹝加减﹞:
肝病虚损严重,肝功障碍,絮浊试验、血清蛋白电泳试验异常,可加培补脾肾之品,白朮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贞子20克、鹿角胶9克(烊化)。经验证明,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脾肾之品,证候和肝功化验、免疫指标都能得到相应改善,说明扶正补虚是降絮浊和提高血清蛋白的关键。当然,虚与瘀是互为因果的,肝病虚损严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环障碍,又能因虚致瘀,导致肝脾肿大,形成症积肿块。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须重用活血袪瘀之品。对此我们一般是轻重药并重,加重丹参、赤芍、莪朮等药之分量。补虚与袪瘀多是综合运用,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典型病例﹞:李某,男,33岁,靖远电厂职工。1986年4月经诊断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两次因病情恶化出现腹水、吐血住院抢救。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进某医院。经住院治疗3个月之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病人精神负担沉重、生活无望、焦苦万分,乃出院于1988年4月25日来诊,出院时化验,表面抗原1:128,黄疸指数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1单位,硫酸锌浊度20.4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6.2%,白蛋白2.6%,球蛋白3.6%,谷丙转氨酉每325单位,血小板汁数3.8万/立方毫升。证见:两胁痛、胁下症积(肝脾肿大)、触痛、腹胀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肿、饮食不进、面色黧黑、牙龈出血、舌质暗淡、小便不利、脉弦涩,诊系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危急。中医辨证为虚瘀交错、血瘀肝硬、脾肾两虚、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拟培补脾肾、袪瘀化症、利水消肿。治用﹝舒肝消积丸﹞,配服﹝消症利水汤﹞,稍施加减,连续服丸、汤药3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诸症悉减,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药治疗半年多,于1989年3月6日化验,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和蛋白电泳、血小板计数已完全恢复正常,脾肿大已回缩,诸症悉除,身体无任何不适。现已上班恢复工作。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 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一、刘渡舟 (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

1-1、〔柴胡解毒汤〕

〔组成〕

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嗷嵯灾?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

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二、俞慎初 (1915年10月生,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

2-1(加味五金汤)

〔组成〕

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

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

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

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陈15克、山栀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克(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

三、祝谌予 (1914年生,北京市名中医,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师承京城名医施今墨)

3-1〔降糖方〕

〔组成〕 1.生黄耆30克 2.生地30克 3.苍朮15克 4.元参30克 5.葛根15克 6.丹参30克

〔主治〕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

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

5、皮肤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5克。

6、下身搔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

7、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

8、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

10、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

11、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四、李孔定 (1926年5月生,绵阳中医学校主任医师、副校长)

4-1【消斑汤】

〔组成〕

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大茯苓30克、黄精30克夏枯草30克、连翘15克、山楂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

〔主治〕

斑历(淋巴结核)

〔用法〕

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加减〕

(1).若斑历已溃加黄耆30克、制首乌15克,以补气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2).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草乌各30克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一日一换,忌食辛辣燥烈之品。

〔典型案例〕

李某,女,23岁,1988年入院。病史:1988年5月,发现右颈部有一结块,大如核桃,皮色不变,推之可动,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即至某医院诊治。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经肌肉注射链霉素等治疗,左颈部亦有结核发生,日久结核固定,皮色变暗红,于7月2日切开排脓,流出稀薄脓液(脓液涂片找到结核杆菌)。术后,转本院治疗。检查:颈部两侧有疮口两处,周围皮肤暗红,两疮口均有白色腐肉,疮口呈潜行性。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脓液,并挟有败絮样物质。诊断:颈淋巴结核)。

治疗:内服消斑汤加黄耆30克、玄参10克。入院当日即行清创,术后撒七三丹,敷以红油膏纱布盖贴,之后腐肉渐脱落,脓水减少,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疗40天,疮口愈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五、朱良春 (1917年7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主任医师)

5-1【健脑散】

〔组成〕

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号、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主治〕

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

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典型案例〕

李某,男,42岁,军人。

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然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则出现血肿,神智不清达20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在某地检查,脑组织萎缩1/4,整日头昏痛,健忘殊甚,记不得老战友姓名,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滞,苔薄腻,舌边尖有瘀斑,脉细涩。予健脑散治之,服药一周后,头昏痛即见减轻,夜寐较安,精神亦略振,自觉爽适。坚持服用2月,症情平稳,续予调补肝肾,补益心气之品善后。

