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归胶艾汤

芎归胶艾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下。具有①《普济方》:保血安胎。②《中医方剂学》:补血调经,安胎止痛之功效。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水过多,淋沥不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①《金匮》: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②《千金》:妊娠二三月至七八月,其人顿仆失踞,胎动不安,伤损,腰腹痛欲死,若有所见,及胎奔上抢心,短气。③《局方》: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堕;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动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下
功能 ①《普济方》:保血安胎。②《中医方剂学》:补血调经,安胎止痛
主治 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水过多,淋沥不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①《金匮》: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②《千金》:妊娠二三月至七八月,其人顿仆失踞,胎动不安,伤损,腰腹痛欲死,若有所见,及胎奔上抢心,短气。③《局方》: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堕;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动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别名

胶艾汤(《金匮要略》卷下)、胶艾四物汤(《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

芎藭 阿胶 甘草各6克 艾叶 当归各9克 芍药12克 干地黄18克

功能主治

养血止血,调经安胎。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现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出血属于血虚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除阿胶外,以水1升、清酒600毫升合煮,取600毫升,去滓,入阿胶溶化,每服200毫升,日三服;不愈更作。

备注

方中阿胶补血滋阴,安胎止血,艾叶温经止血,安胎止痛,共为君药;当归、芍药、地黄、芎藭即后世之四物汤,养血和血,调补冲任,均为臣佐药;甘草健脾和中,配芍药缓急止痛,合阿胶善于止血。诸药配合,以养血止血为主,兼能调经安胎。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下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芎归胶艾汤

组成

川芎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四两。

用法用量

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一日三次。不愈更作。

功用

①《普济方》:保血安胎。

②《中医方剂学》:补血调经,安胎止痛。

主治

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水过多,淋沥不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

①《金匮》: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

②《千金》:妊娠二三月至七八月,其人顿仆失踞,胎动不安,伤损,腰腹痛欲死,若有所见,及胎奔上抢心,短气。

③《局方》: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堕;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动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方义

当归川芎、芍药顺血行、调月经,阿胶艾叶有止血作用,地黄补血兼止血,甘草与芍药配合,治腹痛。

重要文献摘要

《中医医案医话集锦》:“杨某某,女,31岁,工人,1976年8月5日初诊。自述妊娠四月,无故下血,量不多,腹不痛,脉滑无力,此因劳累伤脾,致使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而胎漏。治宜清热安胎,养血止血,方用加味阿胶四物汤。处方:阿胶(烊化)9克,艾叶9克,生地15克,杭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3克,续断9克,焦杜仲9克,人参9克,黄芩6克,甘草6克。8月9日二诊:服药三剂后下血减少,仍以原方续服五剂,血止病愈。”

各家论述

尤怡:妇人经水淋漓,及胎产前后下血不止者,皆冲任脉虚,而阴气不能守也。是惟胶艾汤为能补而固之。中有芎、归,能于血中行气;艾叶利阴气,止痛安胎,故亦治妊娠胞阻。胞阻者,胞脉阻滞,血少而气不行也。(《金匮要略心典》)

汪昂:此足太阴、厥阴药,四物以养其血,阿胶以益其阴。艾叶以补其阳,和以甘草,行以酒势,使血能循经养胎,则无漏下之患矣。(《医方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