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异功煎《景岳全书》

九味异功煎,中医方剂名。具有补气升阳,温中救逆之功效。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主治痘疮寒战切牙倒陷,呕吐泄泻,腹痛虚寒等证。
出处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能 补气升阳,温中救逆
主治 痘疮寒战切牙倒陷,呕吐泄泻,腹痛虚寒等证。

歌诀

九味异功治痘疮,参芪归地草丁香肉桂姜附同煎服,虚寒腹痛也煎尝。

组成

人参二三钱(7~10g),黄芪(炙)一二钱(7g),当归熟地各二三钱(7~10g),炙甘草七分或一钱(3~4g),丁香三五分或一钱(1~2g或4g),肉桂一钱(4g),干姜(炮)一二钱(4~7g),制附子一二钱(4~7g)。

用法用量

上量儿大小加减,用水一盅半,煎七分,徐徐与服之。

功用

补气升阳,温中救逆。

主治

痘疮寒战切牙倒陷,呕吐泄泻,腹痛虚寒等证。

方义

本方具温阳散寒、气血双补之功。所治之证乃气血大虚,脾肾阳衰所致之痘疮寒战切牙倒陷,呕吐泄泻,腹痛虚寒等证,故治需大补气血、温补脾肾,而散寒托毒。方中用四逆加人参汤以大补元气,回阳救逆,以挽元气之将脱,黄芪甘温,补益脾肺,助人参之培元,且可升阳固托;当归熟地补肝肾阴血,且含阴中求阳之旨;丁香肉桂,温中暖肾,散寒降逆,善愈吐泻腹痛。诸药合用,则气充血足,阳回寒散,而痘毒外达,诸症自痊矣。

加减化裁

如泄泻腹痛,加肉豆蔻面炒一钱,或加白术一二钱。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景岳全书》:“吐利不食而烦躁者,脾气虚也,轻则保元汤、温胃饮,甚则九味异功煎或陈氏十二味异功散。”

方论选录

《医学纂要》:“九味异功煎,治痘疮倒陷,寒战咬牙,呕吐、泄泻、虚寒等证。人参黄芪、炙草、白术熟地炮姜附子肉桂丁香。”

各家论述

1.陈修园曰:熟于仲景《伤寒论》,而痘疹之治自有源头。不然如《活幼心法》、《保赤全书》、《种痘新书》视诸书虽高一格,犹未免逐末而忘本也。景岳不熟仲景书,而臆言痘疹,所以治痘有柴归饮、疏邪饮、凉血养营煎、柴葛煎、搜毒煎;治痘有透邪煎之妄。即六物煎、六气煎、九味异功煎亦为习俗所囿,非善方也。能治伤寒,即能医痘疮,《侣山堂类辩》亦有是说,非余之创论。(《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十药神书注解》)

2.柴中元辨:《伤寒沦》为辨证论治之典范,是以万病不出其范围,而痘疹之治,亦可于此而取法。然伤寒方不足以应万病之变幻,故痘疹之治,安可拘守于经方。景岳以上新方,或以解毒透邪为主,或以补虚内托为主,或治外为主而兼顾内,或扶正为主而兼祛邪,几微之间,均有出入,临证酌情而选,虽不足以言痘疹守此数方即足够,但已经提示了痘疹治疗之大法。修园轻轻数笔,完主予以抹杀,谓其非善方而又刁;言劣在何处,大是轻率。侣山堂类辩引许学士之说,亦非谓伤寒方即足以治痘疹,不得自欺欺人,混淆伤寒法与伤寒方之不同。(《景岳新方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