六、方药中 (1921年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6-1【升麻甘草汤】

〔组成〕

升麻30克、甘草6克

〔主治〕

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恒合用该方。

〔用法〕

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典型病例〕

郭某,女,30岁,1969年5月初诊。

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酶在500单位以上始终不降,麝浊10单位,百治无效。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波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根据上述症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拟养肝助脾疏肝,佐以解毒为法,予加味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升麻最大用量为45克。服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继续治疗两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停药一年后复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围。1983年患者因它病来诊,述自1969年治疗取效后,10余年来肝功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劳累,转氨酶一度升高,患者自服原方20剂,再调恢复正常。

七、董廷瑶 (1903年生,上海市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主任医师)

7-1、【温脐散】

〔组成〕

肉桂1.5克 公丁香1.5克 广木香1.5克 麝香0.15克

〔主治〕

小儿肠麻痹

〔用法〕

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纱布。2小时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

〔典型案例〕

陶某,男,11个月。因脾常不足,泄利6天,脾更虚惫,腹部胀满,西医诊断为肠麻痹症。高热干渴,恶心呕吐,气促如鼓,叩之 ,舌红口燥、药入即吐。此属脾气虚惫,症情危急,急于外敷【温脐散】,希获转机。2小时后肠鸣连连,矢气频转,腹部稍软,续敷一次,次日复诊,患儿气机舒缓,便下稀溏而通畅,腹部柔软,形神转佳,热度退净,舌质转淡,苔薄腻。但泄利尚多、小溲短少,睡时露睛。是为脾阳虚衰,即予附子理中汤主之。药用米炒党参5克、土炒白朮6克、炮姜2克、焦甘草3克、淡附片4.5克、广木香3克、茯苓9克、车前子9克(包),二剂。三诊时泄利已 ,腹软溲长,便仍溏软,舌淡而洁。中焦阳气未复,尚须温扶。药用米炒党参5克、土炒白朮6克、炮姜2克、焦甘草3克、煨木香3克、炒石榴皮6克、淡附片4.5克、炒扁豆9克,三剂。药后便下转原、纳和神振, 续以温扶而安。

八、锺一棠 (1915年6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8-1【沙参银菊汤】

〔组成〕

南北沙参各15克 银花20克 菊花10克 薄荷6克(后下)杏仁10克 清甘草2克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用法〕

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5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5-6分钟即可;二汁加冷水约400毫升煮沸5分钟,勿过煮。亦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小时后茶饮服。

〔加减〕

1.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0克,桔梗6克,蝉衣10克;2.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克,或加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3.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克、象贝15克;4.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克、地龙10克;5.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20克、茯苓18克、芦根20克。

〔典型病例〕

包某,男,3岁,1991年11月6日初诊。患儿平素容易感冒发热,常需注射青、链霉素或氨 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近二日又发热咽痛、咳嗽频作,稍气促,今呕吐一次,不思食,舌尖红、脉细数。因哭闹不能打针而求治中医。查:咽峡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大,测体温39.6℃。诊断:急性气管炎。证属风热咳嗽。治宜疏风散热,清肺止咳。处方:北沙参10克、银花8克、野菊花8克、薄荷3克、黄芩8克、前胡8克、生甘草2克。4剂。嘱将药置热水瓶中沸水泡服。11月13日复诊,患儿母诉,服药2剂热即退至37.8℃, 心除。4剂药后即不发热,咳嗽大减,胃纳增。又自服原方3剂,诸症皆除,惟晚间偶有余嗽,舌洁、脉细,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参10克、麦冬8克,3剂以巩固。

九、李介鸣 (1916~1992,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主任医师)

9-1【温阳益气复脉汤】

〔组成〕

人参15克 黄耆20克 北细辛6-15克 制附片10克 炙麻黄6克麦冬12克 丹参18克 五味子12克 桂枝10克 甘草10克

〔主治〕

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加减〕

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

〔典型病例〕

粟某,男,57岁,住院病人。病史:患者9年前出现胸憋,心悸,届时心率变慢,且眩晕欲仆,日益加重,于1982年9月14日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Ⅰ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西医诊断:病窦综合征。1982年9月20日初诊,胸憋时痛,气短怔忡,头晕阵作,面色光白,精神倦怠,舌质胖淡暗,苔薄白,脉沉迟间结。经用【温阳益气复脉汤】治疗1个月后,平时心率均在55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自觉无明显不适,故带方出院。

