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振华防治流脑的验方 国医大师李振华手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急性传染病,病情发展迅速,应早发现早治疗。若失于及时治疗,病理则由卫分气分转入营血,此时较难治疗,且易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摘自《李振华》 国医释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人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本病在冬春季节为流行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 李老早在中青年时期,就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专家,临床经验极为丰富,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成功控制了国内几次大规模的流脑疫情。关于流脑的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及时接种流脑疫苗。 2.因流脑系呼吸道传染,流行期间儿童不宜到公共集体场所,切勿接触病人。 3.室内注意清洁卫生,勤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可用食醋或艾叶熏蒸消毒。 4.板蓝根,金银花,菊花,甘草。水煎服,连服5~7天。对于流脑的预防,极有帮助。 5.流脑初起类似感冒,但呕吐、皮疹、高热、项强、精神不振等症状,是一般感冒少有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此类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治疗。切忌直接用治风寒感冒的药治疗,以免汗出伤阴,热盛于内,热邪转入营血,出现生命危险。 6.病入气分,肺胃热盛,宜重用生石膏。为了防止生石膏伤胃,最好加入少量粳米,如无粳米可加入适量生山药以保护胃气。并且,生石膏需先煎20分钟左右再纳诸药。 7.在运用退热药时注意重用葛根。 8.神昏谵语以致昏迷宜凉开透窍,注意重用安宫牛黄丸,若舌苔腻者生石膏减量加郁金、菖蒲、白蔻仁。 9.痰多者加川贝母、栝楼仁、苏子、桔梗。 10.病在卫分气分,忌用凉血酸敛药物,如生地、五味子、白芍、山萸肉,以防敛邪,使热毒不得散解。 11.患者恶心呕吐服用中药汤剂时,每剂药可少量多次频服,如服药困难,可采取鼻饲用药,亦可将汤液灌肠。 12.以上方剂药物用量根据儿童年龄酌减。 健康回音壁 下面介绍两剂治疗流脑的验方,仅供大家参考。 验方一: 【组成】大蒜30克,生石膏30克,贯众30克,甘草6克,知母15克,明雄黄3克,连翘15克,大青叶30克,龙胆草15克,钩藤15克。 【做法】上药加水1200毫升,文火煎成600毫升。 【用法】每日口服300毫升,6岁以下日200毫升,分2次服。 验方二: 【组成】贯仲30克,云母石15克,连翘30克。 【做法】先煎云母石,然后下贯仲、连翘再加水适量,煎至120毫升为1剂量。 【用法】1日煎1剂,5岁以下日服2/3剂,服至体温正常、体征消失为止。
文章来源:节选于《大国医》一书 作者:王耀堂 焦亮
国医大师李振华: 幼承庭训学岐黄,勤求博采研效方; 悬壶六旬尽天职,但愿世人寿而康。 传道授业毕精力,喜见桃李芬而芳; 祖国医学普四海,人间处处杏花香。 这是李振华教授写的一首诗,名为《八十抒怀》,不仅写出了他一生与中医的不解之缘,也道出了一位名老中医对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1924年,李振华出生于河南洛宁县,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最初,李振华想走读书报国之路,17岁那年,他的家乡发生大灾,每天都在死人,父亲对他说:“别上学了,回来跟着我学医吧!”从此,他踏上了岐黄医学之路,至今已有60余载。 60多年来,李老一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8部,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他临床经验丰富,长于治疗内科杂病,早年善治急性热性传染病,晚年专心于脾胃病的专题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脾胃病学术思想体系。2009年,李老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