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仲景曰。太阳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而反下之。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也。抵当汤主之。太阳病。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结症也。抵当汤主之。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

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目】朱肱曰。太阳症。下焦有热。少腹必满。应小便不利。而小便反利者。下血症也。抵当汤。

张介宾曰。观仲景诸论。则知伤寒蓄血者。以热结在里。抟于血分。留于下焦而不行。故易生烦躁也。然又有阳明症喜忘。亦为蓄血之症。故诊伤寒。但见少腹硬满而痛。盒饭问其小便。若小便自利者。知为蓄血之症。盖小便由于气化。病在血而不在气。故小便利而无恙也。血瘀于下者。

血去则愈。其在仲景。则以抵当汤丸主之。愚谓但以承气之类加桃仁、红花以逐之。或其兼虚者。

以玉烛散下之。则蓄血自去。而病无不除矣。

柯琴曰。此亦太阳病误下热入之症也。太阳病。六七日不解。脉反沉微。宜四逆汤救之。此因误下。热邪随经入腑。结于膀胱。故少腹硬满而不结胸。小便自利而不发黄也。太阳经少气而多血。

病六七日而表症仍在。阳气重可知。阳极则扰阴。故血燥而蓄于中耳。血病。则知觉昏昧。故发狂。此经病传腑。表病传里。气病传血。上焦病而传下焦也。少腹居下焦。为膀胱之室。厥阴脉所聚。冲任血海所由。瘀血留结故硬满。然下其血而气自舒。攻其里而表自解矣。沉为在里。凡下后热入之症。燥血结于膀胱而发狂。营气不敷之故也。有热。即表症仍在。少腹但满而未硬。其人未发狂。只以小便自利。预知其为有蓄血。故小其制而丸以缓之。阳气太重。标本俱病。故如狂。血得热则行。故尿血。血下则不结。故愈。冲任之血会少腹。热极则血不下而反结。散结先发表。而用桃仁承气。不用抵当者。以少腹未硬满也。首条。以反不结胸句。知其为下后症。末条。以尚未可攻句。知其为未下症。结急者易解。只须承气。硬满者不易解。必仗抵当。

李中梓曰。少阴下血。桃花汤。腹满身热下脓血。黄连阿胶汤、地榆散。

王肯堂曰。按犀角地黄汤以治上血。如吐血衄血是也。桃仁承气汤以治中血。如蓄血中焦不利脓血是也。抵当汤丸以治下血。如血症如狂之类是也。上中下三焦。各有主治。此条当作三症看。起至下者愈。是一症。至当先解外。是一症。盖其人如狂。是下焦血。非桃仁承气症也。自外解至末。又是一症。恐是下只去得下焦血。而中焦道远。未能尽去。故尚留于少腹耳。又抵当汤丸。其中虻虫、水蛭。性为猛厉。不若四物汤加酒浸大黄各半下之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