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部证治(计五证)

筋脉

颈项俗名脖项,之前有缺盆,缺盆之中即任脉之天突穴,为颈前居中第一行脉。缺盆之上有人迎穴,喉间开一寸五分,属胃,为颈前第二行脉。人迎后一寸五分名扶突穴,属大肠,即颈前第三行脉。扶突后名天窗穴,属小肠,即颈中第四行脉。天窗后为胆脉,颈中无穴,乃第五行脉。胆脉后名天牖穴,属三焦,即颈中第六行脉。天牖后天柱穴,属膀胱,即颈中第七行脉。天柱后居颈之中央者督脉也,名天府,自前中一行至此为第八行脉。

缺盆,(缺盆穴在横骨上左右各一,为一十二经之道路。)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胃、足少阳胆、手少阳三焦脉俱入缺盆。手太阴肺、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俱结缺盆。

项部证治(计五证)

痈疽就简

天柱疽,生项后高骨即大椎骨也,患形初起如卧蚕极痒。鱼尾毒,生项后发际下两旁骨,俗热,不食,气逆咳嗽。结喉痈,生项前结喉之上,又名猛疽,以其毒瓦斯猛烈也。夹喉痈,生结喉之两旁。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项部证治(计五证)

痈疽就简

生项后入发际正中,因与口对,故俗名对口,患偏两旁则名偏对口。治当辨其红白:色红者口干作渴,饮水不歇,小便频数,或淋沥作痛,舌上燥黄如鸡内金者,乃肾水枯竭,心火上炎,此证最恶,急用加减八味丸以滋补之,否则不救。余按痈疽治法。

五通丸(通用五十。)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败毒汤(通用三。)

内托散(通用三十八。)

阳和汤(通用五。)

十全大补汤(通用二十六。)

加减八味丸(通用四十六。)

项部证治(计五证)

痈疽就简

生于肩之上,耳之前后。初起肿核皮色如常,日渐长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痛,半载两日,以阳和汤,犀黄丸早晚轮服,外敷抑阴散。如溃,贴阳和解凝膏,内亦以阳和汤、犀黄丸轮服,日日不间,可冀收功。若经久溃,气血衰弱,形体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人,愈久愈大,越溃越坚者,俱属败证不治。

紫元丹(通用五十一。)

阳和汤(通用五。)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阳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

抑阴散(通用五十八。)

项部证治(计五证)

痈疽就简

小者为瘰,大者为 ,生于项间。初起一小核在皮里膜外,不觉疼痛,皮色不异。渐大如桃蛤蜊坚硬作痛作肿者,名马刀瘰 ;一包而生数十枚者,名莲子 ;绕项而生者,名蛇盘;其形大小不一连接数枚者,名子母 ;如黄豆结荚一般者,名锁项 ;形小多痒者,名风;生项间延至胸腋者,名瓜藤 ;一枚上堆累三、五枚盘叠成攒者,名重台瘰 ;生如鼠形丸每服三分,淡姜汤下,日三次。外敷乌骨膏。小孩不能服丸者,用小金丹日日敷之,至愈乃止。数年忌食香橙,食则复发。

一、内溃烂或成脓未溃者,或兼有未尽成脓者,则用犀黄丸止其已溃之痛,松其成脓未溃之汤、加味二陈汤、加味保元汤、四物养荣汤,皆可随宜选用,外贴阳和解凝膏。

一、溃烂延至肩、胸、胁下,不堪之极,四、五年不能愈者,用洞天救苦丹三服、犀黄丸六,皮色变白、孔内红活,接服大枣丸,肌肉渐长,用生肌药收功。

一、有烂至咽喉,饮热汤外觉热痛者,乃危险之极,稍迟则烂穿咽喉不救。急取硬柴心一根骨然后按前治法。

一、凡溃后,疮中或有紫块,切不可妄用针刺,当听其自化。

雄樟散雄黄 樟脑(等分)

上研粉 麻油调,频扫患上。

灸瘰 秘法(存验。)

取肩尖、肘尖骨缝交接处,各有一穴,即手阳明经肩 ,曲池二穴也。当以指甲掐之,觉有酸效。)

又,瘰 不论已成未成,已溃未溃,俱宜灸之,以手仰置肩上微举起,则肘骨尖自见,即是剂。按此法乃单灸曲池,以多为贵也。然但用前法,则已妙矣。倘有不应者,又当以此法治之。

子龙丸(通用五十六。)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阳和汤(通用五。)

加味二陈汤(通用十八。)

加味保元汤(通用二十九。)

四物养荣汤(通用二十七。)

洞天救苦丹(通用五十三。)

乌龙膏(通用六十。)

阳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

大枣丸(通用五十五。)

咬头膏(通用六十一。)

瘰 多由风热毒邪与血气相搏,郁结成核,如贯珠于耳项之间,肿硬白色摇夺不动而有根者,便是瘰 。用药多有不效,最宜于用灯火,至易至妙。

灯火 法如 在左,则 左边, 在右,则 右边。前至颈上耳脚下起,离六分地,一点一点直下乳,次过胁动者。不是瘰 ,初起红肿,便是痈疽,不可作瘰 治。

陈士铎先生治瘰 方名消串丹白芍(一两) 白术(一两) 柴胡(二钱) 天花粉(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一钱)

附子(一片) 甘草(一钱) 蒲公英(三钱五分) 紫背天葵(五钱)

上药煎,连服八剂,将药减半,再服十剂而瘰 尽化,再服一月全愈。接服六君子汤,以为善后之计,断不再发。此方妙在蒲公英与紫背天葵为消串之神药,然非佐之以白芍、柴胡,则肝木不平,非辅之以白术、茯苓,则脾土不健,何以胜攻痰破块之烈哉。又得附子之力,以引群药直捣中坚,所以能起沉 于旦夕耳。

又云:人有久生瘰 ,两颈之间尽多溃烂,胸膈之上无非痰块,已有破头欲腐者,遂至身体也。大约瘰 初起,以解郁为先,而佐以补虚,以消其毒。倘执寻常法,祛痰败毒为事,鲜不速毙者,方用转败散。

转败散人参(二两) 柴胡(二钱) 白芍(三钱) 银花(三两) 当归(二两) 半夏(五钱) 白术(一两) 生甘草(三钱)

水煎服四剂,胸间之痰块尽消,再服四剂,颈上溃烂亦愈,将前方减半,再服十剂,疮口悉平,再不发也。

内消瘰 应验方土贝母 白芷(各五钱)

共为细末,糖霜调陈酒下三钱,重者三服愈。

又方用鼠矢,两头尖者为雄,圆者为雌,拣开各晒干研末,男用雌,女用雄。将鸡子一个,顶上打一小洞,倾去白,但存黄,入鼠矢在内,以满为度,搅匀,用皮纸封固洞口,饭上蒸熟去壳,临卧时搓碎,火酒送下隔一日再服。虽远年破烂者,不过三、四次即愈,末破者即消。

项部证治(计五证)

痈疽就简

生于颈下天突穴之间,由汗出之后,邪风袭于皮腠,起如粟米,搔痒无度,抓破津水,误用甚者须兼服消风散。

消风散荆芥 防风 苍术 当归 薄荷 蝉蜕 石膏 木通 牛蒡子(各一钱五分) 生地(三钱) 甘草(七分)

水煎,食远服。

樟硫散硫黄(一钱) 樟脑 川椒红 生白矾(各二钱)

研末,用白罗卜一个掏空,将药填满,以罗卜盖之,纸包三、四层,灰火内煨半时许,俟冷取出,同熟猪油调稠搽患上。

项部证治(计五证)

痈疽就简

(俗名落枕。)

颈项强急,转移不便,乃膀胱经感风寒湿气所致,或闪促亦令项强。用硼砂研细,以骨簪蘸津挑硼砂,点两目内,泪出稍松,连点三次,立时即愈。

胸博证治(计四证)

筋脉

胸,(结喉下曰缺盆,缺盆下曰胸,在膺之下。胸下曰 ,乃蔽心之骨,心位在此。)

手太中。足少阳胆脉下胸中。足少阴肾脉入肺注胸中。手厥阴胞络脉起胸中,筋散胸中。

膺,(胸上两旁高处曰膺。)足阳明胃脉到膺。足少阳胆经系膺。

胸博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甘疽,生胸堂两旁肉高处。膻中疽,生胸窝之上,两乳中央,膻中穴。脾发疽,生心窝下两陷中,又名锁骨疽。 发,生乳旁。以上六证,患盘不大,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胸博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一名慢心锐毒。)

生于心胸,属任脉中庭穴。初起心口内,似有物块,渐大心窝发高,殆至毒陷即死。此危险双环至背脊之中,看两线头尽处则为中穴。又以本人中指之中一节,用柴心量准作一寸,在中穴之左右各开若许,皆以墨记,分立三穴HT 如图每穴用艾三大壮,一齐灸之,灸毕全愈。

一、起如豆粒,肿痛燥热者,名穿心疔,宜时服护心散,以防毒陷。按阳痈则例同疔疮门参治。

护心散(通用四十一。)

胸博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胸前溃窍,血液常流,日久年深,诸治罔效者,鹿茸补漏丸主之。人有胸间生疮,不慎酒色漏乎,方用温肾丹。

鹿茸补漏丸鹿茸(酥炙) 附子(炮,等分) 盐花(减半)

上枣肉捣为丸,绿豆大,每酒吞三十丸。

温肾丹鹿茸(二枚) 附子(二个) 青盐(少许) 人参(二两) 葱(二枝) 红枣(四两)

上为细末,红枣煮熟捣为丸,每空心酒下三十丸。服半月而腰痛减,服月余而心漏愈。

胸博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一名鸡胸。)

