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三建汤

回阳三建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一。主治阴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生孔,孔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又皮不作腐,手足身凉者,俱急服之。
出处 《外科正宗》卷一
主治 阴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生孔,孔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又皮不作腐,手足身凉者,俱急服之

《外科正宗》卷一:回阳三建汤

功能主治

治阴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生孔,孔中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手热足凉者。

用法用量

上药加煨姜3片、皂角树根白皮6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入酒30毫升,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一

明·《外科正宗》:回阳三建汤

组成

附子一钱(3克)、人参一钱(3克)、黄芪一钱(3克)、当归一钱(3克)、川芎一钱(3克)、茯苓一钱(3克)、枸杞一钱(3克)、陈皮一钱(3克)、萸肉一钱(3克)、木香五分(1.5克)、甘草五分(1.5克)、紫草五分(1.5克)、厚朴五分(1.5克)、苍术五分(1.5克)、红花五分(1.5克)、独活五分(1.5克)。

用法

加煨姜三片,皂角树根上白皮二钱,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用绵帛盖暖疮上,不得大开疮孔走泄元气为要。

功效

补气助阳,托毒消痈。

主治

主治阴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生孔,孔中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手热足凉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等病症。

慢性肾衰竭:以回阳三建汤加减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衰竭36例,与常规西医治疗34例对照。以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7.6%,治疗组远期、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光明中医》2012年第10期)

方解

回阳三建汤用治阴疽不起之危证。治拟疏其稼土,通其地脉,助其根本,回其阳气,此四者缺一不可。方用苍术厚朴茯苓陈皮疏其土;川芎当归紫草红花通其脉;人参黄芪枸杞、山萸助其本;附子木香甘草独活回其阳。如此用之,但根本内有一脉未绝之气,服之俱可得其生。又验其手足温暖,疮便发热,渐作焮肿,复生疼痛,色暗得活,坚硬得腐,胃气得回,此是药之效验。必在三服中应之为吉,外兼照法,接助回阳,此通治阴疽之大法也。

方歌

三建参芪草附姜,红紫归芎独木香,芩杞苍朴陈萸肉,阴疽专阳得安康。

摘录
明·《外科正宗》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回阳三建汤

歌诀

三建参芪草附姜,红紫归芎独木香,芩杞苍朴陈萸肉,阴疽专阳得安康。

组成

附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茯苓枸杞陈皮、萸肉各一钱(3克),木香甘草紫草厚朴苍术红花独活各五分(1.5克)。

用法用量

加煨姜三片,皂角树根上白皮二钱,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用绵帛盖暖疮上,预不得大开疮孔走泄元气为要。

主治

阴疽发背,初起不疼不肿,不热不红,硬若牛皮,坚如顽石,十日外脉细身凉,肢体倦怠,皮如鳖甲,色似土朱,粟顶多生孔,孔流血,根脚平散,软陷无脓,又皮不作腐,手足身凉者,俱急服之。

方义

凡背疽属阴者,皆由脏腑先坏而内毒不得发越于外也。旧有用鸡冠剪血滴于疽上者,有醋煮雄艾敷用者,猪脑热药敷围者,神灯火气灼照者。此数法皆阴疽之用,予虽常用,未见其实,但阴疽不起者,如树木之根坏,强力培植枝叶,而终无发生之理。予常据理用药,固有得其生者,十中三四。譬如先要疏其嫁土,通其地脉,助其根本,回其阳气,此四者缺一不可。用苍术厚朴茯苓陈皮疏其土;川芎当归紫草红花通其脉;人参黄芪枸杞、山萸助其本;附子木香甘草独活回其阳。如此用之,但根本内有一脉未绝之气,服之俱可得其生。又验其手足温暖,疮便发热,渐作焮肿,复生疼痛,色暗得活,坚硬得腐,胃气得回,此是药之效验。必在三服中应之为吉,外兼照法,接助回阳,此通治阴疽之大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