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脾丸

启脾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药典》一部。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肠炎,消化不良,儿童缺钙等。
出处 《中国药典》一部
功能 健脾和胃
主治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中国药典》:启脾丸

处方

人参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100g 甘草50g 陈皮50g 山药100g 莲子(炒)100g 山楂(炒)50g 六神曲(炒)80g 麦芽(炒)50g 泽泻50g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

每丸重3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百一选方》卷二:启脾丸

处方

人参 白术 青皮(汤洗,去瓤)神曲(炒)麦芽(炒)陈皮(汤洗,去瓤)厚朴(去粗皮,锉,姜制一宿,炒)缩砂仁 干姜(炮)各30克 甘草(炒)45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治脾胃虚弱,气不升降,中满痞塞,心腹膨胀,肠鸣泄泻,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腹时细嚼,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
《百一选方》卷二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一引《经验良方》:启脾丸

处方

人参(去芦)白术(土炒)白茯苓(去皮)干山药 莲肉各30克 山楂(蒸,去核)甘草(蜜炙)陈皮 泽泻各15克

制法

上各为细末,荷叶煮汤,以炊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消食和中。治小儿伤食,呕吐泄泻,腹胀腹痛,小儿疳积,面黄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70~90丸,食后用米饮送下。

摘录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一引《经验良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启脾丸

组成

人参白术(炒)、山药莲子(炒)、茯苓各100g,甘草陈皮山楂(炒)、麦芽(炒)、泽泻各50g,六神曲(炒)80g,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口服,每次一丸,一日二至三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功用

健脾和胃。

主治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方义

本方主治证为脾胃虚弱,运化不行,饮食不消,湿浊停聚者。治当健脾补中,消食和胃,祛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为君,益气补中,健脾祛湿。茯苓健脾利湿;山楂消食化滞;神曲麦芽消食和胃,共为臣药。佐以山药莲子补脾祛湿;泽泻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和中。甘草为使,补中调药。全方配伍,实取《局方》参苓白术散之意,而增消食化滞之品,适用于脾胃虚弱而饮食难化者。

运用

临床可用于慢性胃炎、肠炎,消化不良,儿童缺钙等,证属脾虚食滞者。

加减化裁

若气滞脘腹胀满重者,可加木香厚朴槟榔等;若食滞化热者,可加黄连栀子、连翘等;若呕吐甚者,可加半夏生姜白豆蔻等;若湿热积滞明显,腹满大便不畅者,可加大黄。方中亦可加入桔梗、柴胡,以宣畅气机,以利化滞祛湿。

使用注意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