(注:本方细辛用量较大,最大量可达30克,据观察,一般服药一个半小时即可见心率增加,4小时后逐渐下降,服用大剂量细辛只要用法得当,除少数人有一过性面红潮热外,未见有不良反应。)

十、周仲瑛 (1928年生,南京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0-1【滋胃饮】

〔组成〕 

乌梅肉6克 炒白芍10克 北沙参10克 大麦冬10克 金钗石斛10克丹参10克 生麦芽10克 炙鸡内金5克 炙甘草3克 玫瑰花3克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

1.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0克;2.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克、黄连5克;3.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4.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0克。

〔典型病例〕

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滋胃饮】加减,药用生地、麦冬各12克,白芍10克,乌梅肉5克、山楂10克、玫瑰花3克,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药入三剂,脘痛灼热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三剂,症状消失。

十一、刘弼臣 (1925年6月生,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11-1、〔五草汤〕

〔组成〕

(1)倒叩草30克(2)鱼腥草15克(3)半枝莲15克(4)益母草15克(5)车前草15克(6)白茅根30克(7)灯蕊草1克。

〔主治〕

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加减〕

〔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收到满意的效果。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0克、旱莲草15克,止血效果更佳。

〔典型案例〕

于某,10岁,男,1986年3月1日初诊。半月来下肢生疮,多为脓疱疮,日渐增多,继而逐渐浮肿,尿少色黄,食少神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滑数。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5-20、白血球10-15,证系毒热内郁,湿毒内陷营分,血郁气滞,毒湿外发于肌肤腠理则为疮疡肿胀,内蓄于膀胱则尿短色赤。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倒叩草30克、鱼腥草15克、半枝莲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白茅根30克、灯蕊草1克、连翘15克、泽泻10克、胆草3克。上药加减服6剂后,症有好转,周身面部浮肿渐消,脓疱渐少,大便干、小便少黄、饮食、神疲、头晕、头痛均有好转,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2、白血球3-4,湿热渐除。再拟方:苍朮、黄柏各5克、银花10克、连翘6克、旱莲草10克、白藓皮10克、蝉衣3克、炒栀子5克、炒黄芩5克、泽泻6克、猪苓6克、云苓6克、姜皮3克、防风3克、生草3克。此方加减又进12剂后,症状均减、化验尿常规正常。

十二、谢昌仁 (1919年8月生,主任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

12-1、〔消渴方〕

〔组成〕

(1)石膏20克(2)知母10克(3)甘草3克(4)沙参12克(5)麦冬10克(6)石斛12克(7)地黄12克(8)山药12克(9)茯苓12克(10)泽泻12克(11)花粉15克(12)内金6克

〔主治〕

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用法〕

日一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张某,男,45岁,农民。初诊:患者能食善饥已2年余。半月来头昏乏力,嗜睡懒动,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尿糖(+++ +),血糖150㎎%(空腹),肝功能:谷丙转氨 酉每182单位,就诊时症见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每餐可进食稀饭20碗,口渴多饮、尿多、苔中根黄。证属胃热炽盛、伤灼阴津,挟肝经湿热蕴结。治宜清热滋阴为主,佐以清利湿热: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4克、生地12克、丹皮6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内金6克、花粉15克、茵陈12克、薏仁12克、石见穿15克,12剂。

复诊

药后「三多」症状基本消失,复查餐后尿糖阴性,空腹血糖81.5㎎%。前方既效,可不更章。原方15剂。

三诊

「三消」症状已基本消失,肝功能复查谷丙转氨酉每降至40单位以下,舌红少津,苔中根仍黄厚。  原方去茵陈、薏仁、石见穿,加麦冬10克、石斛12克,8剂。

经治后,消渴症状一直未发,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嘱续服〔六味地黄丸〕及〔消渴方〕以巩固疗效。

十三、胡翘武 (1915年7月生,主任医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13-1、〔阳和平喘汤〕

〔组成〕

(1)熟地30克(2)淫羊藿20克(3)当归10克(4)麻黄6克(5)紫石英30克(6)肉桂3克(7)白芥子6克(8)鹿角片20克(9)五味子4克(10)桃仁10克(11)皂角3克

