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 玄胡索各30克
上药为细末。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治肝气不舒,气郁化火,致患心腹胁肋诸痛,或发或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现用于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胆道蛔虫症等属于肝郁气滞偏热者。
每服9克,酒调下。
孕妇慎用。
川楝(去核)1钱,小茴(炒)1钱,破故纸1钱,桂心1钱,木香(汁)1钱。
产时寒气客于子门,入于小腹;或坐卧不谨,使风冷之气,乘虚而入,此疝也。但不能胀,且无形影。
加生姜为引,入木香汁,水煎。食前热服。
金铃散
金铃子1两,玄胡各1两。
上为末。
行气疏肝,活血止痛。主热厥心痛;肝气郁热之胃脘,胸胁痛,疝气疼痛;妇女经行腹痛,其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或作或止,久不愈者。二维病。肝气郁滞。
金铃散(《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
孕妇胃痛忌用,其他如胆结石及肝脉病,胃溃疡穿孔等均非本方适应症。
1.《古方选注》:金铃子散,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雷公炮炙论》云:心痛欲死,速觅延胡。洁古复以金铃治热厥心痛。经言:诸痛皆属于心,而热厥属于肝逆,金铃子非但泄肝,功专导去小肠膀胱之热,引心包相火下行,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诸痛。时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虽小制,配合存神,却有应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
2.《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主治肝气肝火郁滞,胁痛,少腹胀痛。方仅两药,用量相等,而以金铃子为名,说明以疏肝气、泄肝火为主。金铃子只能走气分,并且偏于苦寒,配合延胡辛温活血,亦能行气止痛。
3.《方剂学》:本方所治诸痛,乃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致。方中用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为君药。玄胡行气活血,为臣使药。二药相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为气郁血滞而致诸痛的常用基本方剂。
去核,为末。
丈夫本脏气伤,膀胱连小肠等气。七疝,寒注下焦,小腹引外肾疼痛,大便多闭。
每服3钱,热酒醋汤调下,不拘时候。
膀胱疝气,小肠偏坠,小腹撮痛,发则欲死,诸所不治者。
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若脏腑微利,痛即愈。病久而甚,不过3服。服后仍用安肾丸、沉香荜澄茄散吞服,以补其虚,则其疾永不作矣。
病退即止,不可过剂。
金铃子散止痛方,延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胁痛经良。
金铃子、玄胡各一两(30g)。
1、现代用法:为末,每服9g,酒或开水送下。亦常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定,单独或同其他方药煎服。
2、古代用法: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1、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之胸腹胁肋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疗气郁血滞而致诸痛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胸腹胁肋诸痛,口苦,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胃炎、胆囊炎、胃肠痉挛、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属肝郁化火者。
若肝气郁滞属寒者,则不宜单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