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凉膈丸

牛黄凉膈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具有清热除烦、开窍、息风定惊之功效。主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躁,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功能 清热除烦、开窍、息风定惊
主治 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躁,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处方

牛黄(研)30克 南星(牛胆制)23克 甘草(爁)300克 紫石英(研,飞)麝香(研)龙脑(研)各150克 牙消(枯过研细)寒水石粉(煅)石膏(细研)各600克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30丸。

功能主治

治风壅痰实,蕴结不散,头痛面赤,心烦口干,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用温薄荷、人参汤嚼下。小儿平常服半丸,急惊服1丸,用薄荷水化下。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牛黄凉膈丸

组成

紫石英(研,飞)、麝香(研)、龙脑(研)各五两,牛黄(研)一两一分,寒水石粉(煅)、牙消(枯过,研细)、石膏(研细)各二十两,甘草(槛)十两,天南星(牛胆制)七两半。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食后温薄荷、人参汤嚼下;小儿常服半丸,治急惊一丸,并用薄荷水化下。

功用

清热除烦、开窍、息风定惊。

主治

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躁,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使用注意

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各家论述

冉雪峰:查此方醒窍通絡,豁痰荡热,较上凉膈散,为凝重灵活。牛黄、南星、豁痰之力大,磨香、龙脑,醒气之力大,不用苦寒,而用甘寒,不用植物下药,而用盐类下药,既使镇敛浮焰,又可宁谧神经,而用磨香龙脑较多,苟果蛮云毒雾,秽浊充斥、烈焰狂飘,隧道闭塞,非此安能醒脑回苏,挽赫曦炎岗之危局。服用薄荷人参汤,一以助体工之抵抗,一以引药力之上行,服在食后,取其作用在膈上也。要之此方不仅凉隔,凡秽浊瘴疠,热毒熏蒸,癫狂痉厥,昏瞀呆庭等症,皆可借用。观方注主治,十之九并非隔病,学者须领会其言外之意。然果热壅膈际,隧道痹阻,此方大力开启,夫固优优胜任快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