〔主治〕

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温两服。

〔加减〕

(1)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

(2)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克、泽漆15克。

(3)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0克、沉香3克(后下)。

(4)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紫菀20克。

(5)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克、二芽各30克。

(6)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0克、茯苓20克。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1991年3月26日初诊。咳嗽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伴气喘4载。近3年5次住院,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屡治乏效,只赖解痉、激素之剂控制症状,但停药即犯。因症状日益加重、喘咳气急、步履艰难,西药无法改善症状而试服中药。患者面色清晦虚浮、畏寒肢冷、胸膈憋闷、抬肩、言语断续、咳声不扬、痰多泡沫清稀、便秘、舌淡暗润苔薄白、脉沉细弱。此为肾督亏虚、痰瘀恋肺,亟当补虚泻实上下调治:熟地30克、鹿角片20克、白芥子6克、麻黄6克、肉桂3克、紫石英30克、紫菀30克、五味子6克、苏子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肉苁蓉20克。

方5剂,胸膈憋闷大减,步履登楼不甚喘促。继予上方10剂,诸症再减。后因口干痰液较稠、舌尖淡红、肺阴不足,寒痰化热之象有露,于原方去麻黄、苏子、肉桂、白芥子,加南沙参30克、葶苈子10克、冬瓜仁30克,10剂诸症渐平。继予〔阳和平喘汤〕去皂角,减麻黄为3克,加淮牛膝10克。30剂后诸症悉已,宛如常人。激素解痉之剂早已撤除,随访至今未见再发。

十四、郑惠伯 (1914年10月生于四川省奉节县永安镇,主任医师)

14-1、〔加味四妙勇安汤〕

〔组成〕

(1)当归30克(2)玄参30克(3)银花30克(4)丹参30克(5)甘草30克

〔主治〕

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用法〕

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

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1)若兼气虚者,加黄耆、生脉散以补益心气。(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典型病例〕

李某,女,65岁。患冠心病10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方用:当归、玄参、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0克,麦冬、五味子各15克,甘草10克。

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经过三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14-2、〔加味二仙汤〕

〔组成〕

(1)仙茅12克(2)仙灵脾15克(3)当归10克(4)知母10克(5)巴戟天12克(6)黄柏6克(7)枸杞子15克(8)五味子10克 (9)菟丝子15克(10)覆盆子10克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用法〕

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

1.功能性子宫出血:

(1)出血较多、血虚加阿胶、艾叶。

(2)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

(3)血瘀加田七、丹参、益母草。

(4)血脱加红参、龙骨、山茱萸。

(5)脾气虚加黄耆、党参、白朮。

(6)冲任虚加鹿角胶、龟板胶。

(7)肾阳虚加鹿茸、附片。

(8)肾阴虚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

2.乳癖:乳癖属冲任不调者,可于上方配鹿角片粉2~4克,分2次药汤送服。

3.血小板减少: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黄耆、黄精。

十五、陆芷青 (1918年3月生,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5-1、【四子平喘汤】

﹝组成﹞

(1)葶苈子12克。(2)炙苏子9克。(3)菜菔子9克。(4)白芥子2克。(5)苦杏仁9克。(6)浙贝母12克。(7)制半夏9克。(8)陈皮5克。(9)沉香5克(后下)(10)大生地12克。(11)当归5克。(12)紫丹参15克。

﹝主治﹞

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

文火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

(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4)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典型病例﹞

蔡某,男,57岁,1992年5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已有30年,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加剧,经同事介绍前来求治。查:面色暗滞、语声不扬、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口干不饮、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四子平喘汤﹞加瓜萎皮10克、薤白10克,7剂。

二诊:药进7剂,胸闷心悸气急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剂。

三诊:诸病悉除,原方再进7剂。

十六、周信有 (1921年2月生于山东牟平,甘肃中医学院教授)

16-1、【消徵利水汤】

﹝组成﹞

(1)柴胡9克。(2)茵陈20克。(3)丹参20克。(4)莪朮15克。(5)党参15克。(6)炒白朮20克。(7)炙黄耆20克。(8)淫羊藿20克。(9)醋鳖甲30克。(10)五味子15克。(11)大腹皮20克。(12)猪茯苓各20克。(13)泽泻20克。(14)白芽根20克。

﹝主治﹞

肝硬化代偿失调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中晚分三次服。

﹝加减﹞

肝病虚损严重,肝功障碍,絮浊试验、血清蛋白电泳试验异常,可加培补脾肾之品,白朮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贞子20克、鹿角胶9克(烊化)。经验证明,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脾肾之品,证候和肝功化验、免疫指标都能得到相应改善,说明扶正补虚是降絮浊和提高血清蛋白的关键。当然,虚与瘀是互为因果的,肝病虚损严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环障碍,又能因虚致瘀,导致肝脾肿大,形成症积肿块。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须重用活血袪瘀之品。对此我们一般是轻重药并重,加重丹参、赤芍、莪朮等药之分量。补虚与袪瘀多是综合运用,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典型病例﹞

