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重楼玉钥》。为治燥剂。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效。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症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证属阴虚燥热者。
分类 治燥剂-滋阴润燥剂
出处 《重楼玉钥》
功能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重楼玉钥》卷上:养阴清肺汤

处方

生地6克 麦冬3.6克 甘草15克 元参4.5克 贝母2.5克(去心)丹皮2.5克 薄荷1.5克 炒白芍2.4克

药理作用

抗白喉杆菌 《福建中医药》1964(5):1~12,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杆菌在体外也有很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其中抗菌力较强的药物为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性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作用均较明显;而薄荷在两方面作用均较差。抗菌力量与“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两种独立性能。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味药,其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为低,而“中和”毒性能力,则没有明显影响。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治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气逆,甚至鼻翼掮动,脉数。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体虚,加大熟地;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

备注

本方所治白喉,多属肺肾阴虚,复感时邪疫毒所致。治当滋养阴液,清肺解毒。方中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养阴增液,并可清热解毒,三者配伍,养阴清热之功益显;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止咳,清热化痰;薄荷辛凉疏解,散邪利咽;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肺之功。

摘录
重楼玉钥》卷上

清·《重楼玉钥》,本方制成糖浆,名“养阴清肺糖浆”;制成膏剂,名“养阴清肺膏”:养阴清肺汤

出处

养阴清肺汤,清·《重楼玉钥》,本方制成糖浆,名“养阴清肺糖浆”;制成膏剂,名“养阴清肺膏”。。

组成

生地二钱(6克)、麦门冬一钱二分(3.6克)、玄参一钱半(4.5克)、生甘草五分(1.5克)、贝母八分(2.4克)、牡丹皮八分(2.4克)、薄荷五分(1.5克)、炒白芍八分(2.4克)。

用法

水煎服。糖浆:每服10毫升,日服2次;膏剂:每服15克,日服2次。

功效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阴虚肺燥之白喉。喉问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咽炎、鼻咽癌放疗后的口腔黏膜反应、小儿支原体肺炎等病症。

1.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选择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予吸氧、局部或者全身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7日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心功能及实验室检查。疗效评价标准:气喘、发热、咳嗽等症状消失,痰液颜色明显变浅,痰液黏度稀薄,咳痰量明显减少;患者呼吸基本顺畅,基本恢复正常吸氧,意识恢复正常;右心功能不全症状得到明显减轻,听诊显示肺部出现干性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痰培养、X线胸片恢复正常,肺部功能明显改善,总得分在80分以上为显效;上述症状、实验室检查、体征出现好转,肺气肿、肺炎表现减弱或发作次数少,但改善后的情况明显低于显效标准,总得分65~79分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未出现任何程度上的改善,总得分65分以下为无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2%:(《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第15期)

2.慢性咽炎:选择慢性咽喉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含服数次药物,华素碘含片、西瓜霜含片交替使用;治疗组49例,服用养阴清肺汤。1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晨起刺激性咳嗽次数,有无分泌物,咽部是否有痛、痒、干燥感、异物感,咽部黏膜充血程度等。疗效评定标准:咳嗽、咳痰、咽痛、干燥、咽痒、异物感等症状基本消失,咽部黏膜红肿充血消退为显效;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可有轻微不适感、咽部黏膜红肿充血减轻为有效;自觉症状治疗前后无缓解为无效。结果:两组患者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30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5.93%;对照组14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有效率为77.56%。(《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第17期)

3.鼻咽癌放疗后急性口腔黏膜反应:选择鼻咽癌放疗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正规的放疗。其中治疗组23例,将养阴清肺汤熬成50毫升,雾化吸入,时间维持20分钟,从第1次放疗开始,每日于放疗前后各吸入1次;对照组23例,采用西药常规雾化吸入。两组疗程均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观察口腔黏膜反应及放射剂量。结果:出现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治疗组为69.6%,对照组为91.3%;反应出现时的放射剂量:治疗组为(40.09±10.87)Gy,对照组为( 31.12±11.23)Gy。(《中医药导报》2009年第8期)

