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大头天行病 虾蟆瘟)

《内经》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又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瘟。是以多感于房劳辛苦之人,安乐者未之有也。俗名瘟病,医书曰疫疠,曰黄病,岭南闽广等处曰瘴气,盖指山岚雾露烟瘴湿热恶气而名之也,一皆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为病焉。《伤寒论》曰:春应温而反清,夏应热而反寒,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庞安常曰:疫气之发,大则流行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悉由气运郁发、有胜有伏、迁正退位之所致也。视斯疾者,其可不推运气而治之乎。陶氏曰:夫疫气之中人,轻重不一,仲景无治法,后人用败毒散治,甚得理,然亦有愈不愈者,盖疫气有浅深,资禀有壮怯。怯而受疠气之深者,虽智者尚不能治,况庸劣之士乎。

若资禀壮实,所感又浅,则庶几可愈。切不可作伤寒正治而大汗大下也,但当从乎中治而用少阳、阳明二经药(少阳,小柴胡汤;阳明,升麻葛根汤也),看所中阴阳经络脉证,而以二方加减和治之,殊为切当。学人宜详察之,毋忽。

脉法

脉阳濡弱,阴弦紧,更遇温气,变为瘟疫。

温病二、三日,体热腹满头痛,食饮如故,脉直而疾,八日死。

温病四、五日,头痛腹满而吐,脉来细而弦,十二日死。

温病八、九日,头身不疼,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涩涩,按之不鼓手,时大,心下坚,十七日死。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自出,脉坚强急者生,虚软者死。

温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方法

丹溪曰:众人病一般者,此天行时疫也,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用大黄、黄芩、黄连、人参、桔梗、苍术、防风、滑石、香附、人中黄为末,神曲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气虚,以四君子汤下。血虚,以四物汤下。痰多,以二陈汤下。热甚者,加童便(谓人中黄者,人粪也。今人多有以粪缸中清汁,顿饮一、二碗,病随愈。然但恐畏其臭秽,不能下咽耳。故丹溪所取人中黄法,于冬月以竹截筒,削去青,两头留节,一头打通一窍,以大甘草纳入筒内,以竹钉塞其窍,投粪缸中,二、三个月取出,晒干用)。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条)

陶尚文治瘟疫法:若病只在少阳经者,小柴胡加防风、羌活微发之而愈。若病兼阳明经者,柴、葛二方合服之(小柴胡对升麻葛根汤也)。

若见太阳证,大便泄者,以本方(小柴胡也)去黄芩对五苓散,尤当看脉寒热,若无寒去桂留芩。

若小便不利,是膀胱本病,本方加去桂五苓散。

若入太阴经,无热证见者,用理中汤,此证必须腹痛而泻。明日泻止痛止,仍用小柴胡和之。

若入少阴经及厥阴经,用阴证伤寒传经法治之。

若初看未端的,且先以败毒散治之,看归在何经,再随经施治,无不效者。

若发黄,小柴胡合去桂五苓散。未退,茯苓渗湿汤。

瘟疫作渴,本方加石膏、知母。湿温渴,苍术白虎汤。

瘟疫发狂不识人,大柴胡汤加当归。如大便泄者,三黄石膏汤、柴苓汤。

瘟疫胸膈满闷,本方中加枳壳、橘红、黄连。若大便不通,大柴胡汤微利之。

三黄石膏汤

石膏(三钱)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一钱五分) 豆豉(半合) 麻黄(一钱) 栀子(五枚)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三分,连进三、五剂愈。

败毒散 治瘟疫。(四时通用。)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白茯苓 人参(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或沸汤点服亦可。此药治伤寒瘟疫,风湿风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不问老人、小儿皆可服。或岭南烟瘴之地,或瘟疫时行,或人多风痰,或处卑湿之地,脚气痿弱,此药不可缺也。日三、五服,以知为度。一方加薄荷少许,每服五钱,加姜,水煎服。

九味羌活汤(方见伤寒门。) 治瘟疫初感,一、二日间服之,取汗而愈,其效如神。

黑奴丸 治瘟毒发斑,烦躁大渴,及时行热病,六、七日未得汗,脉洪大而数,面赤目眩,身痛大热,狂言欲走,渴甚。又云: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为坏伤寒,医所不治,弃为死人,精魄已竭,心下尚温,斡开其口灌药,下咽则活。

黄芩 釜底煤 芒硝 麻黄 梁上尘 小麦奴 灶突墨(各一两) 大黄(一两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新汲水化服,饮水尽足当发寒,寒已汗出,乃瘥。若时顷不汗,再服一丸,须见微利。若不渴,不可与此药。

神术散(太无) 治四时瘟疫,头痛项强,憎寒壮热,身痛,专主山岚瘴气之妙剂也。

陈皮(二钱) 苍术 浓朴(各一钱) 甘草 藿香 石菖蒲(各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一方无菖蒲,有香附一钱,名神术散气散。

附:大头天行病丹溪曰:大头病,乃湿热在高巅之上,用羌活及酒炒黄芩、酒蒸大黄,随病加减,切不可用降药。

东垣曰:阳明邪热太甚,实资少阳相火而为之也。湿热为肿,火盛为痛,此邪见于头,多在两耳前后先出,皆主其病也。治法大不宜速药,速则过其病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必伤人命。宜用缓药缓服,徐徐少与,当视其肿势在何部分,随经处治之。阳明为邪首大肿,少阳为邪出于耳项前后也。

二黄汤(东垣) 治大头天行疫病。

黄芩(酒制炒) 黄连(酒制炒) 生甘草(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徐徐呷之。如未退,用鼠粘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硝等分,亦时时少与,毋令饮食在后。如未已,只服前药,取大便利、邪气已则止。

