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为锉散。
治饮酒过多,及啖炙博热食动血,发为鼻衄。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
上药细锉。
温中祛寒,化痰止咳。治肺胃俱寒咳嗽。
共为粗末。
治寒中三阴,躁热烦渴者。
浸冷水中,或煎汤俟冷后,以棉蘸抹胸口。
上锉。
伤寒,直中阴经,腹痛,怕寒厥冷,或下利呕吐不渴,脉沉迟无力。
脏腑虚寒,偶得暑热痢病,误服凉下太过之药,脾胃受伤,日久不能除根,仍然腹痛痢泻者。
水煎服。
脾胃虚寒,气胀便泄,恶食恶寒等。
水煎,温服。
胃寒呃逆。
水煎服。
产后心腹痛。
气痛,加广木香1钱,郁金(酒炒)1钱,良姜(醋炒)1钱,紫丁香10只;血痛,加五灵脂(醋炒)1钱5分,炮姜炭7分(代去干姜),蒲黄(炒)7分,归身(酒炒)2钱;寒痛,加吴萸1钱,小茴(盐水炒)1钱5分,芦盐(水炒)2钱,重用桂、附;食痛,加焦神曲1钱5分,山楂(砂糖炒)2钱,鸡肫皮(焙干)2钱,广皮1钱,母丁香7分:虫痛,加川椒40粒,乌梅2个,吴茱萸(川连1钱,煮汁拌炒)8分,榧子肉3钱;痰痛,加法夏2钱,肉果(煨)1钱,沉香1钱,牡蛎粉2钱,化橘红1钱;积痛,加木丁香8分,陈香圆2钱,佛手柑1钱,巴豆(去油净,取霜,焙干)3分,再用湿腐乳皮包好,药汁送;虚痛,阴虚加熟地(姜汁、益智、砂仁共5粒炒焦)5钱,枸杞子(酒炒)2钱,阿胶(蒲黄炒)2钱,净萸肉(酒炒)2钱,干姜(代炮姜)5分,阳虚,增附子;实痛,去人参、焦术,加枳壳1钱,草蔻1钱,肉桂(代桂枝)8分(醋炒),甚者,加韭汁制大黄3钱(用韭汁拌大黄,9蒸9晒)。
上锉1剂。
寒甚痼冷。
加味理中饮
足太阴脾经受症,脏寒,自利不渴、手足温,身无热,脉来沉而无力。
胃虚受寒,呕吐不止。
水煎,凉服。
产后脾胃虚弱,失于调理,伤于风冷饮食,而为霍乱,心腹绞痛,手足逆冷,吐泻并作。
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上锉细。
温养脾肺。主脾肺虚寒,咳嗽不已;中寒口噤,身体强直。肺胃俱寒,咳嗽。中寒,身体僵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掉,洒洒恶寒,脉浮紧,无汗。虚寒咳嗽。
肺痈咳嗽《外科发挥》:一男子年前病肺痈,后又患咳嗽,头眩唾沫,饮食少思,小便频数。服解散化痰药,不应。诊之,脾肺二脉虚甚。余谓:眩晕唾涎,属脾气不能上升,小便无度,乃肺气不得下制,尚未成痈耳。投以加味理中汤四剂,诸证已退大半,更用钟乳粉汤而安。
上为细末。
伤胃呕血。饮食伤胃,遂成呕吐,物与气冲,与血吐出,或心腹疼痛,自汗。
每服3钱,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锉散。
饮酒过多,及啖炙煿热食动血,发为鼻衄。
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中寒。冬时直中真寒,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手足厥冷,或腹痛呕吐,甚则卒倒昏迷,不省人事,脉迟无力。
妊娠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