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清肠散

凉血清肠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观聚方要补》卷六引《医学统旨》。具有祛风,凉血,清肠,养血之功效。主治肠热甚脱肛,肠风下血。症见湿热蕴蓄大肠,肛门脱出,红肿热痛,口渴,便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出处 《观聚方要补》卷六引《医学统旨》。
功能 祛风,凉血,清肠,养血
主治 大 肠热甚脱肛,肠风下血

《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凉血清肠散

处方

生地当归 芍药各3.6克 防风 升麻 荆芥各3克 黄芩(炒)黄连 香附<炒)川芎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

凉血清肠。治大肠热甚,肠风下血,脱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观聚方要补》卷六引《医学统旨》:凉血清肠散

处方

生地黄1钱5分,当归1钱5分,芍药1钱5分,防风1钱,升麻1钱,荆芥1钱,黄芩8分,黄连8分,香附8分,川芎8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大肠热甚脱肛。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观聚方要补》卷六引《医学统旨》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凉血清肠散

组成

生地黄、当归、芍药各一钱五分,防风升麻荆芥各一钱,黄芩黄连香附川芎各八分,甘草五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祛风,凉血,清肠,养血。

主治

大肠热甚脱肛,肠风下血。

方义

本方主治证为大肠湿热壅盛,下迫所致。治宜清热泻火,解毒燥湿,凉血止血,疏风行气。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燥湿,兼以止血,二者共为君药。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燥湿;当归养血润肠,活血止痛;芍药养阴和里,缓急止痛,均为臣药。佐以荆芥疏风止血;川I芎活血祛风;防风疏风除湿;香附疏郁行气;升麻升举清气。甘草为使,益气扶正,调和诸药。

运用

本方治疗肠热甚脱肛,肠风下血,以湿热蕴蓄大肠,肛门脱出,红肿热痛,口渴,便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枳实等药;治痔漏秘方,于本方去香附甘草,加芍药、乌梅枳壳槐角

重要文献摘要

《杂病广要》:“不能回纳者,宜重用升麻柴胡党参黄芪,加金樱子、五倍子、诃子肉等增强收涩作用,或直接加服龙骨散,出血较多者加地榆、槐花、侧柏炭或加服凉血清肠散。”

《杂病广要》:“热甚与肠风者,用凉血清肠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