李某,男,33岁,靖远电厂职工。1986年4月经诊断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两次因病情恶化出现腹水、吐血住院抢救。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进某医院。经住院治疗3个月之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病人精神负担沉重、生活无望、焦苦万分,乃出院于1988年4月25日来诊,出院时化验,表面抗原1:128,黄疸指数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1单位,硫酸锌浊度20.4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6.2%,白蛋白2.6%,球蛋白3.6%,谷丙转氨酉每325单位,血小板汁数3.8万/立方毫升。证见:两胁痛、胁下症积(肝脾肿大)、触痛、腹胀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肿、饮食不进、面色黧黑、牙龈出血、舌质暗淡、小便不利、脉弦涩,诊系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危急。中医辨证为虚瘀交错、血瘀肝硬、脾肾两虚、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拟培补脾肾、袪瘀化症、利水消肿。治用﹝舒肝消积丸﹞,配服﹝消症利水汤﹞,稍施加减,连续服丸、汤药3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诸症悉减,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药治疗半年多,于1989年3月6日化验,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和蛋白电泳、血小板计数已完全恢复正常,脾肿大已回缩,诸症悉除,身体无任何不适。现已上班恢复工作。

十七、刘云鹏 (1910年生,30多岁即誉为湖北沙市八大名医之一,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擅长妇科)

17-1、【固胎汤】

﹝组成﹞

(1)党参30克 (2)炒白朮30克 (3)炒扁豆9克 (4)山药15克 (5)熟地30克(6)山茱萸9克 (7)炒杜仲9克 (8)续断9克 (9)桑寄生15克 (10)炒白芍18克(11)炙甘草3克 (12)枸杞子9克。

﹝主治﹞

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

(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克、紫胡9克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陈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克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克、旱莲草15克、棕榈炭9克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

(6)或选用黄芩9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玄参12克,以养阴清热安胎。

(7)胸闷纳差,加砂仁9克、陈皮9克以芳香和胃。

(8)呕恶,选加竹茹9克、陈皮9克、生姜9克以和胃止呕。

(9)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温阳暖胞。

﹝典型案例﹞

毛某,女,24岁,1986年7月6日初诊已妊娠3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脉虚数。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方用党参30克、炒白朮30克、云苓10克、甘草6克、熟地30克、山茱萸9克、黄芩炭10克、

骨脂15克,每日煎服一剂。于1988年6月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五剂即愈。于1987年1月顺产一女婴很好。

十八、张镜人 (1923年6月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教授)

18-1、【安中汤】

﹝组成﹞

(1)柴胡6克 (2)炒黄芩9克 (3)炒白朮9克 (4)香扁豆9克 (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 (7)苏梗6克 (8)制香附9克 (9)炙延胡9克 (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 (12)香谷芽12克。

﹝主治﹞

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

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克。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克。

(3)胃脘灼热,加连翘9克(包),或炒知母9克

(4)嗳气,加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

(5)泛酸,瓦楞15克、海螵蛸15克。

(6)嘈杂,加炒山药9克。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克。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克。

(9)便溏,加焦楂炭9克。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

(11)便结,加全瓜萎15克、望江南9克。

(12)腹胀,加大腹皮9克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克、芙蓉叶9克

(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十九、俞慎初 (1915-2002),福建福清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19-1【止咳定喘汤】

﹝组成﹞

(1)蜜麻黄6克 (2)光杏仁5克 (3)炙甘草3克 (4)紫苏子10克 (5)白芥子6克(6)葶苈子6克(布包) (7)蜜款冬6克 (8)蜜橘红5克 (9)结茯苓10克 (10)清半夏6克

﹝主治﹞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

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二十、何炎燊 (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中医学院兼职教授)

20-1、〔加减清海丸〕

〔组成〕

(1)熟地24克(2)淮山药12克(3)山萸肉12克(4)丹皮9克(5)北沙参15克(6)阿胶12克(7)麦冬12克(8)白朮9克(9)桑叶9克(10)白芍15克(11)石斛12克(12)龙骨24克(13)女贞子12克(14)旱莲草12克。

〔主治〕

室女崩漏。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分服。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典型案例〕

