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胎饮《景岳全书》

凉胎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具有凉血安胎之功效。主治胎气内热不安。症见妊娠四五月后,胎儿存活而细小不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干喜饮,尿黄便结,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临床治疗常用于胎儿发育迟缓症而属阴亏血热者。
出处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能 凉血安胎
主治 胎气内热不安

歌诀

 血热凉胎芩地芍,茯苓甘草枳归酌;固胎砂术阿陈皮,更有黄芩归芍药。

组成

生地、芍药各二钱(6g),黄芩当归各一二钱(3~6g),甘草(生)七分(2.1g),枳壳石斛各一钱(3g),茯苓一钱半(4.5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加水300mL,煎至200mL,空腹时温服。每日1剂。

2、古代用法: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功用

凉血安胎。

主治

胎气内热不安。

方义

本方治证或因孕后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因孕后过食辛辣燥热之品,以致邪热内犯冲任而灼伤阴血,使胎血不足无以养胎所致。如《景岳全书》所说:“血热而不长者,火邪盛则真阴损也”。故治宜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使热清而阴血充沛,则能濡润养胎。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滋养阴液;黄芩清泄邪火,与生地黄合用以清除邪热而安胎;当归、白芍滋养阴血,使血旺以养胎;茯苓健脾去湿,宁心安神;石斛养阴清热生津;枳壳理气行滞;甘草清热而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滋阴育胎之效,使邪热得清,阴血内充,胎有所养,则胎儿发育正常。

运用

1、本方是治疗胎气内热不安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妊娠四五月后,胎儿存活而细小不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干喜饮,尿黄便结,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常用于胎儿发育迟缓症而属阴亏血热者。

加减化裁

热甚,加黄柏一二钱。

如邪热伤津甚而口渴、便秘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火麻仁等以养阴润燥;如阴伤甚,虚火内生而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者,加知母、黄柏地骨皮牡丹皮、糯稻根以退热止汗;如肝郁化火者,加柴胡、合欢皮、川楝子以疏肝清热。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郭振球妇科证治新诠》:“血热胎萎:血热凉胎芩地芍,茯苓甘草枳归酌;固胎砂术阿陈皮,更有黄芩归芍药。诠释:血热胎萎,多因肝郁化火,血内蕴热,以致真阴耗损,胎不长养而成。宜清热凉血,用凉胎饮。方中黄芩清热,生地、芍药凉血滋阴,当归养血保胎,枳壳顺气,茯苓淡而渗湿,甘草和中。脾胃气阴两虚,血热化燥,治宜滋阴润燥,用固胎煎。方中黄芩白术清热养胎,陈皮、砂仁益胃醒脾,阿胶滋阴养血,归、芍补血敛阴,使化源充沛,胎元获荫。”

《实用偏方秘方经典  妇科》:“妊娠而见口渴、烦躁、喜饮冷水、溺赤、漏红等诸证者,乃因胎气有热所致,治当清热安胎。方中生地、芍药、当归黄芩清热凉血,和营安胎;石斛养胃阳以生津液止口渴;枳壳理气宽中;甘草茯苓和理脾胃,共成安胎之用。”

《中医实习手册》:“血热:胎萎不长,心烦潮热,夜寐不安,口干唇红,小便频数短赤,大便干结。治宜清热凉血安胎,方用固胎前,或用凉胎饮。”

《妇科》:“叶氏曰:妇人受妊则碍脾,运化迟则生湿,湿则生热,热则血易动,血动则胎不安。犹风撼其木,人折其枝也。火能消物,造化自然之理。故胎之堕也,属虚属热者常多,治宜消热养血。若素惯半产者,宜金匮当归散;脾虚而血虚者,宜四圣散:肝肾虚而血热者,宜凉胎饮。”

《成方切用  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凉胎饮,治胎气内热不安等证。生地、芍药二钱,黄芩当归一二钱,枳壳石斛一钱,茯苓一钱五分,甘草七分,生用。如热甚者,加黄柏一二钱。”

注意事项

胎萎不长属血寒或脾肾不足者,不宜使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