前方宜各少加引经药,阳明渴,加石膏,少阳渴,加栝蒌根,阳明行经,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行经,甘草、荆芥、防风,并与上药相合用之。或云:头痛酒芩,口渴干葛,身痛羌活、桂枝、防风、芍药,俱宜加之。

普济消毒饮子(东垣)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伤寒,诸药杂治,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而为肿耳。须用下项药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尽良愈,活者甚众。时人皆曰天方,谓天仙所制也。遂刻诸石,以传永久。

黄芩(五钱,酒制炒) 黄连(五钱,酒制炒) 人参(三钱) 陈皮(去白,二钱) 甘草(二钱) 连翘(一钱) 玄参(二钱) 白僵蚕(七分,炒) 升麻(七分) 柴胡(五分) 桔梗(三分) 板蓝根(一钱) 马勃(一钱) 鼠粘子(一钱)

上为末,服如上法。或加防风、川芎、薄荷、当归身,细切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时稍热服之。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肿势甚者,以砭针刺之。

附:虾蟆瘟丹溪曰:虾蟆瘟,属风热,防风通圣散加减用之。或用小柴胡加防风、羌活、荆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侧柏叶捣汁,谓火 蚯蚓粪敷之。或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醋调敷之。或五叶藤、车前草皆可捣敷之,有效。

甘桔汤 治冬瘟,咽喉肿痛。

甘草 桔梗(各等分。)

上细切,水煎,时时频呷之。

萎蕤散 治冬瘟,头面肿。

萎蕤(二钱五分) 石膏(一钱五分) 麻黄 白薇 羌活 杏仁 甘草青木香 川芎(各五分) 干菊花(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日三服。

(祖传方)

人黄散 治四时疫疠,大头天行等病。

甘草(三钱) 辰砂 雄黄(各一钱五分) 粪缸岸(置风露中年远者佳,水飞细研,一两重)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煎薄荷桔梗汤送下,日三、五服。煎药:甘草、桔梗、茯苓、 本、白术各五分,水煎服。

疫疠,夏感寒,伏于少阴,咽痛,次必下利,名曰肾伤寒,宜用半夏、桔梗、甘草各一钱,加姜五片,煎服。大头天行病,从 颔肿热者,又名颅HT 瘟,东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黄芩、酒蒸大黄加减,水煎服。十五、六日,服小柴胡汤不愈者,仍用陈皮、紫苏发散而愈。又法:洒炒黄芩、黄连为君,炙甘草为佐,水煎,细细呷之。再加鼠粘子、酒蒸大黄煎,入芒硝,亦细细频与服之,微利为度。肿减后,去后三味,只服前药。如渴,属阳明,加石膏;属少阳,加栝蒌根。

若阳明行经,加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行经,加羌活、荆芥、防风。如头痛,加黄芩;渴,加葛根;身痛,加羌活、防风、荆芥、桂枝、芍药,随宜用之,入上药相合煎服。或时疫肿毒疙瘩,或脏腑积热,发于头项,咽嗌堵塞,水浆不下,或面赤,脉浮洪,热甚,漏芦汤治之。升麻、黄芩、大黄各一两,蓝叶(即大青叶)、玄参各二两,煎服。

(丹溪活套)云:众人病一般者,乃天行时疫。盖冬月闭藏之时,反行春令,温胜于寒,而发泄真阴,土胜水亏矣。

所胜者妄行,土有余也。所生者受病,所胜者侮之,火土相合,湿热相聚。故春来木长之时,无水滋生化源,故人病瘟。

治有三法,见前。春感清气,无汗恶寒,为疫疠,通用升麻葛根汤。春感清气,发热而渴,不恶寒,宜解肌汤,葛根、黄芩、芍药各一钱,麻黄一钱半,甘草、桂枝各七分半,大枣一枚,水煎服。春温,发热咳嗽,身疼口燥渴,脉浮洪热甚,宜小柴胡汤加桂枝治之。咳嗽,加五味子。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人参。脉实渴,宜大柴胡汤下之。渴,加知母、石膏。凡温病,脉尺寸俱浮,素伤于风,因而伤热,风热相搏。其证四肢不收,身热自汗,头痛喘息,发渴昏睡,或体重不仁。慎勿发汗,汗之则谵语烦躁,目昧无睛光。病在少阴厥、阴二经,宜萎蕤汤、人参败毒散、葛根龙胆汤、小柴胡汤。甚者,栝蒌葛根汤。脉浮身肿汗出,汉防己汤。误汗者,防己黄 汤。四时伤寒疫疠,或伤风有汗,或风湿,身肿体痛,恶风口干,日晡潮热,脉实,并用人参败毒散。夏应热而反寒,夏及秋初而为暴寒,折于盛暑,热结四肢,则壮热头痛,或寒伤于胃,下利脓血或水泻,脉实者宜下之安。调中汤加:大黄三钱,葛根、黄芩等药各二钱。

(医案)

东阳李文会内子陈氏,年二十九,三月间得瘟疫证,病三日经水适来,发热愈甚,至七、八日病剧,胸中气筑作痛,莫能卧。众医技穷辞去,黑夜来迎予延医。病者以绵花袋盛托背而坐于床,令婢磨胸不息,手六脉俱微,数极而无伦次,又若虾游状。予问曰:恐下早成结胸耳?主人曰:未曾下。予再思之,三日而经水适来,致中气虚,与下同。用黄龙汤、四物汤、小陷胸汤共合一剂,加姜、枣煎服。主人曰:此药何名?予曰:三合汤也。一服而诸病悉减,遂能卧。再服,热退而病全安。愈后,又因食粥太多而病复热,又作内伤处治,而用补中益气汤出入加减调理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