生于胸中,因阳虚痰凝气结,胸膛突起如鸡胸状,坚塌不痛,不医遂成终身生理残障。初起可治,然后以紫元丹每隔两日进一服,所隔之两日以小金丹、阳和汤或阳和丸合加味二陈汤煎,早晚轮服,轻者半月,重者一月即愈,如患经溃不救。

由感风热,凝注为痰,停滞心胸,咳嗽喘促,肺气胀满,攻于胸膈,渐成龟胸。或乳母过食辛辣,夏哺热乳,亦成此证,治宜宽气化痰丸。

宽气化痰丸大黄(三分) 杏仁 百合 木通 桑皮 甜葶苈 天冬 石膏(各五钱)

上为细末,蜜丸黍米大,食后临卧白熟水送下。

六君子汤(通用二十一。)

紫元丹(通用五十一。)

阳和汤(通用五。)

阳和丸(通用六。)

加味二陈汤(通用十八。)

胸博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由客风吹背,传入于髓,故背突如龟,或咳嗽久以致肺虚,肾无所生。肾主骨,风寒乘虚而入于筋骨,致精血不能流通,故骨弓而驼,治以松蕊丹。

松蕊丹松花 枳壳 防风 独活(各一两) 麻黄 前胡 大黄 桂心(各五钱)

上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粥饮下,外以龟尿滴脊背中缝即愈。

按龟胸、龟背,乃先天大虚不足之败证,百中难救一、二,岂宽中化痰松蕊丹,遂可治乎,姑附之。

乳部证治(计五证)

筋脉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ru头属足厥阴肝经。

乳部证治(计五证)

筋脉

乳房内结一块,红肿热痛,大则言痈,小则言疖,由忿怒郁结,或多食浓味,致厥阴之气不醒消丸一服酒送,以止其痛,外贴洞天膏。如溃久,或老年人气血衰伤,脓出反痛,恶寒发热者,须用八珍汤补之自愈。

开结散香白芷(炒) 制乳香 制没药 浙贝母 当归(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热陈酒调服。专治乳痈乳疖,一服即消。

又方(存验。)

紫河车草 贝母(各三钱)

上为末,黄糖拌陈酒冲服,醉,盖取汗。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八珍汤(通用二十五。)

乳部证治(计五证)

筋脉

乳房结肿一块,皮色不异,坚硬木痛,治法同流注。倘遇溃烂之甚者,按溃烂不敛治法,七日后接服大枣丸,日服收功。

大枣丸(通用五十五。)

乳部证治(计五证)

筋脉

吹乳者,所乳之子,口气 热,含乳而睡,热气鼻风吹入乳孔,气逆乳凝,遂致结肿。

于初起前乳痈治法。

乳部证治(计五证)

筋脉

乳岩者,于乳房结成隐核,大如棋子,不痛不痒,肉色不变,多由忧郁患难惊恐,日夕累积,至此则不可救矣。须于初起时用犀黄丸,每服三钱,酒送下,十服即愈。或用阳和汤加土贝母五钱,煎服数剂,即可消散。如误服寒剂,误贴膏药,定致日渐肿大,内作一抽之痛,已觉迟治。再若皮色变紫,难以挽回,勉以阳和汤日服,或犀黄丸日服,或二药早晚兼服,服至自溃而痛,则外用大蟾六只,每日早晚取蟾破腹连杂,将蟾身刺数十孔,贴于患口,连贴三日,内服千金托毒散,三日后,接服犀黄丸、十全大补汤,可救十中三、四。如溃后不痛而痒极者,无一毫挽回,大忌开刀,开刀则翻花,万无一活,男女皆然。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阳和汤(通用五。)

千金托毒散(通用三十八。)

十全大补汤(通用二十六。)

乳部证治(计五证)

筋脉

此乃怪证也,亦偶有之。产后两乳伸长,形如鸡肠,垂过小腹,痛难刻忍。急用芎、归各一归入炉慢火烧,令妇伏于桌上,口鼻吸烟,如药尽未痊,再如前法煎服熏吸,便可缩上。倘不能复旧,即取蓖麻子粒,冷水磨涂头顶,其肠即缩,实时洗去乃愈。但日后再产复发,万无救矣。

按乳悬其痛难忍,原系怪证,至危之病也。是胃虚血燥而致,用解悬汤,时服救之,外用芎、归各一斤切大块,产妇面前熏吸。

有人左乳内忽大如桃,不觉痛痒,色亦不赤,身体发热,形渐瘦损,此肝木不舒,痰气郁结。用加味消遥散,服十剂愈。

解悬汤人参(二两) 当归身(四两) 川芎(二两) 荆芥(三钱) 益母草(一两三钱) 麦冬(一两) 炮姜(一钱)

水煎,连服四剂而ru头收,再四剂全愈。

加味消遥散柴胡(二钱) 白芍(五钱) 当归(三钱) 陈皮(五钱) 甘草(一钱) 白术(三钱) 茯神(三钱) 人参(一钱) 川芎(一钱) 栝蒌(三钱) 半夏(三钱)

水煎服。

和乳汤(治吹乳。)

贝母(三钱) 花粉(三钱) 当归(一两) 蒲公英(一两) 生甘草(二钱) 穿山甲(土炒,研,一钱五分,或二钱)

水煎服,一剂乳通,肿消。

此方用贝母、天花粉消胃中之壅痰,痰壅而乳房之气不通,化其痰则胃火失其势,用蒲公英正和解,正气无伤,而邪退舍矣。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

腋,(俗名胳肢窝。)手太阴肺筋脉入腋。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筋结腋。足少阳胆筋走腋。手厥阴胞络抵腋。

。(腋下为 。)

胁,( 下为胁。)足厥阴肝、足少阳胆脉俱布胁。手厥阴胞络筋、脉俱挟胁。

季胁,(胁之下,小肋骨也,俗名软肋。)手太阴肺筋抵季胁。足少阳胆脉乘季胁。

,(季胁之下无肋骨空陷软处为 。足少阳胆筋乘 。)

肋,(胁后为肋。)足太阴脾筋结肋。足厥阴肝脉布肋。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痈疽就简

腋痈腋疽,在腋窝居中。渊疽,在腋下三寸, 腋间。肋痈肋疽,一名夹荧,在肋条骨间。胁痈胁疽,生在肋下近软肉处,又为季胁痈疽。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痈疽就简

生胳肢窝中,坚硬势如钉头,其色紫黑,痒而且痛,寒热往来,四肢拘急,或烦躁作呕,痛引半背,治法同疔疮。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痈疽就简

(一名体气。)

患狐臭者,腋中有棕纹数孔,臭从孔出,治之方法颇多,鲜能除根,止堪塞窍耳。惟用铜青好者,不拘多少,米醋调成膏,先以皂角汤洗净腋下,用轻粉掺过,将膏涂之。内用蒜肚方蒜肚方公猪肚一具,入大蒜头四十九枚,去壳入肚内,以线扎口水煮极烂,用盐醋蘸肚,随便食之。

又法用癞虾蟆一个,同入肚内,如前煮烂,去虾蟆大蒜,用热酒食之,洗浴发汗,避风三日,其臭顿改。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痈疽就简

右胁有声如虾蟆,常欲以手按之,否则声声相接,此因惊气入脏而成,镇惊朱砂丸主之,以利为度。

镇惊朱砂丸朱砂(飞) 雄黄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麝香(一分) 巴豆仁(二十粒,去油)

上共研匀细末,蜜捣丸,麻子大,每服三丸不拘时,以车前草煎汤下,数日必下利。如不利更加三丸至七丸,以利为度。

肩部证治

筋脉

肩,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筋脉俱至肩。手太阴肺筋结前 。足少阳胆脉至肩上肩井穴。足太阳膀胱筋结肩 。

肩解,(背上两角为肩解。)手太阳小肠脉出肩解。

肩胛,(肩解下成片肉为肩胛。)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筋脉俱绕肩胛。

肩部证治

痈疽就简

肩痈肩疽,生肩正中。干疽,生肩前廉。过肩疽,生肩后廉。 疽,生肩下腋之后,外层歧则例治法。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筋脉

肩下曰膊,膊下对腋曰 , 尽处曰肘,肘当背腕,肘以下为臂,臂掌交接处为手腕,手腕以上大指本节后肥肉隆起处,统谓之鱼。

按手大指,(一名巨擘。)属肺。肺脉自腋入 至大指出其端,肺筋起于大指端少商穴之次,穴太渊穴为肺 ,太渊后有经渠穴为肺经,手腕后一寸五分有列缺穴为肺络,背腕曲中有尺泽穴为肺合,循内侧上 。

次指(一名食指。)属大肠。大肠筋、脉皆起于次指端商阳穴之次,穴去爪甲如韭叶为大肠井,上侧中有阳溪穴为大肠经,腕后三寸有偏历穴为大肠络,肘曲纹头尽处有曲池穴为大肠合,由是历三里、肘 、五里三穴直上。

中指,(一名将指。)属心包络之脉,自腋循 入肘背至中指出其端,其筋即起于内侧之未中者之间。)取劳宫穴为心荥,掌后两筋之间有大陵穴为心 ,去腕二寸两筋间有内关穴为心络,去腕三寸有间使穴为心经,至肘曲中央陷中有曲泽穴为心合,循 天泉穴而止。

无名指,(即小指之次指。)属三焦。三焦筋、脉俱起无名指外廉关冲穴之次。穴去爪甲如韭为于手腕陷中之阳池穴为三焦原,直上腕后二寸名外关穴为三焦络,腕后三寸名支沟穴为三焦经,结于肘外大骨上陷中名天井穴为三焦合,于是上 。

