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牵牛汤

麻黄牵牛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统》卷七十一。具有疏风散寒利水之功效。主治石淋或癃闭。症见水道不通,小便短少,头痛昏闷。
出处 《医统》卷七十一
功能 疏风散寒利水
主治 石淋或癃闭

《古今医统》卷七十一:麻黄牵牛汤

处方

麻黄(去节)羌活 射干 荆芥穗 紫菀茸 防风 知母 蔓荆子 牵牛各3克 半夏6克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治石淋,水道不通,头痛昏闷。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热服。

摘录
《古今医统》卷七十一

《医统》卷七十一:麻黄牵牛汤

处方

麻黄(去节)1钱,羌活1钱,射干1钱,荆芥穗1钱,紫菀茸1钱,防风1钱,知母1钱,蔓荆子1钱,牵牛1钱,半夏2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石淋。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盏煎,热服。

摘录
《医统》卷七十一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麻黄牵牛汤

组成

麻黄(去节)、羌活射干荆芥穗、紫菀茸、防风知母、蔓荆子、牵牛各一钱(3g),半夏二钱(6g)。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煎,热服。

功用

疏风散寒利水。

主治

石淋或癃闭。

方义

本方所治为石淋兼有外感。外感风邪,肺气不宣,肃降失常,则水道不通,头痛昏闷。方中麻黄解表宣肺,牵牛下气逐水,可使肺降气行而水道通利,故以二药为君。紫菀开泄肺郁,射干解毒散结,半夏燥湿,以助水通石出为臣。羌活荆芥防风、蔓荆子疏散表邪以治头痛昏闷,知母滋阴清热以防阴伤,俱为佐药。诸药相伍,可使风邪散,肺气降,水道通,结石出,而诸症自解。

运用

诊断要点为水道不通,小便短少,头痛昏闷。

临床常用于石淋或癃闭。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古今医统大全》:“麻黄牵牛汤,治石淋水道不通,头痛昏闷,先宜服此。麻黄(去节)、羌活射干荆芥穗、紫菀茸、防风知母、蔓荆子、牵牛各一钱,半夏二钱。上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煎,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