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经两安汤

顺经两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傅青主女科》卷上。具有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功效。主治妇人行经之前一日,因心肾不交,经流大肠,大便先出血者。
出处 《傅青主女科》卷上
功能 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主治 妇人行经之前一日,因心肾不交,经流大肠,大便先出血者
处方

当归15克(酒洗)白芍15克(酒炒)大熟地15克(九蒸)山萸肉6克(蒸)人参9克 白术15克(土炒)麦冬15克(去心)黑芥穗6克 巴戟肉3克(盐水浸)升麻1.2克

功能主治

治经前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傅青主女科》卷上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顺经两安汤

歌诀

经前便血宜顺经,归芍熟地麦冬;参术巴戟炒荆芥,心肾相交经顺宁。

组成

当归(酒洗)五钱(15g),白芍(酒炒)五钱(15g),大熟地(九蒸)五钱(15g),山萸肉(蒸)二钱(6g),人参三钱(9g),白术(土炒)五钱(15g),麦冬(去心)五钱(15g),黑芥穗二钱(6g),巴戟肉(盐水浸)一钱(3g),升麻四分(1.2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主治

妇人行经之前一日,因心肾不交,经流大肠,大便先出血者。

方义

方中以人参麦冬、白芍、山萸肉益气养阴,滋补心肝肾之津液而退火;巴戟天、熟地当归填肾精补肝血,以壮水之主;白术助气血生化,黑芥穗入血分泻肠火止血,升麻振中气上升,遂其游溢之精气上行,承制心火。综观全方,重在滋补心肝肾以治本止血。

加减化裁

久治无效者,以熟、附、枯矾等份研末,每以药汤送服10g,立收温摄之功。

重要文献摘要

1、原方选录

《傅青主女科歌括》:“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妇人有行经之前一日大便先出血者,人以为血崩之症,谁知是经流于大肠乎?夫大肠与行经之路,各有分别,何以能入乎其中?不知胞胎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肾,心肾不交,则胞胎之血,两无所归,而心肾二经之气,不来照摄,听其自便,所以血不走小肠而走大肠也......方用顺经两安汤。当归(酒洗)五钱,白芍(酒炒)五钱,熟地(九蒸)五钱,山萸肉(蒸)二钱,人参三钱,白术(土炒)五钱,麦冬(去心)五钱,黑芥穗二钱,巴戟肉(盐水浸)一钱,升麻四分。水煎服。二剂大肠血止,而经从前阴出矣,三剂经止,而兼可受妊矣。此方乃大补心肝肾三经之药,全不去顾胞胎,而胞胎有所归者,以心肾之气交也。盖心肾虚则其气两分。心肾足则其气两合,心与肾不离,而胞胎之气听命于二经之摄,又安有妄动之形哉!然则心肾不交,补心肾可也,又何兼补夫肝木耶?不知肝乃肾之子心之母也,补肝则肝气往来于心肾之间,自然上引心而下入于肾,下引肾而上入于心,不啻介绍之助也。此使心肾相交之一大法门,不特调经而然也,学者其深思诸。”

2、《傅山纪念文集》:“《女科》月经病证治规律……(3)滋水益血法《女科》对血虚所致的月经病,治疗不是采取直接补血,往往通过补肾精而化血,例如‘经水过多’、‘经前大便下血’、‘年未老经水断’所拟的加减四物汤、顺经两安汤、益经汤中均以熟地、山萸肉滋水益血,分别配继断、巴戟、杜仲等达到‘大补其肾水,仍大补其心肝脾之气,则精溢而经水自通矣’的效果。”

3、《异案良方》:“经前便血经未行之前一日大便下血也,此经由此流入大肠所致。盖胞胎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肾,心肾不交,则胞胎之血不摄,不走小肠而走大肠,宜顺经两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