小指内侧属心,外侧属小肠。心脉循 下肘出小指之端,心筋起小指之端内侧少冲穴之次,历少海穴在肘后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上头得之,又历极泉穴在背内侧下筋间。小肠筋、脉俱起于小指外侧少泽穴之次,穴去爪甲一分为小肠井,溜于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名前谷穴为小阳谷穴为小肠经,腕后五寸有支沟穴为小肠络,肘下兑骨之后,有小海穴为小肠合,由是上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痈 疽,生肩之下,肘之上。藕包毒,生 后垂肉处,一名鸭蛋毒。石榴疽,生肘尖上寸两筋陷中。手背发,生于手背。掌心毒,生手心劳宫穴,若偏于掌边名穿掌毒,一名穿梗毒,又名 痈。有单方,用新桑叶不拘多少,研烂罨之。虎口疽,生于大指次指歧骨间,又名丫隐有红在线攻腋内,合谷疔,须将疔眼挑去,当红线尽处,用针砭断,按疔疮用治法。手丫发,生于丫骨缝间,除大指合谷穴,其余手丫生患者皆同此名。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一名肉蛋痈。)

生于手背,情势如虾,高梗横长,赤肿疼痛。用嫩桑叶七钱、生地三钱、冰片一分,捣烂敷之。

又方用食盐、酒糟、香油同炒令香,淬以滚汤,淋洗患处即消;内服仙方活命饮。如溃,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患生手大指,初漫肿,渐如李,青紫麻木,痒痛彻心,宜刺破出脓血,贴洞天膏,服仙方活命饮倍黄芩。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此二证俱生手指头尖:初起小泡色紫,疼痛坚硬如钉者,名蛇头疔;初起闷肿无头,色红痛如火燎者名天蛇毒,其治法相同。取白罗卜一段挖空,以雄黄填入,蒸半熟,套患指上,或取乌梅捶碎去核肉,只取仁研粉,米醋调涂,皆可消。如患色白者,当作疽治,小金丹服愈。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此五证,名虽殊而治一也。蛇眼疔生于指甲两旁,形如豆粒,色紫,半含半露,硬似铁钉。蛇背疔生于指甲根后,高肿色紫。蛇节疔(一名蛙节疔。)生于中节,绕指俱肿,其色或黄或紫。蛇腹疔生于指中节前面,肿如鱼肚,色赤疼痛。泥鳅痈一指通肿色紫,形如泥鳅,热痛连肘背。五证俱敷雄黄散,内服仙方活命饮,溃贴洞天膏即愈。

雄黄散明雄黄(一钱) 轻粉(五分) 蟾酥(二分) 冰片(一分)

上共研细末,新汲水调浓,重汤炖温,敷于患指,用薄纸裹之,日三次。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生于指甲之内,先肿 热,疼痛应心,初宜用葱叶、乌梅仁(捶碎去核肉只取仁。)共研和醋,此系内脓已成,但无头路溃出,急用线针在指甲身上就脓头处针一小孔,脓方得出。捏尽余脓,以膏贴之,若失治或过敷凉药,致毒脓遏郁,必溃浸好肉,爪甲脱落。用洞天膏贴之,一两月方愈。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脱疽多生手指节中,无名指上最多。不红不热,肿如蟾腹疼痛。乃少阴痰气凝滞。书云:急和汤,小孩用小金丹,最重者用犀黄丸,皆可消之。若初起色红者,则按泥鳅痈治法。

阳和汤(通用五。)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两手相对而生,亦有成攒者,起黄白脓包,痒痛无时,破津黄汁香末、枯矾末各八钱,雄黄细末一两,搅匀候温涂之,以痊为度。忌食动风、鸡鹅鱼腥等物。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此证《大成》书名狐狸刺,《外台》、《总录》二书名狐尿刺。乃螳螂当甚暑交媾,精汁染后盖螳螂又名野狐鼻涕,此证取名,乃本于此也。一云狐尿刺有孔刺痛有虫,用曲末和独蒜杵匀纳疮孔中,虫出愈。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手足掌心,燥痒起皮,坚浓枯裂者,以豆腐浆沫热洗之,轻者搽砒油,每日三、四次,至愈乃止。如日久延及遍手枯裂极重者,用二矾汤。

砒油方红砒(一钱,敲细如粞。)

上用麻油一两,煎至砒枯烟尽为度,去砒留油听用。凡患风之处,先以火烘皮热,以油擦之,日三次,至愈乃止。

二矾汤白矾 皂矾(各四两) 儿茶(五钱) 侧柏叶(半斤) 上用水十碗煎汤,先用桐油搽抹患上,气熏蒸,勿令泄气,待汤微热蘸洗良久,一次可愈。七日忌下汤水,永不再发。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即油灰指甲。用白凤仙花捣涂指甲上,日日易之。待至凤仙过时,灰甲即好。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爪甲忽然倒生肉内,刺痛如锥,食葵菜即愈。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手生丫指,疼痛无奈,用通草为末,鸡子清调敷即愈。

治丫指方用锻石内未烧透石子,浇生蜂蜜,在粗石上椎融,敷患处,一夜即愈。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十指断坏,惟有筋连,无节肉虫出,如灯心长数寸,遍身绿毛,名血余,用茯苓、胡黄连煎服即愈。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痈疽就简

即手大指之间所生,俗名丫指,用活蟹杵烂涂之。

背部证治(计一证)

筋脉

背从脊开一寸五分:对第三椎曰肺俞,对第五椎曰心俞,对第七椎曰鬲俞,对第九椎曰肝俞四椎曰肾俞,对第十六椎曰大肠俞,对第十八椎曰小肠俞,对第十九椎曰膀胱俞。

从脊开三寸:对肺俞曰魄户,故肺藏魄。对心俞曰神堂,故心藏神。对肝俞曰魂门,故肝藏肠筋挟脊。手少阴心脉与脊里细络相连贯。足太阴脾筋着脊。足少阴肾脉贯脊。足太阳膀胱筋脉挟脊,分左右上顶。

膂,(脊两旁曰膂。)足太阳膀胱脉循膂。足少阴肾脉挟膂。

背部证治(计一证)

筋脉

发背乃痈疽中大患,因其患位对心对肺对脐耳。偏曰手搭发背,因手可搭而名。红肿痛甚者属阳,以阳痈治法。初起用五通丸、醒消丸早晚以散毒汤轮服,则皮皱痛息,再服至愈。如溃,即用内托散、醒消丸,亦早晚轮服,外贴洞天膏收功,此阳发背之治法也。色白肿痛或平塌不痛者属阴,以流注阴疽治法。初起用加味二陈汤加阳和丸,或即用阳和汤消之。皮色稍变,痛急难忍,惟服阳和汤以止其痛,消其未成脓之余地,使已成脓者至不痛而溃。既溃,贴阳和解凝膏,内服阳和汤,气虚者,兼加味保元汤,毒深兼犀黄丸,早晚轮服,至愈乃止。愈后或背上仍如负板,舒转不快者,用小金丹十丸,每日早晚两进,再按背部之患,如莲子发、蜂窝发、阴阳二气疽、串疽、连珠发、禽疽、痰注发、黄瓜痈,诸书名类颇多,概名之发背。洞晓阴疽阳痈,变通治法,则无误矣。

五通丸(通用五十。)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阳和丸(通用六。)

加味二陈汤(通用十八。)

阳和汤(通用五。)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加味保元汤(通用二十九。)

阳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腰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

腰,(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之上也。)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脉入腰。足太阳膀胱脉抵腰。

腰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

生肾俞穴,在脊骨两旁陷肉处,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腰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

腰间发一红 如瘤,两边各生一红线缠至脐腹则死。用墨水磨浓调雄黄末,涂之即愈。

腰部证治(计三证)

筋脉

生腰肋间,累累如珠形,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较干者更疼,属肝脾湿热,宜服胃苓汤加山栀、防风、石膏,其小泡用线针穿破。外俱用粪桶箱,炭火烧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或用蛇蜕( 、)毛厕蹲板上泥,等分,麻油调敷俱效。

此证不速治,缠腰已遍,毒瓦斯入脐,令人膨胀闷呕者危险,须急治之。

胃苓汤苍术 陈皮 泽泻 浓朴 猪苓 生甘草上水煎,温服。

除湿逐丹汤(治蛇串白泡。)

防风(五钱) 苍术(三钱) 赤苓(五钱) 陈皮(一钱) 浓朴(一钱) 山栀(三钱) 甘草(三分) 白术(三钱) 薄桂(三钱)

水煎服,连服数剂,丹退而愈。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腹部证治(计四证)

筋脉

脐,(人生胞蒂之处。)手少阴心筋、足太阴脾筋结脐。足阳明胃筋脉挟脐。

少腹,(脐之下曰少腹,亦曰小腹。)足厥阴肝脉抵少腹。

腹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幽痈,生脐上七寸上脘穴。中脘疽,生脐上四寸中脘穴。吓痈,生脐上三寸建里穴。冲疽,气海、丹田、关元三穴之际。缓疽,生少腹旁,左右同。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腹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生于少腹两旁,大腿界中,形如腰子,皮色不异,硬如结核,按之微痛是也。初起每日取皂角刺下,日三次至愈乃止。切忌用刀针,刺破无脓,惟出白腻浆,主三百日内死,自溃者亦然。

