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粗末。
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上药共为粗末。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上为末。
经来血内有白也,形如鸡肠,满肚疼痛。
白酒调下。先用迫虫丸通其虫于大便而出,后用本方补之。
大建中散
上为粗散。
益气,补不足。主虚劳。
大建中散(《普济方》卷二一七)。
上为粗末。
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本方方名,《证治要诀类方》。引作“建中汤”。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建中散
1.古代用法:以上前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2.现代用法:以上前六味,用水6L煮令水尽,焙干,与其余药共研为粗末。每服6g,用水150ml,加生姜3片,煎至90ml,去滓温暖,食前。
原方选论: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建中散治牌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以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方论选录:
1.《中国医学名著珍品全书》:“建中散治牌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已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2.《永类钤方》:“建中散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停饮,胀呕痰逆,噫酸泄利,腹痛阻食。青州枣一斤,制厚朴一斤,制半夏、干姜炮、甘草各五两,净陈皮八两,六味以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仁、人参、藿香、诃子、白术、白茯苓各一两。粗末,每二钱,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比对与新用》:“建中散治牌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以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