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芪汤

大黄芪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具有益气温阳,养阴清热,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肉虚极,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食则咳,咳则右胁下痛,阴引背及肩,不可动转。
出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功能 益气温阳,养阴清热,健脾和胃
主治 肉虚极,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食则咳,咳则右胁下痛,阴引背及肩,不可动转

组成

黄芪、桂心、巴戟(去心)、石斛(酒浸)、泽泻茯苓、干姜(炮)各三两(90g),防风独活人参各二两(60g),天雄(炮,去皮脐)、芍药、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浸七次)、细辛(去苗)、白术黄芩、瓜蒌根各一两(30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锉散。每服四钱(12g),水二盏,加生姜七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功用

益气温阳,养阴清热,健脾和胃。

主治

肉虚极,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食则咳,咳则右胁下痛,阴引背及肩,不可动转。

方义

本方主证为脾阳虚衰,中气不足。方选黄芪人参白术茯苓补中益气,健脾燥湿助运;肉桂、巴戟、干姜、生姜、乌头、附子细辛温脾肾,助阳气,散寒湿,止疼痛;石斛、芍药养阴血,益脾胃;半夏泽泻燥湿利水、降逆调中,以除体重怠惰等症;黄芩、瓜蒌根清热养阴益胃;防风独活散寒除湿,以消关节疼痛等症。

运用

方中天雄味辛,性热,功能祛寒壮阳。今药源所限,多以附子代之,药效尚可。然天雄附子,乌头虽出一物,辨尚有别:天雄附子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母为乌头,附乌头旁生者称为附子;种而独生无附,长三四寸折为天雄,则乌头其中空,以气为用;天雄其中实以精为用,气主发散,故欲散寒者用乌头,精主敛藏,欲暖精、温肾、守藏着用天雄

加减化裁

关节疼痛不甚者,去乌头、附子独活细辛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温澡,且乌头、附子等药毒性较大,当中病即止。对于年老体衰即孕妇等需慎用,在临床使用时,要注意观察其毒副反应,预防乌头碱中毒。