4.小儿支原体肺炎:选择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阿奇霉素静滴;治疗组30例,合用清肺养阴汤。用3日、停4日为1个疗程。对两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胃肠反应出现率进行观察。结果:热退时间治疗组为1.84±1.12日,对照组为2.64±1 86日;咳嗽消失时间治疗组为6.32±2.21日,对照组为9.28±3.84日;出现胃肠反应治疗组12例(40%),对照组22例(73.3%)。(《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第10期)

方解

本方麦门冬玄参生地黄、牡丹皮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为主;薄荷宣肺达邪;贝母化痰润肺;甘草泻火解毒。诸药联合共奏养阴清肺、凉血解毒之功。

养阴清肺汤出自新安名医郑梅涧之手,是治疗白喉的常用方。白喉多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疫毒所致,治疗宜用养阴清肺为主,兼散疫毒。方中生地黄甘寒入肾,养肾阴;麦门冬养肺阴,玄参清火解毒,牡丹皮凉血消肿,贝母润肺化痰,白芍敛阴泄热,佐薄荷散邪利咽,甘草解毒调和。全方既能滋养肺肾,又能利咽祛邪,对阴虚白喉确有良效。但现代白喉的发生明显减少,很少看到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的报道。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浙江省名中医盛丽先教授以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感染后血小板减少症、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之验案报道,也见于治疗扁桃体角化症、肺癌放射治疗后顽固性咳嗽、空鼻综合征、慢喉痹、干燥性鼻炎、慢性唇炎、糖尿病足、干眼症、喉源性咳嗽、鼻前庭炎、白喉、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放射性肺炎等证属等肺胃阴虚内热者。

实验研究表明有纠正局部慢性炎症改变,改善血液的黏、凝、聚状态,能够多途径地干预患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恢复免疫监视作用。

方歌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麦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摘录
清·《重楼玉钥》,本方制成糖浆,名“养阴清肺糖浆”;制成膏剂,名“养阴清肺膏”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养阴清肺汤

歌诀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组成

生地二钱(6g),麦冬一钱二分(9g),生甘草五分(3g),玄参钱半(9g),贝母(去心)八分(5g),丹皮八分(5g),薄荷五分(3g),白芍(炒)八分(5g)。

用法用量

现代用法:水煎服。一般日服1剂,重证可日服2剂。

功用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之阴虚燥热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方义

白喉一证,多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所致。喉为肺系,少阴肾脉循喉咙系舌本,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复加燥热疫毒上犯,以致喉间起白如腐、咽喉肿痛、鼻干唇燥。治宜养阴清肺,兼散疫毒。故《重楼玉钥》说:“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

方中重用大生地甘寒入肾,滋阴壮水,清热凉血,为君药。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麦冬养阴清肺,共为臣药。佐以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白芍敛阴和营泄热;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少量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生甘草清热,解毒利咽,并调和诸药,以为佐使。诸药配伍,共奏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配伍特点

本方麦门冬于半夏用量比为7∶1,甘润之中佐以辛温,滋润之中佐以降逆,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肺胃并治,且益气健脾于养胃补肺并行,体现培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

运用

1、本方是治疗阴虚白喉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无力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证属阴虚燥热者。

加减化裁

若阴虚甚者,加熟地滋阴补肾;热毒甚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燥热甚者,加天冬、鲜石斛以养阴润燥。并可配合应用《重楼玉钥》之吹药方:青果炭(6g),黄柏川贝母儿茶薄荷(各3g),冰片凤凰衣(各1.5g)。 各研细末,再入乳钵内和匀,加冰片研细,瓶装备用。

使用注意

白喉忌表,尤忌辛温发汗,据原方后记载;“如有内热及发热,不必投表药,照方服去,其热自除。”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重楼玉钥》卷上:“喉间起白如腐,初起者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音声清亮,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

2、方论选录

郑梅涧《重楼玉钥》卷上:“按白喉一证,即所谓白缠喉是也。诸书皆未论及,惟《医学心悟》言之。至于论治之法,亦未详备。缘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遏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初起者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音声清亮,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近有好奇之辈,一遇此症,即用象牙片动手于喉中,妄刮其白,益伤其喉,更速其死,岂不哀哉!余与既均三弟疗治以来,未尝误及一人,生者甚众,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