柴某,学生。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于是处方为:熟地24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秦艽9克、白薇6克、地骨皮9克、白朮9克、石斛12克、麦冬12克、龙骨24克、龟板24克,上服三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三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

二十一、董漱六 (1916年生,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21-1〔麻杏射胆汤〕

〔组成〕

(1)净麻黄5克 (2)大杏仁10克 (3)嫩射干9克 (4)玉桔梗6克(5)炒苏子9克 (6)净蝉衣4.5克 (7)炒僵蚕9克 (8)制半夏9克(9)广陈皮4.5克 (10)生甘草4.5克 (11)鹅管石12克(缎、杵)(12)江枳实6克 (13)指胆星6克。

〔主治〕

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用法〕

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加减〕

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1)如有口渴烦燥、痰粘、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贝母12克。

(2)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4.5克、细辛3克、干姜2.4克。

(3)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克、连翘9克、炒牛蒡子12克、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克。

(4)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克、桑白皮12克。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克,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克,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克。

(5)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克、白芥子9克。

(6)如脘腹痞胀、口粘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4.5克、焦六曲12克。

(7)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克、苍耳子9克。

〔典型病例〕

吴某,男,13岁,学生,1989年7月10日初诊。有奶癣史,咳嗽反复发作,日久发展为哮喘,每逢秋冬之交必发,已达四五年之久。今感时寒,咳嗽随起,痰吐不爽,胸闷气急,喉间有哮鸣音,夜卧不得安枕,舌苔薄白、脉浮滑数,拟〔麻杏射胆汤〕连服3剂,哮喘得止,咳减痰亦少,夜寐已安,仍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上方去半夏、陈皮,加桑白皮9克,再服3剂,咳平,痰鸣、哮喘未作,因大便干结,上方去半夏、陈皮,加全瓜萎12克、浙贝母12克、净麻黄改用蜜炙麻黄,迄今年余,哮喘未见复发。

董氏多少年来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咳喘病人较多,单属寒型或热型较少,而寒包热型者属多数。临床上常用宣上导下法,以〔麻杏射胆汤〕加减,既可宣肺达邪,又能清热导痰,对证下药,咳喘病每多获得良好疗效,这是董氏临床辨证经验之处。

二十二、李振华 (1922年生,河南省文安县人,出身中医世家,天津市中医医院技术顾问)

22-1〔香砂温中汤〕

〔组成〕

(1)党参12克 (2)白朮10克 (3)茯苓15克 (4)陈皮10克 (5)半夏10克(6)木香6克 (7)砂仁8克 (8)厚朴10克 (9)干姜10克 (10)川芎10克(11)丁香5克 (12)炙甘草3克

〔主治〕

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

(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

(2)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0克、藿香15克。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6)阴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

(7)气虚甚者,加黄耆15~30克。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1987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生化。病人恐惧癌变,前来请李氏诊治。

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水煎服。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湿之力。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覆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二十三、娄多峰 (1929年3月生,河南省原阳县祝楼村人,出身中医世家,河南省中医学院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

23-1〔化瘀通痹汤〕

〔组成〕

(1)当归18克 (2)丹参30克 (3)鸡血藤21克 (4)制乳香9克(5)制没药9克 (6)香附12克 (7)延索胡12克 (8)透骨草30克。

〔主治〕

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

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

(1)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

(2)偏热者,加败酱、丹皮。

(3)气虚者,加黄耆。

(4)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典型病例〕

刘某,女,16岁。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口卡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者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红,脉弦。证属外伤瘀血,覆感寒湿,经脉闭阻。用〔化瘀通痹汤〕加细辛3克、桂枝9克、川牛膝9克、木瓜18克、薏仁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剂,疼痛消失,未再出现「打软腿」。随访一年未覆发。

二十四、何任 (1921年1月11日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浙江中医学院教授、院长 )

24-1〔补益冲任汤〕

〔组成〕

(1)小茴香3克(2)炒当归9克(3)鹿角霜6克(4)女贞子12克(5)沙菀蒺藜9克(6)党参15克(7)淡苁蓉9克(8)补骨脂12克(9)淡竹茹15克(10)紫石英12克(11)枸杞子9克(12)旱莲草9克。

〔主治〕

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

〔用法〕

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为多,摄止以后,即服本汤以补益冲任,以覆其正,连服一、二个月,每日煎服一剂,崩漏即不再覆作。