一、有自溃者,用生料补中益气汤、小金丹日令轮服亦有收功者。少壮之人,血气未伤,能自保摄,虽溃犹可救援十中二、三也。

一、有身患杨梅,又患横 者,其间用药最难。惟用犀黄丸,每日空心时,酒送三钱,轻者十服,重者加倍,二证全愈。

子龙丸(通用五十六。)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腹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流黄水,或浸淫成片,此肠胃积湿,宜服芩连平胃散,外撒三妙散即愈。忌酒、面、生冷、果菜,庶不复发。

芩连平胃散黄连(三钱) 陈皮(三钱) 苍术(一两,炒) 生甘草(三钱) 茯苓(一两) 浓朴(三钱)

上共研细末,每服三钱,白滚汤调下。(按脐中出水,不肿不痛,其无热可知。用此方当去黄连加防风三、五钱为妙。)

三妙散槟榔 苍术(生) 黄柏(各等分)

上共研细末,干搓脐上。

腹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小儿沐浴不可久在水中任意洗濯,既包裹毕,宜时常留意,不可令尿湿浸脐。如不知慎,遂曰脐疮,用螵蛸散敷之。

螵蛸散(通用六十八。)

腹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婴儿肚脐突出赤肿,虚火是也。用二豆散敷之,日二次,其肿渐消。

一、初生旬日外,儿脐忽肿如吹,不红,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此受寒湿也。用白芍药汤加苡仁,煎汁频灌婴儿,敷药如前。

白芍药汤白芍(酒炒,一两) 泽泻(五钱) 生甘草(一钱二分) 肉桂(一钱,拣薄者刮去粗皮)

上共研粗末,每用二钱,水一钟煎四分,空心服。如脐下痛加钩藤一钱,姜一片,食盐五厘同煎。

二豆散赤小豆 淡豆豉 天南星(去皮脐) 白蔹(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芭蕉汁调敷脐四旁,日二次。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前阴,(即阴器,男女同。)足太阴脾筋、足阳明胃筋聚阴器。足厥阴肝筋脉结阴器络诸毛际,(小腹下,横骨间,丛毛之际也。)宗筋会于毛际。足阳明胃筋脉入毛际。足少阳胆脉绕毛际。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生肾囊之旁,大腿根里夹缝中,肿如鹅卵,陨坠壅重,赤色 痛。初宜服仙方活命饮消之,溃后,用托毒散、犀黄丸愈之。如初起患白色而硬,则名冬瓜疽,当按阴疽则例治法。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内托散(通用三十八。)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一名血疝。)

便毒者,言于不便之处为患也。按便毒生小腹下腿根上折纹缝中,即横 之部位。古书无横 之名,故称横 为便毒,且谓因交感不洁,遭淫毒而患者最多,每每先起下疳,下疳未已,便毒继之,斯言诚是也。然既称横 ,又名便毒,二者证治迥殊,何堪混同。以治法论之,初起色红, 热肿痛,大小便秘涩者,此湿热秽毒所发,则为便毒。用三黄丸,每日热陈酒送服,醉取汗,或兼龙胆泻肝汤,早晚轮服即消而愈。如初起一核,形微长如蛤,色白不红,坚硬木痛者,乃劳损虚弱之证,则为横 。当按腹部横 治法,或有兼下疳、杨梅而发者,亦属虚损所致,须二证皆宜之药,除犀黄丸外,别无他法。日令服之,自可痊愈。

一、鱼口即斯证溃后之别名也,因生小腹下大腿根缝中,其疮口渐大,身立则口必合,身屈,兼服补益气血之剂,以冀侥幸。

三黄丸(通用四十九。)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一名骑马痈,一名老鼠偷粪。)

生肛门前阴根近后阴两相交界之处。初起细粒,渐如莲子,数日大如桃李,其色红 痛者,服,以速敛为贵。其色白坚硬者,用小金丹消之,如溃兼以鹿角胶三钱,清晨酒化下,每日轮服,或用温补气血之剂,同小金丹早晚轮服亦妙,至愈乃止。斯证溃后,一经走泄,即生管成漏,大小便从此浸出,血脉沥尽而死。证同怯损,诸漏可治,独此不能治,治则漏管愈大,遂成海底漏。

悬痈多有由忍精提气而成,所谓欲泄不泄,化为脓血是也,最难疗治,以其部位皮肉与他处伤,不易收功。初起色赤 痛者,用逐邪至神丹:银花四两、蒲公英二两、人参一两、生甘草一两、当归一两、大黄五钱、天花粉二钱,水煎服一剂消毒,二剂全愈。溃者三剂可以收功。此方用银花、蒲公英佐之参、归,又用大黄五钱攻逐,虚人似乎非宜,初起毒正盛,乘其初起之时,正气未衰,补而兼泻之药,方为得宜。倘因循失治,或畏缩不前,及至流脓出血,正气萧索,始用参、 补气,往往用至数斤,尚不能撤消,何不早用补药于化毒之中,正气无伤,毒又解散矣。

国老煎粉甘草(一两,截断,用涧内水浸润,漫火炙透。)

上一味细锉,用无灰酒煎服。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阴囊红肿, 热疼痛,乃肝脾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加泽泻主之。如溃,则按后囊脱治法。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肾子作痛,下坠不能升上,外现红色者,子痈也。或左或右,故俗名偏坠,迟则溃烂莫治。

、枳壳(姜汁炒)、木通、扁豆、生姜、甘草、车前叶煎服,或用万年青根五寸,去黑皮捣碎,白酒煎服,不吃渣,即愈。

枸橘汤枸橘(全个) 川楝子 秦艽 陈皮 赤芍 生甘草 防风 泽泻(各三钱)

上水煎,食前顿服。(按此方当加柴胡一钱五分为妥,热痛者,更加栀仁一钱,或黄芩一钱。)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阴囊生毒破烂,肾子落出,臭气难闻。外用紫苏煎汤日洗,更取紫苏连梗叶为末日敷,以青孔收小,肌色红白,服归芍地黄汤,敷生肌药收功。

肾子烂出,老杉木烧灰存性,苏叶末,各等分研细末敷上,仍以苏叶包之。

肾囊肿如琉璃灯样,用塘内水上无根浮萍,以筛盛之,下用水一盆,置筛于盆上,烈日晒干为末,每服二、三钱即消肿痛。如用锅焙,万不能干。

归芍地黄汤(通用三十七。)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一名绣球风。)

肾囊燥痒,系膀胱风热。用合掌散,以右手中指蘸满香油粘药涂入左手心,合掌磨擦数次,日不发。

一、有湿热抓破成疮者,则用黄丹、枯矾、生牡蛎等分为末,擦散即愈。或以蛇床子同白矾煎汤洗之亦愈。

合掌散硫黄(一两) 铁锈(一钱二分) 红砒(五分)

上共研极细如面,取葱汁调和涂入大碗内,勿使浓薄,以碗复于瓦上,取艾置碗下熏之,待熏至药干,敲药碗声同空碗无异为度,取药再研极细听用。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阴囊肿大如斗,阴jing缩内,小便不快,此肾虚受邪,五苓散加葱白、茴香盐主之。外取生蔓菁根(即诸葛菜根)捣敷,奇效。

五苓散猪苓(一钱,去黑皮) 茯苓(一钱) 白术(一钱二分) 泽泻(一钱) 肉桂(五分)

上水煎服,或为细末,开水调服。

又方用蛇床子为末,鸡子黄调敷。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阴头紫肿疼痛,名阴头痈。用鳖甲 为末,鸡子清调敷。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下疳一证,属肝、肾、督三经之病,诸书分下疳,(生马口下。)蛀疳,(生玉jing上。)袖口疳,。)杨梅疳,(生杨梅疮时,误用熏擦等药,以致腐烂如血。)杨梅内疳,(生杨梅疮时,服轻粉、水银打成劫药,以致便溺尿管内刺痛。)等名,其治不离乎内因外因两法。内因者,由欲火猖动,不能发泄,致败精湿热留滞为患,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主之,外敷螵蛸散,湿热既清,其疮自愈,无足虑也。外因者,由娼妇阴器瘀浊未净,辄与交媾,致淫精邪毒,感触精宫为患,最不易愈。如治得法,亦必发出便毒秽疮下疳,以泄其毒始愈。宜服龙胆泻肝汤、三黄丸。疼痛难忍者,用圣灵丹五分,数服奏功。倘溃烂日久,真阴亏损,须禁用苦寒,惟用三黄丸、六味地黄汤,早晚轮服为妙。外以忍冬、生甘草各一两,赤皮葱三茎,槐枝六十寸煎汤,日洗二次,螵蛸散敷之。

近录槐花蕊一方,治疳甚效,不拘内因外因,凡毒轻者宜用之。景岳先生云,尝治一少年,节肿痛,形如鱼骨,每过夜则脓结马口,胀不得出,润而通之,则先脓后尿,敷洗皆不能及,甚为危惧。余曾遇一山叟,传得槐花蕊方,因以治之,不十日而茎根渐愈,半月则内达外退,至马口而全愈。疳愈后,即现些微广疮,复与五加皮饮十余剂而全愈。

毒结gui头生疳,往往有腐烂连龟身烂落者,世人多以外敷药治之。虽外药不可少,然不先治,炒山栀三钱、肉桂一钱,水煎服四剂,则内证火毒,从小便出,疼痛稍止;然后用生势丹敷之。

