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6克 黄芩5克 芍药6克 生地5克 陈皮5克 甘草2克
治外感四时不正之气,或发热,或寒热,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冒风,以致寒热如疟,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
水煎,分二次温服。
内热甚,加连翅6克;外邪甚,加防风3克;邪结在胸痞满者,去生地,加积实6克;热结阳明而渴者,轻加花粉或葛根6克,重加知母、石膏。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一柴胡饮
方中柴胡清解少阳之邪,疏畅气机之滞,黄芩味苦性寒,清解少阳之郁热,二药相伍,达到和解清热之目的。更配生地加强清热之力,白芍敛阴和营;陈皮理气和胃;甘草护胃和中,与芍药相伍,缓急止痛,且可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和解清热之功。
1、本方是和解清热的方剂,主治外有邪气而內兼火热证。临床以寒热往来,口干,胸胁苦满,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产后、经期感冒见上述症状者,也可用本方加减治疗。疟疾热多寒少、胃炎、急性胆囊炎等,出现上述症状者亦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1、《退思集类方歌注》:“此大柴胡变局也。去半夏、枳实、姜、枣,加陈皮、甘草调气,生地凉营分之热。如邪结胸而痞满者,仍宜去生地加枳实为妙。”
2、《景岳全书》:“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
3、《医级》:“时感后阴虚未复,余邪潮热。
4、《罗氏会约医镜》:“四时不正之气,内外俱有火证而疟邪不散。”
5、《笔花医镜》:“肝燥胃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