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以水1.2升,煮令干,焙燥,捣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温胃健脾。治脾胃虚冷,年久不思饮食,或发虚肿,或日渐羸瘦,四肢衰倦,吐利无节。
每次30~40丸,空腹时用米饮或盐汤送下。病深者,每日三次。
上以水10碗,于银石器内,以慢火熬,候水尽为度,焙干,同研为末,炼蜜并糯米粉同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脾胃虚乏,伏积冷气,饮食不消,多因羸瘦,面黄口淡,不思饮食。
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如大便滑泄,生姜米饮送下。
上用水1斗2升,同入银石器内煮,大沸后用慢火煮令水尽,取出焙干,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泄泻无时。
每服40-50丸,空心米饮送下。
上药于银石器内,以水浸平药,用慢火煮干,焙燥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壮脾暖胃。主五更溏泄由寒积所致。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食前用盐汤、温酒送下。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妇人血海虚冷,脐腹(疒丂)痛,崩漏,赤白带下;男子肾虚,下元久弱。
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上(口父)咀,于砂锅内用水浸药过一指高,文武火煮干,日晒干,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偏坠,木肾囊肿。
每服30-40丸,空心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