炒黄柏三两、儿茶一两、冰片三分、生草一两、大黄三钱、乳香一钱、没药一钱、麝香三分、丹砂一钱,各为极细末,和匀掺之。

掺上即止痛。逢湿即渗,不数日脓尽血干,肉筋再长如旧,一月全愈,但不能再长gui头也。愈后须补气血,用十全大补汤,服数十剂,则外势仍然伸缩,尚可种子。

一、有疳疮初发,多先病鱼口,苟不急治,必遍身生疮,迁延岁月,腐烂身体,多不可救,故必须早治为妙。治法宜于补中药内加消毒药则毒尽出,不致身体亏损。

方用人参一两、生 一两、当归一两、远志三钱、生草三钱、银花一两、大黄一两、石膏一两、柴胡二钱、白术一两、天花粉三钱,水煎服。

一剂而大便泻出恶物,臭秽不堪,恐外人传染,须掘土埋之。再服二剂,恶秽尽泄,不留于影,现于皮肤之内。再服二剂,疮影渐消,再服二剂全愈,永不发矣。此方用大黄以泄其毒,石膏以消其毒,甘草、银花以化其毒,柴胡、天花粉以散其毒,更助以大补血之药,此方余亲试而一、下疳,明矾、皂矾各等分为末,装一大五倍子内,烧灰存性,研细末,再加冰片三分,儿茶少许,先用甘草水洗净,然后搽之,百发百中。橄榄核烧灰,敷下疳良。

下疳阴痒,生甘草煎汤熏洗,用海螵蛸散搽之。

又方,鳖甲为末,鸡子清调敷。

附方(存验。)

生甘草上一味研细末,蜜调涂疳疮神效。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三黄丸(通用四十九。)

六味地黄汤(通用四十三。)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槐花蕊(通用四十二。)

螵蛸散(通用六十八。)

圣灵丹(见杨梅结毒。)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是证小儿多得之,从肛门或阴囊边红晕烂起,渐至皮肤,不结靥,或眼稍口旁亦红,若不早方已屡试见效矣。

绿豆粉(一两) 轻粉(一钱五分) 漂砂(一钱) 冰片(一分或二、三分)

为极细末,将金汁调,鹅毛蘸敷上。如无金汁,雪水亦可,或甘草、灯心汤亦可。一方轻粉用二钱,加牛黄一分,内再服退毒黄连 银花 连翘 甘草 赤芍 当归 牛膝 桔梗 黑山栀 薄荷 木通(等分)

用新汲水煎,滓再煎,食远服。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小儿茎肿,茎即阳物。如肿痛,用黄连、木通各一钱,煎服即愈。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膀胱气痛,凡小儿小肠气痛与膀胱气痛,皆在脐下气海两边,筋肿到肾囊边,痛不可忍。治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一名八脚虫。)

前阴mao际内,由欲后失洗不洁,搏滞生虫起疙瘩,或红或白,瘙痒难忍。用百部浸烧酒频擦疮治法。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一名肾漏,一名妒精。)

玉jing强硬不痿,精流不止,痛如针刺,乃肾滞漏疾也。用韭菜子、破故纸各一两炒为末,每六钱,水一碗,煎半,服,接服大剂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通用四十三。)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阴hu中突出如菌芝,或挺出数寸。此因胞络伤损,或分娩过劳,或热郁下坠。治当升补元气为主,补中益气汤、加味逍遥散,早晚轮服。外用生猪脂调藜芦末涂之。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一名蚌疽。)

阴肿,阴hu忽然肿而疼痛,由肝脾伤损,湿热下注。肝伤而翻突,如饼如鸡冠,或溃烂,四用甘菊苗叶,不拘多少捣烂,以滚水淋汁熏浸洗之。

四物汤(通用二十三。)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一名阴蚀,一名阴 。)

阴痒,三虫在肠胃,因脏虚蚀阴,微则痒,甚则痛,或外生疙瘩,或脓水淋漓,宜用加味逍阴中。

此证亦有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而痒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芍药。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阴hu开不闭,痒痛出水,由肾元不固,阴分有火,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如产后得者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妇女阴冷,有寒证、有热证。寒由阳虚,热由湿热。湿热者,必小便涩数黄赤,大便燥结烦渴,加味逍遥散主之。阳虚者,必小便清利,腹中冷或痛,畏寒,八味地黄汤主之。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八味地黄汤(通用四十五。)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俗名 胡卢)

阴 ,即妇人子宫脱出,乃气虚下陷,小便先似有堵塞之意,因而努力久之,随努而下,须仍如前法仰卧垫腰,吹嚏药收之。既收入,随去蓖麻子肉,令其紧闭阴hu,以布帛将两腿并缚,内用补中益气汤倍升麻、黄 大剂服之。如因产而患者,治法亦同。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筋脉

阴疝,小肠两旁顶起胀疼,系肝肾寒邪,逍遥散加木香、沉香、槟榔主之。

逍遥散(通用十五。)

后阴证治(计六证)

筋脉

后阴,(即肛门。)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所主之地。

尻,(尾 骨曰尻。)足少阳胆经结尻。

臀,(尻旁大肉。)足太阳膀胱脉贯臀,筋亦结臀。

后阴证治(计六证)

痈疽就简

鹳口疽、坐马痈、生尾尻高骨尖处。臀痈、臀疽、生臀肉浓处。上马痈、下马痈,生臀肉之上,分左右。左为上马,右为下马。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后阴证治(计六证)

痈疽就简

脏毒者,醇酒浓味,勤劳辛苦,蕴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其证有内外虚实之别,发于外者椎,脉数有力,此属实热易治,用四顺清凉饮、内消沃雪汤通利大小便,外用田螺水搽之。

发于内者,在肛门内结肿,刺痛如椎,大便虚秘,小便淋漓,或咳嗽生痰,或寒热往来,遇夜则尤甚,脉数无力,此属阴虚,湿热渗注难治,用四物汤加焦黄柏、知母、甘草、木通,兼六味地黄丸调治自安。元气虚陷及溃脓水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地黄、槐花、天花粉,或兼六味地黄汤,早晚轮服。

四顺清凉饮连翘 赤芍 防风 当归 山栀仁 生甘草 槟榔 木香(各一钱) 大黄(二钱,炒)

上酒水各半煎。

内消沃雪汤青皮 陈皮 制乳香 制没药 当归 丹皮 甘草节 广木香 皂角刺 穿山甲 山栀浙贝(各一钱五分)

上酒水各半煎服,便秘者加大黄。

田螺水用大田螺一个,刀尖挑起螺靥,入冰片末五厘,平放瓷盘内待片时,螺窍渗出浆水,用鸡翎蘸点患处。(按此方治痔肿外痛亦妙。)

四物汤(通用二十三。)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后阴证治(计六证)

痈疽就简

(附痔漏。)

一、痔疮有患肛门内者,有患肛门外者。其肛门边生出数疮,肿而突出,脓溃即散者为牝痔。肛门边露出如珠状,如鼠奶,淋血流脓者为牡痔。肠口颗颗发 ,且痛且痒血淋漓者为脉痔。肛门内结核、出血,发寒热,登厕则脱肛者为肠痔。肛门肿痛,遇怒即发,怒息即安者为气痔。酒醉即肿痛流血者为酒痔。同房后,即肿痛发者为色痔。每大便注有血不止者为以致木乘火势而侮金,或炙爆浓味过多,或劳伤元气,阴虚火炽,皆成斯疾。未破曰痔,已破曰漏,生管者难治。久病咳嗽而生痔者,多致不救。皆宜戒房劳,忌河豚、海腥、辛辣、椒酒等物。

一、外痔用苏合膏涂患处,日二次,至愈乃止,内服牡痔丸。

一、内痔用枯痔散,用时令患者登厕,翻出肛外,侧卧,其痔尽出,勿使收入。亦有痔自翻,用杜枸根捣烂煎汁热熏温洗,或甘草汤、葱椒汤俱可。洗净,以洞天膏摊如菜碗大,中剪一孔,以四边剪开通于孔,孔烘熔,加于菌根贴放屁眼四边,围护好肉,诚恐上药时,致药汁淋于好肉耳。每取药一、二分入杯,津调,笔蘸拂菌之外面,四边各拂一次,菌之中心通连屁眼,大忌拂药。倘有流入,大痛难当。拂一两日,毒水流出,菌形渐缩而软,再拂一两护药如前法。三、四日之后,黄水出将尽,可用药一钱,内增朱砂一分,如前津调,日夜照拂,则菌缩小黑硬,再拂至菌根自落痊愈。内服槐花蕊。虚人先用八珍汤数剂,然后用上法治之。

一、痔已通肠,污从漏孔出者,用胡连追毒丸。如服后脓水反多者,药力到也,勿以为惧。待脓血追尽,用黄连闭管丸。

一、漏有管者,用黄连闭管丸,早晚服一次,重者四十日可愈。

一、有血箭痔生肛门,或成堵塞坠肿,每逢大便用力,则鲜血急流如箭,不论粪前粪后,由肠胃风热所致,生熟三黄汤主之。如唇白面色痿黄,四肢倦怠,属气血两虚,宜用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柴胡、升麻倍参、 服之。外用自己小便洗之,或童便热洗更妙,其血自止。

一、有痔大如拳,贯于肠头,发则疼痛僵仆。先用荆芥汤洗之,次以艾灸其上三、五壮,如觉一道热气,贯入肠中,必大泻鲜血、秽血,一时顿觉痛甚,其疾乃愈。

一、有勤苦劳役之人及妇女辈,不能外治,则从内里服药,惟用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最妙地、槐花之类;下血加地榆、乌梅、黑荆芥之类;溃脓加黄芩、银花、生地之类;因产而患者,加桃仁、红花、川芎之类;泻而患者,加苍术、车前、熟地之类;因痢而患者,去黄加木香、黄芩、白芍之类。各推病因,以施加减,在人神而明之,不可胶柱鼓瑟。

