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为解表剂。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出处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功能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此事难知》卷上引张洁古:九味羌活

别名

羌活汤(《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

羌活5克 防风5克 苍术5克 细辛l.5克 川芎白芷 生地黄芩 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治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用法用量

上药九味,嚼咀,水煎服。若急于取汗,宜热服,并以羹粥助之;若需缓汗,宜温服。亦可不用汤粥辅助。

备注

本方主用羌活上行发散,除肌表之风寒湿邪,并善治肢体疼痛;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散邪;细辛、白注、川芎散风寒,宣湿痹,行气血,除头身疼痛;更用黄芩生地,既清在里之热,又制诸药之温燥;甘草调和诸药。九药合用,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征。

摘录
《此事难知》卷上引张洁古

《治疹全书》卷下:九味羌活

处方

羌活防风、前胡、枳壳川芎白芷甘草苍术黄芩

功能主治

疹后阴血虚损,腠理不固,或脱衣洗浴,或坐卧当风,令人头痛无汗,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胸膈饱闷,加厚朴:停食,加山楂;呕吐,去黄芩,加生姜;身体痛,加独活;汗少,加苏叶;口渴,加葛根;咳嗽,加杏仁。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

《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九味羌活

别名

羌活汤、羌活冲和汤、冲和汤、神解散、羌活

处方

羌活1两半,防风1两半,苍术1两半,细辛5分,川芎1两,香白芷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

解利伤寒。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骨节酸痛,口中苦而微渴,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者;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四时时疫,脉浮紧,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之表证;水病,腰以上肿者;痘出不快。

临床应用

风寒感冒: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风寒感冒患者149例,经复诊及随访者120例。结果:有效者112例,占93.33%;无效者8例,占6.67%;有反应者9例。其诊断依据为,以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肢体酸痛为主证,其次结合脉浮、舌苔白、鼻塞、咳嗽、纳差等作为诊断风寒感冒之依据。作者指出:本方对风寒外束,病在阳经,寒重热轻无汗者,取效频捷,且对痹证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羌活汤(《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卷二)、冲和汤(《医统》卷十四)、神解散(《寿世保元》卷二)、羌活散(《嵩崖尊生》卷十五)。《洁古家珍》载此方,有方名而无内容,方见《此事难知》。本方改为丸剂,名“九味羌活丸”(见《中国药典》)。

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注意

阴虚气弱者慎用。

各家论述

《医方考》: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方。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大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

2.《退思集类方歌注》: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故用黄芩苦寒以监制之,甘草以调和之。生地川芎引诸药入血祛邪,即借以调营。徐灵胎嫌生地寒滞,易以当归。甚是,宜遵之。

摘录
《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

《此事难知》:九味羌活

组成

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 、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用法

上九味畋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风寒湿邪束于肌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寒湿相搏,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见项强及肢体酸楚疼痛;内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均为外有表证,内有蕴热之征。治宜散寒除湿,兼清里热。方中羌活辛苦温,人太阳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善除太阳经之风寒湿邪,利关节,止痹痛为君药。防风主人少阳、厥阴经,祛风除湿;苍术发汗祛湿,善除太阴经寒湿;两药相合,助羌活散寒除湿,共为臣药。细辛善治少阴头痛,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此三味合用,能发散风寒湿邪,行气活血以止头身疼痛。上药相合,为“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黄芩生地黄清泄里热,监制辛燥之品伤津,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九味药配伍,共奏发汗祛湿,宣痹止痛,兼清里热之功。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而兼有里热的常用方,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注意

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有伤阴劫液之弊,故风热表证、里热亢盛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方歌

九味羌活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摘录
《此事难知》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九味羌活

歌诀

九味羌活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

组成

羌活一两半(9g),防风一两半(9g),苍术一两半(9g),细辛五分(3g),川芎一两(6g),香白芷一两(6g),生地黄一两(6g),黄芩一两(6g),甘草一两(6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 :水煎温服。

2、古代用法:上九味㕮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义

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风寒湿邪侵犯肌表,郁遏卫阳,闭塞腠理,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里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治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以上五药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配伍特点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顾松园医镜》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原书服法中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明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对后世颇有启迪。

运用

1、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加减化裁

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黄,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宽胸;无口苦微渴者,生地黄芩又当酌情裁减;里热甚而烦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

使用注意

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羌活汤系李东垣所制,比九味羌活汤少白芷,多黄连知母防已独活白术,故其清热祛湿之功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而里热较重者。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此事难知》卷上:“易老解利法: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

“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二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炼蜜作丸尤妙。”

2、方论选注

吴昆《医方考》:“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之。谓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也。药之为性,辛者得天地之金气,于人则为义,故能匡正而黜邪。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用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易老自序云: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用之治四时瘟病,诚为稳当,但于阴虚、气弱之人,在所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