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固涩剂。具有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之功效。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慢性痢疾、痢疾综合征等日久不愈属脾肾虚寒者。
分类 固涩剂-涩肠固脱剂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能 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 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出处

真人养脏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又名“纯阳真人养脏汤”。

组成

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六钱(各6克),肉豆蔻(面裹,煨)半两(8克),白芍一两六钱(12克),诃子(去核)一两二钱(9克),肉桂(去粗皮)、炙甘草各八钱(各6克),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3克),罂粟壳(去蒂萼,蜜炙)三两六钱(9克)。

用法

汤剂,一日两次,饭前温服。

功效

涩肠止泻,温中补虚。

主治

主治久泻久痢,中焦虚寒,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腹痛喜温喜按。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肛门坠胀等病症。

1.慢性腹泻:以真人养脏汤加味治疗慢性腹泻病40例。结果:治疗3~6个疗程后,临床治愈30例,占75%;显效8例,占20%;好转1例占2.5%;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97.5%。(《新疆中医药》2014年第8期)

2.慢性结肠炎:本方加昧治疗慢性结肠炎32例,以临床症状消失,便常规正常,乙状结肠镜检查黏膜水肿、充血消退,局部溃疡面愈合半年以上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6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新疆中医药》1985年第2期)

3溃疡性结肠炎:本方随症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4例,对照组44例给予柳氮磺胺吡啶,4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确定用药疗程。以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及(或)钡剂灌肠显示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或仅遗留瘢痕为近期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半年复发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6.3%,半年复发14例。(《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第s1期)

4.肛门坠胀:以真人养脏汤治疗120例肛门坠胀患者,10日为1个疗程。以肛门坠胀感消失,对日常生活无影响,随访半年不复发为痊愈标准。结果:痊愈59例,好转3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0.8%。(《江苏中医药》2010年第6期)

方解

久泻久痢,积滞已去,因脾肾虚寒,肠失回摄者,方可应用此方。本方以泻痢滑脱不禁、腹痛、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为证治要点。方中重用罂粟壳涩肠止泻。脾肾虚寒,手足不温者,可加附子以温肾暖脾;脱肛坠下者,加升麻、黄芪以益气升陷。慢性肠炎日久不愈属脾肾虚寒者,可随证加减用之。

真人养脏汤为治脾肾虚寒之久泻久痢而设,泻痢虽久而积滞热毒未清者,禁用;本方重用罂粟壳,不宜久服,以免成瘾。

现代研究

早期临床报道本方可用于治疗小儿泄泻、肠结核等病症。

方歌

(一)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罂粟壳,术芍桂参甘草共,久痢服用可固脱,涩肠固脱温补脾肾,泻痢日九脾肾虚寒。

(二)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真人养脏汤

歌诀

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组成

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18g),肉豆蔻(面裹,煨)(15g),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24g),白芍药(48g),木香(不见火)(42g),诃子(去核)(36g),罂粟壳(去蒂萼,蜜炙)(108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g,水煎去滓,饭前温服;亦作汤剂,水煎去滓,饭前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2、古代用法:上锉为粗末。每服6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

功用

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

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方义

久泻久痢,积滞虽去,但脾肾虚寒、肠失固摄,以致大便滑脱不禁,甚至中气下陷,脱肛坠下;脾肾虚寒,气血不和,故腹痛喜温喜按;脾虚气弱,运化失司,则倦怠食少。病虽以脾肾虚寒为本,但已至滑脱失禁,非固涩则泻痢不能止,治当涩肠固脱治标为主,温补脾肾治本为辅。方中重用罂粟壳涩肠止泻,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诃子苦酸温涩,功专涩肠止泻。君臣相须为用,体现“急则治标”,“滑者涩之”之法。然固涩之品仅能治标塞流,不能治本,故佐以肉桂温肾暖脾,人参白术补气健脾,三药合用温补脾肾以治本。泻痢日久,每伤阴血,甘温固涩之品,易壅滞气机,故又佐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木香调气醒脾,共成调气和血,既治下痢腹痛后重,又使全方涩补不滞。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且合参、术补中益气,合芍药缓急止痛,为佐使药。综观全方,具有标本兼治,重在治标;脾肾兼顾,补脾为主;涩中寓通,补而不滞等的配伍特点。诚为治疗虚寒泻痢、滑脱不禁之良方,故费伯雄言其“于久病正虚者尤宜”。

配伍特点

综观全方,具有标本兼治,重在治标;脾肾兼顾,补脾为主;涩中寓通,补而不滞等的配伍特点。

运用

1、本方为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慢性痢疾、痢疾综合征等日久不愈属脾肾虚寒者。

加减化裁

脾肾虚寒、手足不温者,可加附子以温肾暖脾;脱肛坠下者,加升麻、黄芪以益气升陷。

使用注意

若泻痢虽久,但湿热积滞未去者,忌用本方。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本方与真人养脏汤均能涩肠止痢,主治虚寒下痢之证;但本方用药精简,温涩并用,重在涩肠止血,主治中焦虚寒为主的下痢脓血。而真人养脏汤重在涩肠固脱而止泻,兼以补脾温肾,调和气血,主治脾肾虚寒,固摄无权,气血不和之久泄久痢,滑脱不禁之证。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治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痛,全不思食,及治脱肛坠下,酒毒便血,诸药不效者,并皆治之o"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2:“下痢日久,赤白已尽,虚寒脱肛者,此方主之。甘可以补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温可以养脏,故用肉桂豆蔻木香;酸可以收敛,故用芍药;涩可以固脱,故用粟壳、诃子。是方也,但可以治虚寒气弱之脱肛耳。若大便燥结,努力脱肛者,则属热而非寒矣,此方不中与也,与之则病益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