痔漏世人治法,多用刀针挂线,徒受苦楚,而内毒未除,外口难长,经年累月,难奏功效,岂果漏疮之不可治乎,抑酒色之戒不严,而治之不得其法耳。惟以补中消其湿热之毒,则何漏之不可痊哉。方用青龟丸。

人有大便时,先泻血几许,而始便粪者,人以为便血病也,孰知肛门暗生血痔,日久变为遽泄,结成小痔不化,久则皮破血流,乃出于直肠之外,非出于直肠之中,系膀胱之血也。用清源散。

苏合膏苏合油 槐花(各一两,研粉) 猩胆末 冰片末(各五钱)

上研和入洞天嫩膏一两五钱和匀,固贮勿令泄气,临用取涂患上,日二次,至愈乃止。

枯痔药好白矾(四两) 生砒(四钱五分)

上研为细末,共入阳城罐内,(一法先将砒入罐底,次将矾末盖之。)外围炭火 之,至矾熔有烟起。烟即砒毒,人立上风,忌闻受其毒,俟烟尽矾枯,去炭冷定取出。将矾研极细如粉,每取一钱,加入飞过朱砂一分,研和听用。按此药只是借砒气于矾内,又有朱砂以解之。

地骨皮 大生地(各三两) 黄芩 丹皮(各一两五钱) 槐花(一两) 甘草 黄柏(各五钱,炒焦) 苍术(一两,炒焦)

上为末,白蜜为丸,每早晚各服五钱。

胡连追毒丸胡黄连(切片,姜汁拌炒,研末,一两) 刺 皮(炙,切片,再炒黄,研末,一两)

上共和一处研匀,软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食前开水送服。

黄连闭管丸胡黄连(净末一两) 穿山甲(油炸) 石决明( ) 槐花(各五钱,微炒)

上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下,早晚服两次。至重者,不过四僵蚕一方作蚕茧。)

退管丹方(存验。)

用黄荆条所结之子,取炙燥为末,每服五钱,黑糖拌,空心陈酒服。专治漏痔之管,服至管自退出方止。

生熟三黄汤生地 熟地(各二钱) 黄连 黄柏 黄芩 人参 白术 苍术 浓朴 陈皮 归身地榆 防风 泽泻 甘草(各一钱) 乌梅(一个)

上水煎温服。

青龟丸龟(一个) 茯苓(五两) 羊蹄后爪(四副,土炒) 穿山甲(五钱,土炒) 人参(二两)

干青(一两) 苡仁(六钱)

各为细末。将龟用石臼捣死,以药末拌之,饭内蒸熟,将龟肉与甲,火焙干为末,用蜜为丸独宿,戒酒色三月,倘服药时不断酒色,不能奏功。此方治漏去湿而不散气,败毒而不损血,医治多人,实有神效,非谬语也。

陈士铎先生治痔方茯苓(一两) 白芍(一两) 地榆(三钱) 苡仁(一两) 穿山甲(一片,土炒为末)

水煎服五钱,服一料即愈。此方利水去湿,不伤脾胃,服之立效。

八珍汤(通用二十五。)

十全大补汤(通用二十六。)

槐花蕊(通用四十二。)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后阴证治(计六证)

痈疽就简

生臀股之间,形如黍豆,或如风癣,色红作痒,破流黄水,浸淫微痛,甚则 痛,延及谷道痛仍不止者,用朱砂、雄黄末各一钱,轻粉、枯矾、黄柏各五分,共为末,敷之愈。如湿肿流水者,用五美散敷渗。

坐板疮方(先用川椒煎水洗后,再用敷药。)

朱砂 雄黄(各一钱) 轻粉 枯矾 黄柏(各五分)

共为末敷之即愈。

五美散(通用六十七。)

后阴证治(计六证)

痈疽就简

肛门作痒或兼赤肿微痛者,虫蚀也。视其下唇内,必生小白疮,或耳之前后,结小核如串珠者是。经云:唇有疮,虫蚀其肛。芦荟丸主之,外用雄黄、铜绿等分,为末撤之。

芦荟丸芦荟 子青皮 白雷丸 白芜荑 川连 胡连 鹤虱草(各五钱) 木香(一钱) 麝香(五分)

上共研末,蒸饼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米汤送下。

又方杏仁捣作膏,敷之,或研烂,以棉蘸涂谷道中。

后阴证治(计六证)

痈疽就简

脱肛属气虚,有虚寒而脱者,有热极而脱者,寒则洞泄不涩,热则涩。总以大补元气兼升提为,五倍子末涂之。

又方赤石脂 伏龙肝 白矾 为末敷之。

后阴证治(计六证)

痈疽就简

大肠头出寸余,痛苦之极,干则自落,落则又出,肠尽则死。初觉截时,急用器盛芝麻油坐浸之,饮大麻子汁数升可愈。

股部证治(计四证)

筋脉

股,(臀下曰股,股之内侧曰阴股。足三阳筋脉循外股,足三阴筋脉循阴股。)详见足部筋脉中。

股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附骨疽,生大腿外侧。咬骨疽,生大腿内侧。伏兔疽,生大腿正面,用力肉高处。肛门痈,生大腿肚。箕门痈,生大腿肚旁,偏于里侧。俱按阳痈阴痈则例治法。

股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一名环跳疽、一名缩脚疽。)

生跨骨白环穴,皮色不异,肿硬作痛,甚者腰难屈伸,宜用白芥子捣粉,白酒酿调涂。

或以金丹以杜患根,大忌开刀,开刀则定成缩脚疽。

阳和汤(通用五。)

子龙丸(通用五十六。)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股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两腿里外忽生赤肿,形如堆云, 热疼痛。治宜先施砭法,放去恶血,随服双解通圣散一剂,次用加味逍遥散加荆芥。外贴牛肉片以拔风毒。

双解通圣散防风 荆芥 连翘(去心) 当归 赤芍 白术(炒) 栀子(各一钱,生) 黄芩 桔梗(各二钱) 滑石(三钱) 生甘草(一钱) 石膏(三钱)

上水煎温服。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股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此证方书罕载其名,仅传雍正年间,北路随营医官陶起麟颇得其详,略云:军中凡病腿肿色火炎炙,下为阴寒闭郁,以致阴阳上下不交,为寒为热自相凝结,相近内地间亦有之,边外人虽有不甚多,惟内地人初居边外,得此证者十居八九。盖中国之人本不耐边外严寒,更不免坐卧湿地,寒湿凝结于下,致腿青肿。其证形如云片,色似紫如黑,肉体顽硬。又缘边外缺少五谷,多食牛羊等肉,其热与湿合,蒸瘀胃膈,毒火上熏,致生牙疳,牙龈腐肿出血,若穿腮破唇腐烂为危候,相传止有令服马乳一法。麟初到军营,诊视此证,亦仅知投以马乳。阅历既久,因悟马脑子之力,较马乳为效倍速,于是用马脑子一个,竹刀挑去筋膜,放在碗流通故耳。兼服活络流气饮、加味二妙汤通其经络,宣其血气,使毒不得凝结。外用三棱针,形如锥挺者,向腿上之青处黑处,不拘穴道,量其黑之大小,针一分深,或十针或二十针俱可。务令黑血流出,以杀毒势。更以牛肉割片贴针眼并黑处,以拔积毒。如无牛肉,即用芥菜子捣面,烧酒调敷黑肿处,不数日而愈。盖黑血出则阴气外泄,阳气即随阴气而下降,雨相交济,上下自安也。若病患形气衰败饮食不思者不治。牙齿俱落,紫黑流血腐臭秽者,不治。满腿大肿或细而干枯者,不治。

活络流气饮(一名冲和既济汤。)

苍术 木瓜 羌活 独活 牛膝 生附子 山楂肉 麻黄(各二钱) 乌药 槟榔 枳壳干姜 黄柏(各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黑豆(四十九粒)

上加生姜三片,水四钟煎一钟服。药滓再用水三钟煎八分服。如牙疳盛,减去干姜、附子,加胡黄连二钱、龙胆草二钱。牙疳轻,腿肿痛盛,加肉桂二钱。寒热已退,减去羌活、麻黄加威灵仙二钱、五加皮二钱。

加味二妙汤黄柏(生) 苍术(米泔水浸) 牛膝(各三钱) 槟榔 泽泻 木瓜 乌药(各二钱) 当归尾(一钱五分)

上加黑豆四十九粒、生姜三片,水三钟煎一钟。渣再用水二钟半煎八分。

搽牙牛黄青黛散牛黄 青黛(各五分) 硼砂(二钱) 朱砂(一钱) 人中白 龙骨(各一钱) 冰片(三分)

上共研细末,先以甘草汤将口漱净,再上此药。

股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骑驿马两股打破,用鸡蛋清摊作膏贴之即愈。如肿痛未破,用水洗净,在炭火上烤之即愈。

膝部证治(计四证)

筋脉

详见后,足部筋脉中。

膝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膝痈疵疽,生膝盖,分红白。缓痈缓疽,生膝两旁。委中毒,生委中穴,穴在膝后 中央,俗名腿坳。俱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膝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一名游膝风,一名鼓槌风。)

初起膝盖骨内作痛,如风气一样。因循日久,膝肿粗大,上下股胫枯细,形似鹤膝,总由足愈。外用白芥子研细粉,白酒酿调涂患处,至愈乃止。此证经久溃烂出水,渐致偏枯,或成漏证及脉大消渴者不治。

人有足胫渐细,足膝渐大,骨中酸痛,身渐瘦弱,此鹤膝风证也。其证有二:一本于水湿之,然亦有微别:水湿之痛在一处而不迁,风湿之痛移来移去而无定。二者治法不同,水湿用蒸膝汤,风湿用散膝汤。

