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泻脾汤

解毒泻脾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四。具有清脾胃,解热毒之功效。主治脾经风湿攻注之田螺泡。多生手足,忽如火燃,随生紫白黄泡,不久渐大,胀痛不安。症见水疱散发于手掌、足底,透明如珠,偶尔混浊,干涸脱屑,疱屑间杂,自觉灼痒,兼有心烦脘闷、便溏尿短而赤,苔黄膩,脉濡数。
出处 《外科正宗》卷四
功能 清脾胃,解热毒
主治 脾经风湿攻注之田螺泡。多生手足,忽如火燃,随生紫白黄泡,不久渐大,胀痛不安
处方

防风 牛子 山栀 石膏 黄芩 苍术 甘草 木通各3克

功能主治

清热化温,祛风解毒。治脾经风湿攻注,致生田螺泡,多发于手足,忽如火燃,随生紫白黄泡。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解毒泻脾汤

歌诀

解毒泻脾芩蒡子,风膏苍术草通栀,田螺疱起宜煎服,清热疏风又去湿.

组成

防风(3g)、牛子(4g)、山栀(4.5g)、石膏(12g)、黄芩(4.5g)、苍术(3g)、甘草(3g)、木通(3g)各一钱。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外先以线针挑破泄去毒水,太乙膏盖。

2.现代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儿童减半。

功用

清脾胃,解热毒。

主治

脾经风湿攻注之田螺泡。多生手足,忽如火燃,随生紫白黄泡,不久渐大,胀痛不安。

方义

方中黄芩清泄肝胆实火湿热;栀子木通清热泻火利尿,使湿毒热邪从小便而下;牛蒡子疏风清热解毒;石膏泻火透热;苍术苦温燥湿,与栀、芩、石膏配伍,为清热化湿之妙品;防风发散郁火;甘草和药解毒。共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效。临床还可酌加车前子,龙胆草、丹皮、金银花、连翘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利湿解毒之品,以提高治疗效果。

运用

本方以水疱散发于手掌、足底,透明如珠,偶尔混浊,干涸脱屑,疱屑间杂,自觉灼痒,兼有心烦脘闷、便溏尿短而赤,苔黄膩,脉濡数为诊断要点。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医宗金鉴精选》:“田螺疱在足掌生,里湿外寒蒸郁成,豆粒黄疱闷胀硬破津臭水肿烂疼。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因热体涉水,湿冷之气蒸郁而成,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附俱肿,寒热往来法宜苦参、菖蒲、野艾熬汤热洗,次用线针将疱挑破,放出臭水,加味太乙膏贴之。又将疱皮剪去宜用石膏轻粉等分研末撒之,仍以加味太乙膏盖贴,内服解毒泻脾汤。更有经年不愈者,系下部湿寒,以金匮肾气丸常服甚效。解毒泻脾汤石膏(煅)、牛蒡子(炒),研防风黄芩苍术、炒甘草、生木通、山栀(生,研)各一钱。水二盅,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之。方歌:解毒泻脾芩蒡子,风膏苍术草通栀,田螺疱起宜煎服,清热疏风又去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