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清胃散

升麻清胃散,中医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二。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主治内伤牙衄,右关洪数,由于肠胃积热者。症见牙衄,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出处 《症因脉治》卷二
功能 清热凉血
主治 内伤牙衄,右关洪数,由于肠胃积热者
处方

升麻 生地 黄连 丹皮 栀子 当归大黄(酒蒸)

功能主治

治内伤牙衄,右关脉洪数,肠胃积热者。

用法用量

为末服。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升麻清胃散

组成

升麻生地、川连、丹皮、山桅、当归大黄(酒蒸)。

用法用量

共研为细末,每次6g,每日3次。

功用

清热凉血。

主治

内伤牙衄,右关洪数,由于肠胃积热者。

运用

本方以牙衄,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洪数为辨证要点。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1、《症因脉治》:“ 内伤牙衄之治右关沉数,阳明血热者,犀角地黄汤,加酒浸黄芩。有关洪数,肠胃积热者,升麻清胃散,加酒蒸大黄。”

2、《症因脉治》:“ 凡治血症,要明血去火亦去,可用血脱益气。若血去火存,但可补血凉血,切不可用温燥,至牙衄阳明经血热,用升麻清胃汤、酒大黄、生犀角,则血立止。”

方论选录

3、《中医儿科临证备要》:“以衄血为主症。秦皇士曰:‘牙衄者,即牙龈出血之症。’一身发寒热兼表证者为外感牙衄,治用干葛防风汤(千葛、防风荆芥石膏知母),身无表证者为内伤牙衄,治用升麻清胃散(升麻生地、川连、丹皮、山栀,当归、炙大黄)。”

4、《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 齿痛齿衄、鼻渊鼻衄、口疮咽痛、颜面丹毒、双目赤肿:本品微甘微寒,可泄热解毒,又具升散之力,故善清头面火毒。其归胃、大肠经,尤善清阳明热毒,故常用治胃火上攻、牙龈肿痛、齿衄出血、口舌生疮等症。若肠胃积热之齿肿齿衄,可配黄连大黄当归等,如《症因脉治》升麻清胃散。”

5、《简明中医病证辞典》:“内伤牙衄:病证名。指内伤而致之牙齿出血。《症因脉治》卷二:内伤牙衄之症:身无表邪,牙龈出血,一涌而上,来血甚多,此阳明经牙衄之症;若身无表邪,牙龈时或出血,来血不多,久而不愈,肌肉削瘦,此少阴肾经牙衄之症也。”多因过食膏粱厚味,或饮酒过量,嗜食辛辣,致肠胃积热,血中伏火;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致。肠胃积热者,治宜清胃火、泻积热,方用升麻清胃散加酒制大黄;阳明血热者,治宜凉血解热,方用犀角地黄汤加酒浸黄芩;若阴虚火炎者,冶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6、《证治歌诀》:“ 又若,口渴一症,莫甚阳明,以有汗与无汗,分在表无汗与在经有汗,经宜白虎汤,表利葛根汤,又有,唇焦口臭,烦热昏沉,渴不消水,癍毒内蒸,宜投升麻葛根汤,伏热斯清。若积热酿于厚味,当升麻清胃散以涤膻腥(并《大白》)。”

7、《中医内科学》:“ 症见龈衄如涌,口臭齿坚,龈肿腐烂,大便秘结。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沉实,治宜清胃泻火。方用升麻清胃散、小承气汤加减。”

8、《古今药方纵横》:“ 又《症因脉治》升麻清胃散,取升麻生地黄连、丹皮,栀子当归、酒大黄,研末内服。治内伤牙衄,右脉洪数,肠胃积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