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理中消胀丸

经验理中消胀丸,中医方剂名。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具有祛痰逐水,行气除满之功效。主治痰胀。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
出处 《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能 祛痰逐水,行气除满
主治 痰胀。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
处方

大戟2钱5分,制牙皂3钱,广木香2钱,炒黑丑1钱半,煨甘遂1钱。

制法

用红枣肉捣丸。

功能主治

痰胀。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

用法用量

每用3钱,匀3次进服,第1次葱白陈酒送,2次莱菔子砂仁汤送,3次牛膝木瓜汤送下。

注意

体虚者勿服。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经验理中消胀丸

组成

大戟二钱五分、制牙皂三钱、广木香二钱、炒黑丑一钱半、煨甘遂一钱。

用法用量

用红枣肉捣丸。每用三钱,匀三次进服,第一次葱白陈酒送,二次莱菔子砂仁汤送,三次牛膝木瓜汤送下。

功用

祛痰逐水,行气除满。

主治

痰胀。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

方义

本方主治证为水湿痰饮阻滞胸腹,气机不利,三焦不畅,实证而偏热者。治当祛痰逐水,行气导滞,消胀除满。方以大戟为君,性味苦寒,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皂角祛痰,以治胸中结痰;甘遂遂苦寒,泻水逐饮,消肿散结;黑丑泻下逐水,消肿除满,共为臣药。佐以木香行气止痛,调中消胀;莱菔子消食化滞,下气除胀;砂仁化湿醒脾,理气和中;牛膝活血通淋,下行利尿,木瓜化湿和中。枣肉为引,益气护胃,缓和药性。全方配伍,其性偏寒,效力峻猛,适用于痰饮水湿内阻而病情急重之实证者。

运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胸腔积液,心脏性水肿,而证属痰饮水湿壅遏者。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弱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