又有泻痢久而成此证者,红肿作痛成脓,用补中益气汤。

小儿患鹤膝风,非必为风寒所痹,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衰弱,阴寒凝聚于腰膝,现于外可知,乃治本之良方也。

蒸膝汤生黄 (八两) 金钗石斛(二两) 牛膝(五钱) 苡仁(二两) 肉桂(二钱)

水煎两碗,先服一碗,即拥被而卧,觉身有汗意,再服一碗,两足如火热,任其出汗,切不可坐起张风,俟汗出到脚底涌泉之穴,始可去被。一剂病减大半,再剂全愈。

散膝汤黄 (五两) 防风(三钱) 肉桂(五钱) 茯苓(一两)

水煎服,服后亦拥被卧出汗,汗出愈多,病去愈速。要知邪由汗出,而正自复也。风湿用薏苡防桑汤亦效。

薏苡防桑汤防风(三钱) 桑叶(二两) 陈皮(一钱) 补骨脂(二钱) 苡仁(一两)

水煎服,亦必大汗而愈,只消一剂也。

白芷膏(存验。)

用鲜白芷酒煎至成膏,瓷瓶收贮,每日取膏二钱,陈酒送服。再取二、三钱涂患处,至愈乃至之也,故必以大防风汤为主,而兼服白芷膏为尽善之法。

大防风汤(通用三十五。)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膝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在膝盖下左右两旁空陷中,隐隐疼痛是也。如风胜其痛则走注不定,寒胜则痛如锥刺,湿胜俱主以大防风汤治之,外用蒜捣烂摊患处,以艾铺蒜上灸之,蒜坏再易,皮肤倘破不妨。此证日久失治,即渐成鹤膝风。

一、有因秋夏露卧,为寒所袭,怫热内作,而搏于肢节,痛彻于骨,遇寒尤甚,以热熨之则稍减者,亦主以大防风汤。

大防风汤(通用三十五。)

膝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生委中折纹两梢,肿如高埂更似鱼形,色紫作痛,由血热猝遇外寒,稽留滞结而成。外用砭法,向肿硬上砭去恶血,用大黄、硫黄等分,共研细末,香油调敷即愈。

膝部证治(计四证)

痈疽就简

此证传为怪病,多生两膝或生两肘,肿类人形,眉目口鼻皆全。本草云,疮口能食,诸药无积冤谴所致,须清心告解。据所治之方,辛热疏散之品,抑或因风寒温三气凝结之所化,未必尽由冤谴之所致也。其方未详,故不录载。(谨按未详之方,即流气饮及大苦参丸,见《外科金鉴》。兹附于后:流气饮,人参、制浓朴、桔梗、防风、紫苏、盐水炒黄 、麸炒枳壳、当归、酒炒白芍、肉桂、乌药、甘草、川芎、木香、白芷、槟榔引加生姜。大苦参丸,苦参、蔓荆子、赤苓、山药、白芷、荆芥、防风、白附子、川芎、生山栀、首乌、皂角、白蒺藜、泡川乌、黄 、赤芍、独活、羌活,炮草乌细末面粘丸。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详见后足部筋脉中。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三里发,生膝下三寸外侧前廉两肋间,初肿,形如牛眼,拘急冷痛,其色青黑,溃出紫血稀,胫骨与足后跟骨相接处,初如核桃,其硬如物打磕 之状。附骨疽,生内踝骨之上三寸,系三阴交穴,溃难收敛。夹棍疽,生足踝近腕之处,在外踝者名脚拐毒,在内踝者名走缓,又起红白治法。以上诸证,凡初起色赤,高肿热痛者,用仙方活命饮、醒消丸、以解壅毒。溃后用生料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白芷、银花、赤芍煎汤服,或与六味地黄汤早晚轮服,至愈乃至惟大防风汤最妙。或与小金丹并进尤妙。其外敷贴药,俱按阳痈阴疽侧例治法。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生小腿肚,高肿 赤,此肉紧筋横一身用力之处,最痛难忍。外用蓖麻拔毒法扎上,(孕妇刀,须用药咬溃,庶无伤筋缩脚之虞。贴洞天膏,服内托散加乳香、没药数剂收功。若患色白者,则按阴疽则例治法,忌用前药并扎法。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生于两胫内外 骨,外 属足三阳湿热下注,外邪搏聚易治。内 属足三阴亏损,虚邪缠绵加防风,痛加乳香、没药、破流紫水八味逍遥散加减如前。日久腐烂,脓水淋漓,内热倦怠,或六味地黄丸服之。外用葱艾汤洗,夹纸膏贴,以软帛缚定,三日一易。

一、有年久顽疮,皮乌黑下陷起肛,臭秽不堪,轻则按后烂腿法,重则按翻花起肛治法。

一、有初起不红,但漫肿作痛,或硬肿不甚痛,或色黯,肢体畏寒,饮食少思,乃属脾肾虚败,须用八味地黄丸及阴疽治法。若误投攻伐清凉,伤损胃气,绝其化源,危矣。

夹纸膏黄蜡(五两) 黄丹(飞) 铅粉(各四两) 轻粉 乳香 没药(各五钱) 冰片(三分末)

麻油(春夏二两、秋冬三两)

上、先将蜡油煎五、六沸,下没、乳末,再二、三沸,下轻粉,随下丹粉,槐、柳枝搅十余纸较患处长阔一倍,以膏摊一面,余一面刺孔数十折束盖膏,以有孔一面,向患处贴,三日一换,三帖即愈。

又方(存验。)

制松香(一两) 乳香 没药(各五钱) 轻粉末(五钱)

上将松香、乳香、没药同入铜铫熔化倾水中,候冷取出,加轻粉研末,真麻油调摊油纸上,再用油纸一层,针刺孔数十眼,掩药上贴之,以软帛缚定,三日一易。

又方用修船旧油灰( )、熟石膏、炼丹各等分,研极细末,先将豆腐温水洗净患处,以麻油调药敷之极浓,三日一换,无有不愈。

又方用生过三胎母猪粪,烧灰存性,入生桐油调搽疮上,神效。

人参败毒散(通用三。)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八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五。)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生于小腿,血凝气滞,男人谓之烂腿,女人谓之裙风。初起或腿上抓破,或生小疮湿痒,因孔大小剪如膏药一方,针刺二、三十眼,取光面贴孔,日煎紫花地丁汤洗孔并洗膏二次。三日毒水流净,色变红活,以飞过伏龙肝撒上,仍用前膏贴外收功。戒多立行走房事发物。凡妇人须待月信之后贴起。

乌金膏乌铅(一斤) 砒(三钱)

上同入铫熔化,次日铅面刮下者,名金顶砒,再以铅溶化浇薄如纸片听用。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生小腿,红肿放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时医惟知以刀镰血出,或以鳝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对调腻浓,每日拂上二、三次,数日全愈不复发。忌食猪肉。

附方(存验。)

用马前子磨水敷之,一日数次,其痛止。

又方用鲜凤仙花、鲜紫苏二味洗净,边根叶捣烂,放木盆内,以滚水冲入,脚架盆上熏至可洗,以软帛洗之立愈。十余年者,不过洗三、四次不发矣。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肾虚,风邪乘于 胫,皮肤如癣,搔痒起,久则成脓水淋漓,渐延上股。甚则延及遍身,日生散祛风邪,若脾胃虚弱者,兼服补中益气汤,外以葱椒汤洗,绣球丸擦之。

四生散黄 独活 白附子 白蒺藜(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腰子一枚批开,入药末,湿纸包煨熟,空心连腰子细嚼,盐汤下。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绣球丸(方见疥疮下。)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生两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色赤肿痛溃脓,乃湿热下注,内服仙方活命饮加牛膝以片,甚至腿肉浮肿,皆属脾肾亏损,难治。须内用补中益气汤为主加防风、独活,痛加丹皮、山栀仁,甚者加炒黄柏,兼服六味地黄丸,外以贯众煎汤淋洗,五倍子细末津调,于逐疮四后,亦当接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以补精气为善。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绕胫结核数枚,不红微痛或不痛,初起以子龙丸,每服三分,淡姜汤每日服三次,至消乃止,膏,渐冀收功。

子龙丸(通用五十六。)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阳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一名壅疾。)

头疼发热恶寒,状类伤寒,始必两脚酸软。惟湿乃香港脚主病,湿伤脾胃,外复感风寒暑湿,肿者为湿香港脚,不肿者为干香港脚。香港脚壅疾也,喜通恶塞,宜用抉壅汤,热加黄柏,寒加肉桂,愈后接服六斤丸调补。香港脚能令人死,红肿如云,根自足起,上升入心,则呕血而死。

肾目与额皆黑,则冲胸喘急而死。

一、香港脚疮,胫足胖肿,生疮痒痛,出黄水,结黄痂,颇类黄水疮。惟身体壮热,心神烦躁,经久难痊,用抉壅汤加黄柏、山栀,外敷五美散。

人两 忽然红肿发热,两胫俱浮作痛。颇类伤寒证中原有香港脚之条。然香港脚非伤寒也,香港脚感染湿热,证从下受,伤寒感冒风寒,先从上受,故伤寒乃阳证,而香港脚乃阴病也。夫湿热下感,宜从下治,消其湿热,湿热下行,身热自解,若用风药解之,反湿邪上犯,以风药多阳升之药也,宜用消 饮。

抉壅汤苍术 苡仁 木瓜 牛膝 川芎 羌活 独活 木通 防风上水煎热服。

六斤丸木瓜 牛膝 肉苁蓉(去甲膜,洗淡) 明天麻 枸杞子 鹿角胶(各一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黄酒下百丸。久服香港脚可以除根。