〔典型案例〕

曹某,45岁,工人。不规律出血10个月,有时量多,有时淋漓不断,血色淡。畏冷,6月中旬夜眠尚需棉被,没有气力,总想躺着,吃不下东西,腰酸腿痛,每晨5点左右,准有大便,为不成形便,舌质胖,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尤甚。妇科检查,除子宫略大,别无阳性发现,宫内膜病理检验结果为增生期子宫内膜增殖现象。

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冲任虚寒性崩漏。治当温补肝肾、调理冲任奇经。方以上为基础,加熟附片3克、肉桂6克、艾炭10克、炮姜炭10克,用药3周后,血止又来月经5次,分别为5/23天、5/28天,每次用纸一包,自觉症状完全消退。追访一年无覆犯。

二十五、盛国荣 (1913年11月25日生,福建省南安县诗山村人,出身中医世家,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校长、兼职教授)

25-1〔资肾益气汤〕

〔组成〕

(1)生晒参10克(药汤炖)(2)黄耆30克(3)车前子20克(4)茯苓皮30克(5)杜仲20克(6)地骨皮15克(7)泽泻15克。

〔主治〕

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

〔用法〕

日一剂,文火久煎,分温服。

〔加减〕

(1)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者,加川花椒10克、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须60克、水3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

(2)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克、漂川附子10克、破故纸8克、桑螵蛸8克。

(3)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者,加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红花5克、益母草10克。

(4)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者,加白朮15克、砂仁10克、陈皮10克。

(5)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8克、半夏8克、陈皮8克、代赭石20克。

(6)若出现尿毒症者,可配合〔宁元散〕。

(7)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噪、烦燥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克、炒枣仁30克、龟板20克、地龙干20克、天麻10克。

(8)如邪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每日服一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日服2克,日服2-3次。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因症状不同治法亦异,主要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因势利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肾汤〕以资巩固。

二十六、姚子扬 (生于1916年,山东省临沂市人。系中医世家的五世中医,山东临沂地区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26-1〔安神达郁汤〕

〔组成〕

(1)炒枣仁30克(2)合欢花15克(3)龙牡各20克(4)炒栀子15克(5)郁金12克(6)夏枯草10克(7)柴胡10克(8)佛手柑10克(9)炒白芍12克(10)川芎10克(11)甘草6克。

〔主治〕

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

〔用法〕

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剂有效时,停药2-3日。再服2剂。再停,再服。不要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

〔加减〕

(1)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0克。(2)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克。

26-2〔瓜萎泻心汤〕

〔组成〕

(1)瓜萎30~60克(2)制南星10克(3)姜半夏10克(4)黄连6~10克(5)栀子15克(6)枳实15克(7)竹沥10毫升(兑入)(8)橘红10克(9)柴胡10克(10)大黄10克(11)菖蒲10克(12)郁金12克(13)白芍15克(14)甘草3克。

〔主治〕

精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

(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克。(2)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克(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克。

二十七、查玉明 (回族,1918年2月10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大民屯镇,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主任中医师)

27-1〔宣导通闭汤〕

〔组成〕

(1)黄耆15克(2)车前子30克(3)甘草20克(4)升麻7.5克(5)怀牛膝25克(6)淫羊藿15克(7)滑石25克。

〔主治〕

老年前列腺肥大。

〔用法〕

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加减〕

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1)若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2)尿道涩痛者,加蒲公英25克、木通10克。(3)咳喘者,加杏仁5克、细辛5克。

二十八、赵棻 (满族,1911年9月16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副院长)

28-1〔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

(1)麦芽30克(2)谷芽30克(3)鸡内金15克(4)山药15克(5)党参10克(6)甘草5克

〔主治〕

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腑脏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

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

(1)如伤风感冒者,加〔香苏饮〕合用。(2)伤风咳嗽者,加〔三拗汤〕合用。(3)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二十九、何天祥 (蒙古族,1923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舞蹈损伤研究所所长,中医伤科和正骨专家,美国洛杉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被国内外誉为“东方艺术医学的开拓者”。

29-1〔活血养骨汤〕

〔组成〕

(1)当归10克(2)延胡索10克(3)陈皮10克(4)郁金10克(5)独活15克(6)白芷10克(7)肉桂10克(8)骨碎补15克(9)续断10克(10)狗脊15克(11)怀牛膝6克(12)透骨草10克

〔主治〕

股骨头骨骨后无菌性坏死症。

〔用法〕

上药可煎汤内服,每日1剂,早晚服。亦可共碾为药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日服3丸。可再加乳香6克、没药6克共研细末,用白酒调外敷于痛处。