消 饮茯苓(一两) 茵陈(一钱) 防己(一钱) 炒栀子(一钱) 苡仁(一两) 泽泻(三钱) 木瓜(一钱)

水煎服,一剂小便利,二剂身热解,再用二剂两脚肿消,再二剂全愈。

五美散(通用六十七。)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香港脚成漏,跟有小孔,深半寸,其痛异常,用初取湿人中白火 ,有水出,滴入疮口。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有人腿肚生一疮,久遂成漏,百治不效,自度必死,一村夫见之曰,此鳝漏也,用锻石温汤泡熏洗,觉痒即是也。洗不数次即愈。锻石烫洗后,用陈锻石敷之更妙。按鳝漏生腿肚初起类湿疮,痒痛相兼,破烂孔数处,其孔深如钻眼,津流黄水,绵绵不已,复入疮孔,多致恶寒肌冷。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痈疽就简

用生甘草(五钱) 煮豆腐一块极老敷上,一时许取去,另用:血余(五钱) 旧船底上石灰(三钱) 陀僧(一钱五分) 黄柏(四钱) 生肌散(三钱)

共末,用麻油熬成膏,多敷即愈。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踝下曰足。足背曰跗,一名足趺,俗名足面。足后跟曰跟。足指曰趾,趾者别于手也。

足之为聚纹毛。足下面着地者为踵,俗名脚底版。

足大趾外侧属肝,内侧属脾,脾筋、脉皆起于足大趾,隐白穴为脾井,溜于节后陷中大都穴为脾荣,注于内侧核骨下太白穴为脾 ,循大趾本节后一寸公孙穴为脾络,历内踝前三分陷中穴之次。肝筋、脉皆起于足大指外侧丛毛之际,大敦穴为肝井,溜于趾缝中行间穴为肝荥,行跗上注于本节后二寸动脉中太冲穴为肝 ,结于内踝前一寸中封穴之为肝经,循踝上五寸蠡沟穴为肝络,直上内辅骨下横纹尽处曲泉穴为肝合,阴股五里阴 之次。

足二趾(即大趾之次趾。)

足三趾(一名中趾。)属胃,胃筋、脉起于足中趾内侧,历兑穴为胃井,溜于次趾外侧陷中内庭穴为胃荥,注入内庭后二寸陷谷穴为胃 ,过于跗上去内庭五寸冲阳穴为胃原,自足跗直上循足胫历腕上系草鞋处解溪穴为胃经,又历外踝上八寸丰隆穴为胃络,结于膝下三寸三里穴为胃合,上膝循伏兔结于髀膝上起肉处为中趾内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足四趾(即小趾之次趾。)属胆,胆筋起足四趾外端,窍阴穴之次为胆井,趾岐骨间有侠溪穴为胆荥,侠溪上寸半有临泣穴为胆 ,侠溪上四寸五分有丘墟穴为胆原,外踝上四寸阳辅穴为胆经,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为胆合,由是上走髀,分为两歧,前者结伏兔,后者结于尻,直者上季胁,其支自阳白直下出膝外 循经抵外踝至足 入四趾之间,支者别附上入大趾贯爪甲后足小趾,趾下属肾,外侧属膀胱,筋、脉俱起小趾之下,斜趋足心涌泉穴为肾井,又斜趋内,自跟别至跟后踝中大骨上两筋间有大钟穴为肾络,踝上二寸复溜穴为肾经,上 (腿中肚曰 )。出 内廉结于内辅骨下阴谷穴之次为肾合,从是并太阳之筋上循阴股。

膀胱筋起小趾外侧,至爪甲一分至阴穴之次为膀胱井,历本节之前陷中有通谷穴为膀胱荥,为中为膀胱合,由 直上结于臀,其脉从腰抵 出小趾外侧。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一名足跗发。) 足背上为足背发凡脚赤肿痛溃脓,足三阳湿热可治。微赤微肿脓清或出水,足三阴亏损难治。湿热者用仙方活命饮,既溃用内托散加金银花,外贴膏出脓而愈。亏损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听其渐愈,盖四肢皆禀气于胃,胃气血盛则善步,胃血气少则少肉善寒,渐成痿厥足痹,故足疾必。急着肉灸之,以行壅滞助阳气,内服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丸,以壮脾土,滋化源,亦有生者。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内托散(通用三十八。)

十全大补汤(通用二十六。)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八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五。)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一名足心发,俗名病穿版,又名穿窟天蛇。)

生足底涌泉穴,乃肾经虚损之证,当别红白,按阳痈阴疽则例治之。

一、凡足心或热或痒痛或麻或肿胀,皆肾虚,六味、八味消息用之。

一、有足心疼如中箭,忽发忽歇,此肾之风毒,泻肾则愈,六味地黄汤加独活、黄柏。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八味地黄汤(通用四十五。)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生足趾,初起色白,麻痛或不痛者名脱疽。初起色赤,肿痛如汤泼火燎者名敦痈。脱疽以手部脱疽法治之,敦痈以胫部毒热流注法治之。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灵枢》云: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急治之,百日死。发于足旁名曰厉痈,其状不大,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按此二证,亦不外乎色红色白痈疽别治。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古名兔啮,俗名脚挛跟。)

足跟肿痛,或疮如豆粒,当辨其色红色白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但此乃二跷发源之处,肾经,随宜取用,以滋化源。盖患先得于虚,既溃脓水淋漓,以虚益虚,虽大补气血犹恐不及,若专治其外,务末忘本,必不能愈。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八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五。)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一名琉璃发。)

生足跟旁,形如枣栗,色黄而亮,肿若琉璃,由行崎岖之路,劳伤筋脉而成。初用仙方活命饮加木香,宣通壅滞,脓熟针之,余按阳痈则例治法。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生足掌,初如火燎,随生紫白黄泡,闷肿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泡,皮浓难于自破,三、五,次用线针将泡挑破,泄去毒水,贴洞天膏,内服解毒泻肝汤。如湿重流水者,则以五美散撒之,更用膏盖贴。

解毒泻肝汤防风 山栀 石膏 黄芩 苍术 木通 生甘草(各二钱)

上加灯心三十根,水酒各半煎,食前服。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五美散(通用六十七。)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初起紫白泡,疼痛彻骨,渐至腐烂深孔,紫黑血水腥秽,日久不愈,宜用葱汤洗净,铅粉散敷之愈。

铅粉散黑铅(四钱,铁杓内化开倾入水中,取起再化,如此百遍,以铅净为度,去水取澄者三钱) 制松脂(一钱) 飞黄丹 轻粉(各五分) 麝香(一分)

上共为细末,麻油调匀,涂疮口,油纸盖之。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一作牛乘 。)

生于脚掌,皮硬高肿,色黄疼痛,不能步履,由脚热着冷水,寒热搏滞而成。宜略去老皮,,洞天膏贴之,四围顽皮浮起,则轻轻剪去,搽生肌药而愈。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俗名烂脚丫。)

脚丫起粟米白泡极痒,搓至皮烂,津腥臭水,觉疼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如故,经年不愈,间服自愈,外以五美散掺之。

烂脚趾缝方鲜鹅掌黄皮阴干,烧灰存性为末,掺之极效。

又方好黄丹一味,掺三、五次即愈。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六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三。)

五美散(通用六十七。)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趾甲旁起一 肉突出,溃烂浸黄水,疼痛难忍,常时举发者名甲疽。用 毒油,日三次,毒消口敛。

 毒油黄 (二两,酒浸一宿) 野狼毒(一两) 猪脂(五两)

上微火上煎取二两,绞去渣,退火气,以封疮口效。

又方(存验。)

用绿矾置铁片上 沸,色赤如熔金者为真。沸定取起,研末,以盐汤调搽之。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足趾甲入肉作疮,不能行履,用陈皮浓煎汤浸之,良久甲肉自离,轻手剪去,以虎骨末敷之即安。或绿矾 末敷之,蚀恶肉,生新肉,细细剪去甲角,旬日即效。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俗名鸡眼。)

生于脚趾,形如鸡眼,根陷内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维艰,女子每因缠伤或着窄鞋,男子因窄鞋远行,皆生此疾。用紫玉簪根捣涂。

又方用葱剖开,将有汁沫一边贴之,包住数次,即消。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两足心凸肿,上生黑豆疮,硬如钉,胫骨生碎孔髓流出,身发寒颤,惟思饮食,此是肝肾冷热相吞。用韭子煎汤日服,外以炮川乌末敷之。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有指头忽先发痒,已而作痛,指甲现黑色,第二日脚趾俱黑,三日连足面俱黑至脚上胫骨。

脚趾而不黑在脚面也。治法必须大补气血泻毒之味,用顾步汤;若已溃烂,多服数剂,无不愈也。

顾步汤牛膝 金钗石斛(各一两) 人参(三钱) 黄 (一两) 当归(一两) 金银花(三两)

上水煎,服一剂而黑色解,二剂而疼痛止,三剂全愈。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筋脉

凡远行脚趼成泡,用白面水调涂之,一夜即平。

附方女人裹脚方(名脱骨汤。)

杏仁(一钱) 桑白皮(四钱)

水五碗,新瓶煎三碗,入朴硝五钱、乳香一钱,封口煎化,置足于上,先熏后洗,三日一作,十余次后,软若束绵矣。其生疮溃烂者,荆芥末敷之。

远行脚肿方草乌、细辛、防风 各等分为末,铺鞋底内,以水拌湿布衬,踏之行。

冬月手足坼裂方(名黄蜡膏。)

清油五钱,慢火煎沸,入黄蜡一块同煎,光粉少许,熬紫色为度。先用热水洗患处,火烘干,多则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