〔加减〕

(1)若气血凝滞者,可酌加土鳖、血竭。(2)寒湿较重者,可加苍朮、威灵仙。(3)病程日久,体质虚弱者,可加黄耆、白朮、紫河车,以健脾袪湿,补益气血。

〔典型案例〕

霍某,男,15岁。患儿1972年中左髋部时痛时愈,1973年3月疼痛增加,外展、外旋功能受损,先后在某骨科医院及某医院按扭伤及化脓髋治疗,未效。1973年4月18日在某医院照x线片示:「右髋臼边缘毛糙光滑,同时伴有骨质增生及破坏…有半脱位,右侧化脓性髋关节炎」。1973年4月15日来诊。根据临床证状,按右股骨头骨骨后软骨症治疗。一月后有好转。由于家属对「化脓髋」的诊断有顾虑,1973年5月16日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照x线片示:「右髋关节间隙稍增宽,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骨片,髋臼象有轻度变深…股骨头变扁平,股骨颈变短,股骨头稍向上半脱位…综上所述,经晨会讨论,多为扁平髋表现…。」治疗:按上法治疗,并手法整覆半脱位,先治疗4个月,疼痛消失,肌力恢复,双腿等长,外展、外旋功能恢复,拍片示:已愈合。

三十、周炳文 (江西省吉安人,生于1916年春,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

30-1〔加味益脾镇惊散〕

〔组成〕

(1)党参9克(2)白朮5克(3)茯苓6克(4)甘草3克(5)钩藤5克(6)朱砂0.3克(7)琥珀1克

〔主治〕

惊吓泄泻。症见惊惕不宁,睡中时惊醒,泄泻粪便如水或粪青如苔,目珠淡蓝,指纹淡红,或青色。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

〔加减〕

惊泻是婴幼儿泄泻中的一个类型,惊泻粪青如苔,泻色青,发热有味,睡卧不安,大便日行四、五次,多则十余次,平素胆怯易惊,寐时多汗、胃纳欠佳、紫纹多淡红,若调治不当,往往缠绵难愈。本方宜于以上诸症治疗,如兼肠热食滞,腹胀,大便次数无度,粘如胶、矢气者,加黄连、木香、砂仁、焦三仙、陈米。另外还要强调饮食忌口,饮食需择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生冷瓜肉,肥甘厚味。

三十一、蒋文照 (1925年10月2日生浙江省嘉善县人,浙江省名老中医,浙江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31-1〔耆萸仲柏汤〕

〔组成〕

(1)黄耆15克(2)山茱萸9克(3)杜仲12克(4)黄柏6克(5)白茅根12克(6)茯苓15克(7)牡蛎20克(8)金樱子12克

〔主治〕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而表现腰酸体瘦,舌质淡红胖嫩,苔腻,脉沉细弦,蛋白尿者。

〔用法〕

1日1剂,清水煎,上下午各服一次。

〔加减〕

(1)体虚易于感冒者,加党参12克、炒白朮9克。(2)水肿未消、小 短少者,茯苓改为用皮,加大腹皮9克、车前草10克、薏苡仁20克。(3)口干烘热者,加生地15克、麦冬9克、炒知母9克、菟丝子12克。(4)尿赤而见红细胞者,加大小蓟各12克、阿胶珠9克。

〔典型病例〕

钱某,男51岁,1991年10月7日初诊。肾炎反复6年,1989年10月覆发加重,诊为「慢性肾炎肾病型」,住院治疗16个月。出院检查:浮肿基本消退,血压趋于正常,血清蛋白4.8克%,甘油三酯150毫克/100毫升,总胆固醇300毫克/100毫升,尿蛋白(+~++)。近半年来,夜尿频多,每晚4-5次,量多清长,腰脊酸楚,两耳鸣响,神倦乏力,舌质淡红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腻,脉沉细。治拟益气养阴,补肾化浊。

生黄耆24克、制萸肉6克、生地15克、杜仲12克、黄柏9克、银花15克、生牡蛎20克、白茯苓15克、白茅根15克、金樱子12克、芡实15克、菟丝子12克、潞党参15克。

宗上方意,稍作增损,连服50余剂,11月25日覆诊,尿检连续3次蛋白呈阴性。夜尿1-2次,腰酸耳鸣减轻,体力渐增。血清蛋白5.8克%,甘油三酯120毫克/100毫升,总胆固醇260毫克/100毫升。

搜索关注国学髓公众号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